血虛、血瘀、血熱、血寒,今天中醫只細講兩種!

對女性來說,血液影響肌膚、毛髮、五官,也是美麗之本。一些女性經常說自己,頭髮越來越沒光澤了,皮膚也變得蒼白無關了等等,這些都是血液不足導致的。所以,作為女人一大要注意補血。男人要想知道是不是貧血或有血液病,首先是要查血常規,看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才能瞭解自己的血液情況。

女性就不用,因為女性有經血表露於外,從經血結合其他的症狀,就可以瞭解女性的健康狀況,不僅是像西醫那樣只診斷出貧血,還能診斷出是血熱、血瘀、血寒或是血虧等。

血寒、血熱、血虧、血瘀都是中醫強過西醫所特有的診斷,只要對症,寒了溫補,熱了祛火,虧了進補,瘀了活血,女性身體的健康就不會輸在血上。

血虛、血瘀、血熱、血寒,今天中醫只細講兩種!

今天我們就先認識認識血虛和血瘀!

血虛:

血虛是中醫裡的常見名詞,是說人的體內陰血處於虧損的狀況,這是一種病理表現。可能是由於失血過量,或病程太久造成的陰血虛弱,或身體過於勞累,或不良的飲食習慣等等。血虛是血液失常的一種表現,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養功能減退的一種病理狀態。血虛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並沒有非常明顯的症狀。

血瘀:

中醫所說的血瘀,主要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血液停留或血行不暢。血液離開脈道,停留於皮膚經脈和內臟之間,沒有排出體外,形成死血者叫淤血。若血液在機體的某部分運行不暢 ,以致形成病理狀態而出現淤血癥候的,也稱為淤血。

血虛、血瘀、血熱、血寒,今天中醫只細講兩種!

血虛和血瘀的原因:

血虛:血虛通常是由失血過多、因病陰血虛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

1.飲食不節造成血虛。經常暴飲暴食,飢飽不調;或者嗜食偏食,導致營養不良,這些都有可能導致脾胃受損,使其化生水谷精微的能力下降,造成體內氣血的來源不足,導致血虛。

2.失血過多造成血虛。一些人因外傷失血過多而造成血虛,女性則常因月經過多而引起血虛,還有一些慢性失血也會造成血虛。

3.生活壓力造成血虛。現代人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比如工作中的壓力,加班加點成為家常便飯,身體始終處在緊繃的狀態,時間一長,身體勢必會因勞累過度而消耗體內的精氣,造成血虛。

4.脾胃虛弱會導致血虛

中醫認為,脾虛必然導致血虛。脾胃主水谷精微的運化,脾胃弱,則影響水谷精微轉化為氣血,進而使臟腑身體處於營養不良狀態。

血瘀:

1.七情不暢導致血瘀

肝主疏洩喜條達,若情緒長期抑鬱,肝失疏洩,氣機瘀滯,“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或惱怒過度,肝鬱化火,血熱互結,或血熱煎熬成瘀。

2.寒冷侵襲導致血瘀

我們血液運行就像大自然的江河在運行一樣的,如果溫度很低的時候它就會結冰的,運行就不暢通了人也是這個樣子的,人的血液受了寒之後,血得寒則臨得熱則行,如果人體的血液的運行感受到了寒邪,它的運行就不太通暢了,這就會有形成了淤血。

3.外傷導致血瘀

由於外傷。用力過度,跌打閃挫,必然損傷絡脈,絡脈因傷而破裂,則血溢於脈外而留止不行,從而形成瘀血。

血虛、血瘀、血熱、血寒,今天中醫只細講兩種!

血虛和血瘀的症狀:

血虛:身體易感到疲勞,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很難集中精神,體力變差,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健忘失眠、女子月經不調等。

1.氣色差。面色無華,面色發黃臉上沒有血色。

2.容易失眠。血不養心,所以會失眠,現代人裡面,這種原因引起的失眠比較多。

3.容易健忘。並且常有注意力很難集中這也是血不養心的緣故。

4.瘙癢症。皮膚乾燥,膚色白或萎黃,沒有光澤,掉皮屑,經常感到瘙癢,過早發生皺紋。

5.容易疲勞。在疲勞的時候容易心悸,心臟無力地亂跳,而且容易頭暈。

血瘀:

血瘀體質的人不宜受風、受寒。血瘀還會引發嚴重的疾病,比如:腦梗塞、冠心病、肺栓塞,下肢動脈栓塞,這都是和血瘀脫不開干係的。還有一些肝硬化,肝癌,胃癌,女性的乳腺癌都和血瘀有一定的關係!

1.刺痛絞痛。血瘀引起的疼痛多數為刺痛絞痛、悶痛尤其是針扎一樣的疼痛,疼痛的位置還總是固定在某一個或者幾個地方。

2.身體部位發紺。舌頭上有瘀點和瘀斑,翹起舌頭,可見舌系兩邊的小靜脈曲張。熊貓眼或者青筋怒張,常見的有肚皮上、下肢上、陰囊處的大青筋像蚯蚓狀迂曲成團,嚴重的地方則呈囊狀擴張。

3.身體表面其他部位的皮膚不再光滑滋潤,而是粗糙、乾燥、瘙癢,甚至出現像蛇皮一樣的情況,這也是血瘀的表現。

血虛、血瘀、血熱、血寒,今天中醫只細講兩種!

中醫辨證將血瘀分為氣虛血瘀證氣滯血瘀證

氣血血瘀證:常由病久氣虛,漸致瘀血內停而引起。臨床表現為面色淡白或晦滯,身倦乏力,氣少懶言,疼痛如刺,常見於胸脅,痛處不移,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脈沉澀。氣虛血瘀證虛中夾實,以氣虛和血瘀的症候表現為辨證要點。

氣滯血瘀證:多由氣的運行不暢,然後引起血液的運行瘀滯,先有氣滯,由氣滯而導致血瘀,也可由離經之血等瘀血阻滯,影響氣的運行,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導致氣滯,也可因閃挫等損傷而氣滯與血瘀同時形成。

最後為大家講解血虛和血瘀的調理方法:

血虛:

首先,“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運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

其次,氣可以推動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如氣的功能減退,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就減退,又因“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血虛均伴不同程度的氣虛症狀,故在補血時不宜單用血藥,而應適當配伍補氣藥,以達到益氣生血之效。

再者,血為陰液,易生滋膩,淤阻血脈,而致新血不生,故在補血同時應配伍活血生血之品。

其中阿膠、桑椹滋陰養血;黃芪、蓮子、茯苓、紅棗健脾益氣生血;益母草、當歸活血生血,整個配方共湊健脾益氣生血,補而不膩之效。

血瘀:

血瘀的養生之法在於活血化瘀,最好能注意調節自身氣血,吃一些活血類型的食物或補藥,多做一些有利於心臟血脈的運動調節自身心理狀態。

中醫推薦柴胡、香附、鬱金、當歸、參三七、銀杏葉等行氣、活血藥,有助於改善氣滯血瘀體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