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風,中醫中風論的經典

中醫 黃帝內經 吳少銀專欄 吳少銀專欄 2017-10-31

其法分東、西、南、北為四正,又分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為四維,合計為八方,各有主氣,南風熱、東風溫、西風燥、北風寒,東南風溫而熱、西南風燥而熱、東北風寒而溫、西北風寒而燥,此其平也,太過者則賊風矣。賊風輕,其中於人也,亦輕;賊風重,其中於人八方之溫熱寒燥,只以東西南北辨之,不論四時皆有,與六氣之春溫、夏熱、秋燥、冬寒各主一時者不同也。

衛氣溫養形體,《內經》所謂衛外而為固,《難經》所謂守邪之神也。衛氣固密,則百邪不能侵,若少有罅隙,則邪即襲之矣。其隙在頭,則中於面,但為口眼 而已,其手足固無恙也。其隙在手經,則中於臂,但為腕臂不舉而已,其頭足固無恙也。其隙在足經,則中於髀樞,但為步履遲重而已,其頭手固無恙也。其隙在左,則中左而右無恙;其隙在右,則中右而左無恙。中足少陰,則舌枯而語言蹇澀(少陰之脈上縈舌本);中手厥陰,則神倦而多健忘(手厥陰心主本代心君行事也);中手少陽,則三焦不利而多噎氣,且大便不行;中足太陽,則膀胱不清而多溲濁,甚至小便癃閉而不能出,以膀胱氣化全憑衛氣滲利,衛氣為邪風所襲,不能滲利,故癃閉也。種種諸症,難以枚舉,總各視其隙之所在耳。《內經》曰∶邪之所湊,其正必虛。以比斫材,木堅者不入,脆者皮弛,正謂此也。是以此症多發於中年以後之人,以其衛氣不無少衰也。若少壯之人,則百中無一,以其衛氣正盛也。後人不明衛氣之義,乃有左血右氣之說,失之遠矣。又有謂血虛生內風者,亦不甚切,殊不知內風之生,乃衛氣之虛而有隙,如谷虛則生風耳。非血虛也。虛則有隙,而邪風入之,故曰內風感召外風也。衛氣出於下焦,為生風之根,即《內經》所謂腎間動氣也。其開合寤寐出入間,皆以足少亦左右分佈。凡人之始,初結胎時,其形如兩甲,即兩腎也,而衛氣寓焉,故其開合寤寐出入間,行亦必左右分佈,此內景之確而可信者,特粗工不能識耳。

動氣之根,即是腎氣,然必曰腎間動氣者,以其為知覺運動之主,故加一動字以稱之。

若兩邊衛氣平均,則知覺運動自然爽健精明。若一邊衛氣無病,一邊衛氣有病,則知覺運動必不能如平日之爽健精明矣。語云∶眾擎易舉,獨力難勝。可以為譬。

風中於左,則病在左;中於右,則病在右。獨口角之 斜則不然,中左者,口必 右;中右者,口必 左。所以然者,左則左邊衛氣不用,而經脈弛緩不收,右邊衛氣獨用,而經脈牽引拘急,故必 右(口角經脈是陽明經環於脣口者,左右各一)。其中右者仿此。

論風,中醫中風論的經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