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樂學院搭建世界音樂資源共享平臺

第二屆“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大會現場,左三為俞峰。

文 |徐麗梅

4月29日至5月1日,京城春光明媚,花團錦簇。第二屆“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大會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在4月30日分組舉行的論壇上,來自共建“一帶一路”的30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藝術類院校代表圍繞“如何共享音樂教育資源”從多個角度發表了見解,展開熱烈討論。

搭建國際交流的高端平臺

中央音樂學院搭建世界音樂資源共享平臺

“各國都有自己獨特的音樂文化,‘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旨在加強沿線各國的相互瞭解,增加對各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實現音樂資源共享。”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介紹,2012年央音與丹麥音樂學院合作成立全球首家音樂孔子學院,使外國青少年體驗到多樣化的中國音樂文化;去年央音與美國巴德音樂學院合作創建中國民族器樂表演專業學位,這是央音在國外高等音樂院校率先創立中國民族音樂;央音創作的優秀作品連續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演出,既包含中國民樂也包括西方樂器。他建議,定期在不同國家舉辦音樂教育、展演活動;在整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舉辦原創新作品的專場演出;加強機構與音樂學院之間的合作,音樂學院之間可以開展課程共享、師生互派、發展學位互認等項目;加速對“絲綢之路”文化的研究。

越南國家音樂學院院長Le Tze Law表示,感謝中央音樂學院對本校的熱情幫助,使得該校師生有機會在中國最高音樂專業學府學習深造。目前,該校已經有超過千名學生在世界20多個國家的音樂學院學習,陸續加入世界傳統音樂協會等音樂專業組織,參與了很多音樂教育國際項目。相信“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將更有力地促進世界各音樂學院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提升校際交流力度

“‘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框架下的資源共享與協作,需要從宏觀理論層面做出頂層設計和相關戰略規劃。”瀋陽音樂學院院長季惠斌介紹,沈音目前已經同國外70餘所藝術院校和藝術團體建立了友好關係,與30餘所國外著名高等音樂院校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舉辦了“一帶一路”音樂文化展演、國(境)外大學校長論壇,連續舉辦了七屆瀋陽中外音樂文化交流展,邀請世界各國的藝術家來院舉辦音樂會、講座等音樂文化交流活動。在介紹世界各國音樂文化,學習借鑑各院校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經驗,促進國際音樂文化交流的同時,沈音在傳承、保護和弘揚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等方面也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和探索。例如,去年11月,瀋陽音樂學院和遼寧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舉辦了“2018遼寧省高校來華留學生文藝演出”,遼寧省28所高校、41個國家的200餘名留學生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佔參演留學生的半數以上,加深了外國來華友人對中華音樂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星海音樂學院與香港演藝學院去年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商討了兩校在深化課程共建共享、學生互換交流、教師互訪及雙學位教育等項目合作以及共同舉辦藝術節和聯合制作演出等方面達成了多項實質性共識。今年9月下旬,兩校將聯合在香港和廣州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專場音樂會,並分步推進課程共享與師生交流互訪。

發揮地緣優勢促合作

“在中國,沒有哪個地區像粵港澳大灣區那樣有如此密集和林立的藝術院校、交響樂團、中樂團、音樂廳、大劇院——不僅有星海音樂學院、香港演藝學院等高水平藝術院校,還有香港管弦樂團、澳門管弦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香港中樂團、澳門中樂團、廣東民族樂團等一批一流的藝術院團,以及廣州大劇院、深圳大劇院、東莞玉蘭大劇院、珠海大劇院、佛山大劇院、香港澳門文化藝術中心等一大批高端的音樂劇場。它們相距二三十公里密集排列,蔚為壯觀。”星海音樂學院院長蔡喬中認為,粵港澳音樂教育合作的發展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區位互補優勢。他們將探索三地文化藝術更有效合作的創新機制,突破傳統單一的合作模式,轉變為跨行業、跨學科、跨領域的共享、共贏。

2017年,星海院牽頭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音樂教育與藝術發展聯盟”,積極促進成員單位在音樂藝術人才培養、藝術創作、藝術展演、文化傳承、音樂產業與藝術研究上的交流合作。2018年,該聯盟成功舉辦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藝術節”,參加藝術節的粵港澳三地高校達56所;舉辦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音樂季”,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數百位藝術家及演職人員,分別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地舉行了26場高質量的音樂會;今年將策劃舉辦“東南亞音樂節”,實現國際人文交流、專業音樂教育、大學生藝術教育和基礎音樂教育等不同層面的全覆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音樂教育與藝術繁榮,為“一帶一路”音樂教育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香港演藝學院院長AdrianCharles walter認為,當今社會,音樂教育的模式正在由傳統的師徒模式逐漸轉變為合作與夥伴關係,其實很多教育已經不是在傳統的音樂課堂上進行的,例如,利用國際互聯網召開的網上國際會議、合作院校通過網絡舉辦的大師班等,因此,高質量的合作伙伴關係會為學生們帶來更好的音樂教育。

卡塔爾音樂學院院長AbdulGhafour Al Heeti表示,該校教師大部分是表演藝術家,教學經驗不足,需要多方面學習。他提議,“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要充分利用先進的互聯網絡,每月能夠彙總一份反映各聯盟國家音樂學院教學情況的報告,便於互相學習。

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Oh HeeSook介紹了該校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電子樂隊中的情況。音樂與其他門類的藝術進行融合教學,例如,建立音樂專業與建築專業、設計專業的跨學科工作坊,三個不同專業學生合作,在音樂表演的舞臺呈現方面有很多創新;作曲專業學生與鋼琴專業學生在一個項目中合作,互相促進,資源共享。

通過藝術實踐項目實現資源共享

武漢音樂學院院長鬍志平介紹,該校建立了“音樂創作·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通過每年的“長江之韻——世界知名院校舞臺藝術展演季”匯聚了海內外數十所專業音樂院校師生,舉辦系列演出、公開課、工作坊、大師班等,實現了音樂資源的分享與交流;近年來他們不斷邀請國際音樂大師及各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到武音講學、舉辦音樂會,構建一流的學術環境,推動中國音樂精品佳作走向世界舞臺。

“非常感謝中央音樂學院搭建了這樣好的平臺,特別吸納綜合性大學的二級音樂學院加入聯盟,體現了央音開放辦學的戰略眼光和包容、寬厚的胸懷。”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賽音介紹,在“一帶一路”的帶動下,作為西北地區1949年以後建立的第一所高校,西北民族大學音樂學院為民族地區培養了大量音樂藝術人才。為了響應國家“為社會提供應用型音樂人才”的戰略目標,近年來,該院注重舞臺實踐與課堂教學結合,成立了合唱團、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民族室內樂團、黃鐘戲劇社、馬頭琴潮爾樂團等團體,各專業教學基本依託這些社團開展,教學歌劇《文成公主》、合唱團多次獲大獎,《絲路絃歌》專場音樂會大受讚譽。最近,學院本科生演出的畢業大戲音樂劇《蝶》即由音樂、舞蹈學生合作,電聲樂隊現場伴奏,師生在這樣的項目合作中得到了鍛鍊,實現了音樂資源的共享。

音樂文獻不僅記錄音樂發展的歷史、人類對音樂的研究成果,也是學習音樂、傳播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手段。論壇上,不少專家提出,中國有如此龐大的學習音樂的人群,把外國音樂文獻翻譯成中文更有利於音樂資源的共享。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國立格林卡音樂學院副院長Dmitriy Suslov表示,在該校不久前開展的“音樂史理論人才培養”項目中,特別著重提出了相關中文教材的編撰,這樣非常有利於中國留學生參與到項目中;在俄羅斯,音樂輔助教程中也注意使用中文,以便中國留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學習。

<span style="display: inline !important;float: non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color: rgb(136, 136, 136);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BlinkMacSystemFont," 0px;"="" ui","microsoft="" yahei="" gb","microsoft="" sans="" sc","hiragino="" neue","pingfang="" helvetica="">-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為中國音樂帶來了什麼?

韓雪假唱背後,飲鴆止渴的音樂劇“粉絲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北京合唱節5月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中央音樂學院搭建世界音樂資源共享平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