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阿魏,“臭”名遠揚

中藥 阿魏 中醫 本草綱目 神黃中醫智庫 神黃中醫智庫 2017-09-27

中藥阿魏,“臭”名遠揚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提起阿魏這味中藥,很多人不熟悉,實則“臭”名遠揚,有臭阿魏之稱,又名魏去疾、五彩魏,為傘形科植物阿魏、新疆阿魏及阜康阿魏的樹脂,主產於中亞細亞地區及伊朗、阿富汗等國家和地區,我國新疆亦有產,主要生長在戈壁灘及荒山等多沙地帶。“阿魏”名稱的由來頗有意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說:“夷人自稱曰阿,此物極臭,阿之所畏也。波斯國呼為阿虞,天竺國呼為形虞,《涅槃經》謂之央匱。蒙古人謂之哈昔泥,元時食用以和料。”原來阿魏之名與其特殊的臭味有密切關係,人們一聞到其臭氣就要用手捂鼻子,躲得遠遠的,好像很畏懼的樣子,故名。

中藥阿魏,“臭”名遠揚

阿魏多在其樹未開花前採收。先挖鬆泥土,露出根部,將莖自根頭處切斷,即有乳液自斷面流出,上面用樹葉覆蓋,約經10日滲出液凝固如脂,即可刮下。再將其上端切去一小段,如上法採收,每隔10天一次,至枯竭為止,共約3個月。將採收品置陰涼處乾燥,密閉防熱保存即可藥用。

阿魏無毒,可有書誤傳其有毒。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阿魏“或雲其脂最毒,人不敢近。每採時,以羊繫於樹下,自遠射之。脂之毒著羊,羊斃即為阿魏。⋯⋯系羊射脂之說,俗亦相傳,但無實據”。李時珍為阿魏無毒而正名。現代研究也證實,阿魏水煎劑或醇提取液均無毒。

中藥阿魏,“臭”名遠揚

阿魏入藥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胃經。據測定,含有揮發油、樹脂和樹膠等成分,具有消積、殺蟲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癥瘕痞塊、蟲積、肉積、心腹冷痛、瘧疾、痢疾等症。《本草經疏》載:“阿魏,其氣臭烈殊常,故善殺諸蟲,專辟惡氣。辛則走而不守,溫則通而能行,故能消積,利諸竅,除穢惡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能自腸道吸收,可作驅風劑灌腸之用,亦可作刺激性祛痰劑,用於支氣管炎、百日咳或哮喘患者;其煎劑對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阿魏水浸劑能延長血凝時間,並能顯著降低血漿對肝素的耐受力。國外報道,阿魏含有較多的膠質,可用作抗驚厥或治療某些精神病,還有的用於驅蟲。臨床報道,有人以阿魏為主組方,配以柴胡、甘草、當歸須、赤芍、桔梗,水煎服,治療血管瘤取得良好效果,隨訪6年未見惡化。

阿魏內服多入丸、散;外用可熬製膏藥或研末入膏藥內貼敷。

由於阿魏過去一直是進口,所以貨源相對緊缺,於是市場上有以蔥屬植物的鱗莖加工仿製的偽品,冒充阿魏。真品阿魏多數由球粒凝聚而成大小不等的塊狀。外表暗黃色或黑棕色,貯藏日久,則變為紅棕色。新採集的阿魏,斷面為乳白色或淺黃棕色,或有紅棕色交錯其間,被稱為“五彩阿魏”;質如脂膏狀物,硬度如白蠟;加水研磨,成白色乳狀液。由於含有近20%的揮發油,

中藥阿魏,“臭”名遠揚

所以具有強烈而持久的大蒜樣臭氣,故又稱“臭阿魏”,用口嘗之味苦辣如蒜樣。而加工的偽品外觀呈不規則塊狀或顆粒狀,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略具光澤,斷面不具有正品的特徵;質地較疏鬆,手碾之易碎;水研不具有真品的上述特徵,也不具有真品特殊的蒜臭氣,聞之僅具有蔥蒜氣味,但不強烈。《本草綱目》記載了當時廣為流傳的諺語:“諺雲:黃芩無假,阿魏無真。”並一針見血地指出:“以其多偽也。”可明代著名醫學家卻言“阿魏無真卻有真,臭而止臭乃為珍”。這說明阿魏有真有假,使用時要仔細辨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