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眼中的“黃連”

中藥 黃連 中醫 肉桂 醫藥匯通 醫藥匯通 2017-08-25

黃連的味苦性寒,早已被一般人所詳悉,也正因為它的特性而在中醫藥領域裡獨佔風騷。

01

憑藉其聲析江河、勢崩雷電的殺氣及苦透寒極的稟性,它在中醫用藥,尤其是外科化膿性疾病用藥方面,位居榜首,甚至談到黃連就聯繫到外科病,談到外科病必然牽涉到黃連。

凡化膿性疾病,血液檢查發現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加,白細胞總數居高難下時,只要使用得當,黃連有時比抗生素還靈驗。

處理外科病,經常取用陽和湯(鹿角膠、炮姜、肉桂、熟地、麻黃、白芥子、大貝母、甘草)治療寒性膿腫的“疽”,很有把握地能把高到兩萬或兩萬以上的白細胞降到正常,而且能在1~2劑湯藥(即1~2天內)獲得顯效。

假如用一般呆板靜止的概念來說,白細胞總數居高難下者,屬熱毒,只有清熱解毒藥如黃連或黃連解毒湯可以將其制服;

現在卻取用鹿角膠、炮姜、肉桂大熱大溫藥來“抱薪救火”,除了中醫本身能明白,以外的人怕是誰也弄不懂、想不通了。

02

黃連是中醫外科的重要常用藥,但因外科中的派別不同,其用量也各異。

外科三派(正宗派、全生派與心得派)中的正宗派創始人陳實功,以消、託、補三法為治法大綱,他使用消法時,黃連是首選之藥。因為《外科正宗》的腫瘍,以陽癰為多。

全生派則也“以消為貴”“以託為畏”作為治法總綱,但他所治的腫瘍,則以陰疽或半陰半陽的為主,所以不一定非用黃連不可。

這一首陽和湯,就突出了正宗派與全生派的水火不相融。

至於《瘍科心得集》的心得派,是運用傳統內科治法來處理外科病,所以對黃連的依賴程度也就不及正宗派了。

現在年輕中醫外科醫生,往往把黃連作為抗生素來使用,這已丟失了中醫傳統理論而滑到西醫化的邪路上去,奏響了中醫傳統理論的哀樂。

03

黃連還有不少伴侶藥物,黃連若和它們同用,則可發揮出遠勝於單味黃連的作用,這在藥物學中稱為“藥對”。

這種藥對,可以在“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中進一步獲得“相得益彰”的效益,在臨床上使其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以黃連作軸心的藥對,有兩種形式。

其一,僅僅兩味,一主一副。

如《丹溪心法》的左金丸,內容為黃連與吳茱萸,作用為清瀉肝火,降逆止嘔。

又如《兵部集驗方》的香連丸,內容為黃連與木香,也是一主一副,作用為燥溼清熱,行氣化滯。

其二,用藥較多,黃連仍居君位,即使不屬君位,但決不會降到佐使。

其中有相須配對者,即把藥性功能相類似的藥物配對,以求可以明顯地增強原有療效,這兩種藥的性味、歸經大體相同。

如黃連與黃芩,兩者都苦寒之品,故能清熱、燥溼、瀉火、解毒。

傳統理論認為,黃連偏瀉心胃之火,黃芩偏清肺胃之熱,因此本藥以瀉上、中兩焦邪熱見長。

如《傷寒論》的葛根黃芩黃連湯、李東垣的普濟消毒飲之類。

有相使配對者,如清熱瀉火的黃連,與攻下瀉熱的大黃作藥對。

大黃能提高黃連的清熱瀉火的作用,黃連能加強大黃推牆倒壁的藥力。如《傷寒論》的大黃黃連瀉心湯之類。

有清補配對者,如人蔘與黃連。

凡正虛邪實的病,非人蔘峻補陽氣、急扶中土則不足以扶正;無黃連清熱燥溼、速除疫毒不足以祛邪。

且黃連苦降止嘔,又可引人蔘入中。兩者一清一補,相濟相佑,朱丹溪謂之“下痢胃熱噤口者,用黃連人蔘煎湯,終日呷之”,方有昇陽益胃湯。

有相反配對者。

黃連與肉桂組成交泰丸;還有一苦一酸,一洩一斂的黃連與烏梅;還有一寒一熱的黃連與蘇葉。

還有潤燥配對者,是一種辛香苦燥藥與一種陰柔滋潤藥配合成對,如黃連與知母。

黃連性燥,雖可除溼,但易傷陰。知母性潤而粘,但易留邪,且有一定的滋陰潤燥作用。

兩藥相合、相使為用,就能更好地發揮其滋陰潤燥作用,使清熱降火作用增強,潤燥兼施,揚長避短,由各走極端而位居泰和中庸。

04

一箇中醫能在運用“藥對”技巧夾縫中獲得效益,其水平就已不是一般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故老中醫使用黃連、龍膽草、木通等大苦大寒之藥時,首先想到它的副作用。

一般,內科先想到“斫伐傷脾”,外科先想到“毒邪內陷”。

所以清人凌奐在他的《本草害利》中謂:“黃連之害為虛寒病大忌,凡病人血少氣虛,脾胃薄弱……犯之使人危殆!”

有人稱黃連是消炎藥,當然可以,但總不及稱“清解熱毒”藥為妥。

“炎”是病,“熱”與“毒”是證,中醫治“證”不治“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