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黃芪

中藥 黃芪 中醫 本草綱目 疆芸旗艦店 疆芸旗艦店 2017-10-07

「釋名」亦名戴糝、戴椹、草、百本、王孫。(“芪”原作為“耆”)。

「氣味」(根)甘、微溫、無毒。

《本草綱目》黃芪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2、酒疸黃疾(醉後感寒,身上發赤、黑、黃斑)。用黃芪二兩、木蘭一兩,共研細。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濁。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每服一錢。

4、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作,先後伴隨)。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二藥共研細。每服二錢,一天兩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5、老人便祕。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乾,調入白蜜一匙,再煮過,把黃芪、陳皮末加入調勻服下。兩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用黃芪、黃連,等分為末,加麵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黃芪、人蔘,等分為末。另用蘿蔔四、五片,加蜜二兩,稍稍灸過後,蘸藥末吃下,以鹽水送服。

8、吐血。用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姜蜜水送下。

9、咳膿咳血,咽乾(這是虛熱,不可吃涼藥)。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

10、肺癰。用黃芪二兩研細,每取二錢煎湯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用黃芪二兩、茹一兩,醋浸一宿,加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塗瘡上。一天三次。

12、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用黃芪、芎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陰汗溼癢。用黃芪酒炒後研細,切熟豬心蘸著吃,有效。

《茶飲保健》黃芪茶

《本草綱目》黃芪

原料:黃芪10g、花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衝飲至味淡。

功能:益氣固表,利水消種,託毒生肌。利尿,強壯,降血壓。

用途:氣虛自汗盜汗;血痺;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

來源:傳統藥茶方。

《中醫飲食營養學》黃芪

《本草綱目》黃芪

【基原】為豆科植物黃芪等的乾燥根。

【異名】又叫黃耆。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肺、脾經。

【功效】補氣昇陽,益衛固表,脫毒生肌,利水退腫。

【應用】

1. 黃芪粥:黃芪煮濃汁去渣,入米煮粥食。用於表虛自汗,痘疹不起,癰疽內潰,不能成漿,及一切虛陽下陷,子腸不收,脫肛等症。

2. 黃芪大棗湯:黃芪15克,大棗5枚煮湯食。用於體虛易患感冒,及一切氣血虛弱之證。

3. 黃芪鯉魚湯:黃芪30克,入紗布袋,與鯉魚煮湯。用於氣虛水腫,小便不利等。

【使用注意】

常用量為10~30克。

【按語】

為補氣強壯佳品。適於脾胃虛弱體質、內臟下垂、體虛易汗、年老體衰及無病強身等使用。常用食療方如黃芪汽鍋雞、黃芪粥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