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珍說藥——白朮

中藥 白朮 中醫 便祕 骨傷的楊張張揚 2017-06-10

時珍說藥——白朮

【藥材來源】

為菊科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主產於浙江、安徽等地。以個大、質堅實、斷面黃白、香氣濃者為佳。

【別名異名】

山薊,楊枹薊,山芥,天薊,山姜,乞力伽,山精,山連,冬白朮,白大壽,沙邑條根,枹楊,枹薊於術,冬術,浙術,種術,白茱。

時珍說藥——白朮

【時珍原文】

自宋以來,始言蒼朮苦辛氣烈,白朮苦甘氣和,各自施用,亦頗有理。(《本草綱目•卷十二•術•集解》)

術,白朮也。(《本草綱目•卷十二•術》)

白朮甘而微苦,性溫而和。赤朮甘而辛烈,性溫而燥。(《本草綱目•卷十二•術•蒼朮•氣味》)

【效用特點】

甘、苦,溫。

1.補脾健胃: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倦怠乏力,食少,洩瀉等症。本品為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2.燥溼利水:用於脾虛溼困,運化失職所致水腫、洩瀉。

3.固表止汗:用於氣虛自汗。

4.安胎:用於脾虛胎兒失養,胎動不安。

時珍說藥——白朮

【養生評述】

白朮最大的特點是健脾,一般稱此藥乃健脾要藥。凡健脾之品,有祛溼之功,白朮同時也能利水,故常作為治療水溼內停的藥物。在健脾方面,提倡炒後應用效果更好。從目前對白朮的炒法來看,有土炒、砂炒、麩炒、清炒,傳統的方法是麩炒最佳,但因為成本相對較高,現多提倡土炒。

洩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以脾虛洩瀉最為多見。臨床尤以白朮為治療洩瀉、便溏的主藥,如參苓白朮散、痛瀉要方、七味白朮散等。白朮可以治療多種便溏,如大便始終為稀便,大便先幹後溏,大便時干時溏,大便先溏後幹。取其治療便溏一般應炒用。所以臨床上見到便溏常將白朮作為首選之藥。

白朮也可以治療便祕,多用生白朮,並且需要大劑量使用才能發揮作用,治療脾虛便祕效果尤佳,因此白朮既治洩瀉,也治便祕。用白朮治療便祕是張仲景法,見於《傷寒論》179條,出自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朮湯,用於水溼便祕,加健脾益氣之白朮,促進運化,濡潤腸道而大便自通。

治療便祕,許多人靠吃瀉藥,長期吃會使得脾胃越來越虛弱,用大黃、芒硝、番瀉葉等攻下之藥,這些中藥短期吃可能起作用,但到後來就不行了。而且對脾胃損傷非常大,但白朮不同,大劑量應用,不但能通便,還能健脾,對脾胃沒有損傷。真正想治好便祕,要吃沒有副作用的中藥。

時珍說藥——白朮

【養生特點】

若遇到便溏者,可以將白朮炒後,研粉用開水泡服,有一定的作用。取其健脾也可以這樣使用。

【養生驗方】

1.風瘙癮疹:白朮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2.自汗不止:白朮末,飲服方寸匕,日二服。

3.溼瀉暑瀉:白朮、車前子等分,炒為末,白湯下二三錢。

來源:本文選自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著作《時珍說藥》,作者:王緒前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