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張錫純與石膏

中醫 大寒 清朝 流感 山藥 每天一點醫藥知識 2018-12-12
清代名醫張錫純與石膏

本文來自小編手上的 一份資料,但是資料上並無作者信息。如果作者看到本文或者您知道作者信息,請告知小編,小編馬上加上去。如若侵權,立刪。

本世紀40年代前,熱病是威脅人類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當時西醫療效不滿意,中醫證治雖早有傷寒溫病兩說,但一般醫家難以熟練運用。傳統學說對石膏及有關方劑闡發不夠,張錫純則發揮了石膏的功用,簡化了熱病辨證論治的原則,提高了可重複性。他認為,生石膏涼而能散,透表解肌,善清上焦及中焦實熱。外感病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然醫家多誤認為其性大寒而煅用,是變金丹為鴆毒。古方用生石膏者以大青龍湯、白虎湯為代表。此雖為重證而設,但禁忌頗多。若適當變通,則生石膏治熱病有實熱者無往不適。白虎湯變通適當尤能廣泛應用,挽救危重症。其原則為熱盛脈實即原方加重石膏,以勝病為準;熱實正虛宜原方加人蔘,間需以山藥代粳米或元參代知母;病危急,患者又不耐服藥,竟可單煎石膏或用鮮梨片和石膏末嚼服。

張錫純闡發此說不厭其繁,僅“石膏解”後所附醫案即達38例。其中多系危重證,按西醫診斷可知的病種有痢疾、瘧疾、重症頜下膿腫、肺炎、產褥熱、產後大出血、風溼熱、猩紅熱等,同時伴昏迷、休克或全身衰竭者近半數。時過近一世紀,今日單用西法處理上述一些病例仍感棘手。但張錫純當年常常得心應手,曾說“愚臨證40餘年,重用生石膏治癒之證當以數千計。有治一證用數斤者,有一證用至十餘斤者”。1954年,石家莊組織中醫運用張錫純重用石膏的經驗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獲得良好的效果,衛生部門曾作為重大科技成果向全國推廣。張錫純的這一寶貴的見解和經驗在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得到了繼承和發揚。

石膏是硫酸鹽類礦物,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其性味辛、甘,大寒,功能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現代藥理研究顯示石膏對多種原因導致的高熱不退均有較好療效,並能減輕口渴狀態。因此石膏多來治療溫病導致的壯熱煩渴、神昏狂躁、熱病發斑。石膏善於清洩肺胃之火,因此也常用於肺熱咳喘、胃火牙痛等病證。石膏是歷代醫家喜用的清熱良藥,張錫純說:“石膏……其性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為清陽明胃腑實熱之聖藥,無論內傷、外感用之皆效,其他臟腑有實熱者用之亦效”。

【應用舉隅】

(1)治小兒暑熱瀉洩:用生石膏、寒水石、滑石各30克,將上藥加水至2000毫升,煎煮2次,取兩次煎液,混合,分數次飲服,輕者24小時服1劑,重者24小時服2~3劑,有人用本方治療小兒暑熱瀉洩175例,總有效率為93%。

(2)治流感發熱:可用生石膏30克,根蘭根30克,水煎服,臨床用之治流感發熱多有良效。

(3)治結核病:治療小兒肺門淋巴結結核,以生石膏10份,粉甘草3份,硃砂1份,共研細末,裝瓶備用,3~6歲每次服2克,7~9歲每次服3克,10~13歲,每次服4克,大於13歲服4.5克,日3次。臨床治療20例均有效,平均治癒天數為45天。

(4)治牙痛:生石膏45克,細辛4.5克,水煎服。治療風火牙痛14例,胃火牙痛24例,全部治癒。

(5)治小兒鵝口瘡:以生石膏50克,豆腐200克,加水共煮2小時以上,然後放白糖適量,煮沸後,飲湯, 分3次服,每日1劑,多有良效。

此外石膏煅後藥性變為收斂,具有斂瘡生肌,收溼,止血的功效,對於溼疹瘙癢,水火燙傷,外傷出血,瘡瘍潰後不斂等病證,常研末外用。

因石膏大寒,又是礦物藥,後世醫家用之多有顧慮,其實只要用之對證,大劑量使用,能起沉苛,去頑疾。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載:曾治一個七歲小兒,感冒風寒,身大熱,舌苔黃而帶黑者,一晝夜間予生石膏達六兩(180克),病遂痊癒。故張氏認為其為微寒之品。乾隆58年(1793年),北京溫疫流行,對溫熱病的高熱,吳鞠通用辛涼輕劑和辛涼平劑治療無效時,將漢代張仲景的白虎湯作為辛涼重劑應用而獲立竿見影之效。白虎湯的主藥即為石膏。不過脾胃虛寒及陰虛內熱者忌用石膏。


上文鏈接——清末名醫張錫純的山藥情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