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致我那無處安放的記憶'

中秋節 不完美媽媽 愚伯的自留地 2019-09-17
"

文:仙人掌

圖:來自網絡

總以為月光是不屬於城市的,因為月光的柔和靜美,終究壓不住城市的萬家燈火與霓虹閃爍。

月光像是一位素面朝天的古典美人,冷豔高貴,低調內斂,與城市的喧囂繁華格格不入。竊以為,現代文明的發展,是以犧牲一代人的美好記憶為代價的。像“夕陽下了,炊煙起了”這樣的景緻,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

文:仙人掌

圖:來自網絡

總以為月光是不屬於城市的,因為月光的柔和靜美,終究壓不住城市的萬家燈火與霓虹閃爍。

月光像是一位素面朝天的古典美人,冷豔高貴,低調內斂,與城市的喧囂繁華格格不入。竊以為,現代文明的發展,是以犧牲一代人的美好記憶為代價的。像“夕陽下了,炊煙起了”這樣的景緻,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中秋節,致我那無處安放的記憶


記憶中的鄉村,一年四季五穀飄香,瓜果滿架;牛羊遍地,雞犬相聞;笑語聲喧,溫馨恬淡。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的景象。就連很家常的粗茶淡飯,也因著媽媽的味道,而像傳說中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一樣,令人回味悠長,念念不忘。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卻只有味蕾,始終在堅守著它固有的記憶,遲遲不肯老去。對現在的食品,不認可,不識記,不屈從,格外挑剔。即便再精工細作,足以亂真,也找不回當年的感覺。思鄉即是思飲食。

月光是大自然的恩賜,它只屬於古樸的村寨,珍藏在兒時的記憶深處。它在故園的打麥場裡,在清澈的小池塘裡,在幽靜的小渡槽裡,在隱約的柴門犬吠裡,在孩子們呼朋引伴的追逐嬉戲裡,在奶奶千迴百轉的傳奇故事裡,在母親悠揚的喚兒聲裡,在那首永遠唱不夠的童謠裡:“月姥姥,兩瓣瓣,裡面烀的豆餡餡”。曾是媽媽懷裡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那時候的鄉下孩子,是多麼得幸福甜蜜。

一想起那個時候,就覺得這段非常應景:“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每念及此,怦然心動,不忍卒讀。一輪明月,總是把靜謐的村莊渲染得有聲有色。月是故鄉明。思鄉即是思過往。


"

文:仙人掌

圖:來自網絡

總以為月光是不屬於城市的,因為月光的柔和靜美,終究壓不住城市的萬家燈火與霓虹閃爍。

月光像是一位素面朝天的古典美人,冷豔高貴,低調內斂,與城市的喧囂繁華格格不入。竊以為,現代文明的發展,是以犧牲一代人的美好記憶為代價的。像“夕陽下了,炊煙起了”這樣的景緻,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中秋節,致我那無處安放的記憶


記憶中的鄉村,一年四季五穀飄香,瓜果滿架;牛羊遍地,雞犬相聞;笑語聲喧,溫馨恬淡。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的景象。就連很家常的粗茶淡飯,也因著媽媽的味道,而像傳說中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一樣,令人回味悠長,念念不忘。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卻只有味蕾,始終在堅守著它固有的記憶,遲遲不肯老去。對現在的食品,不認可,不識記,不屈從,格外挑剔。即便再精工細作,足以亂真,也找不回當年的感覺。思鄉即是思飲食。

月光是大自然的恩賜,它只屬於古樸的村寨,珍藏在兒時的記憶深處。它在故園的打麥場裡,在清澈的小池塘裡,在幽靜的小渡槽裡,在隱約的柴門犬吠裡,在孩子們呼朋引伴的追逐嬉戲裡,在奶奶千迴百轉的傳奇故事裡,在母親悠揚的喚兒聲裡,在那首永遠唱不夠的童謠裡:“月姥姥,兩瓣瓣,裡面烀的豆餡餡”。曾是媽媽懷裡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那時候的鄉下孩子,是多麼得幸福甜蜜。

一想起那個時候,就覺得這段非常應景:“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每念及此,怦然心動,不忍卒讀。一輪明月,總是把靜謐的村莊渲染得有聲有色。月是故鄉明。思鄉即是思過往。


中秋節,致我那無處安放的記憶



很喜歡那句:溫一壺月光下酒。月光是很有浪漫氣息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光儼然成了一位絕世佳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才子佳人,兩情相悅,花前月下,則又是一幅人間美景。

月光總能給文人雅士帶來創作的靈感。憑海臨風,望月吟夢,潑墨品茗,寫意抒情。一直神往那種境界: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月光又像一位哲人能引發對人生的思考“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今年的中秋,因為天氣陰沉,錯過了玉兔東昇的時候。直到好友提醒說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我才如夢方醒。趕緊拉開窗簾,向外望去,果真是明月高懸,美得讓人心顫,讓人感到虛幻。月光從窗外照射進來,瀟灑地瀉了一地。

我關上燈,盡情地享受這滿屋的清輝。躺在床上,沐浴在如水的月光裡,感覺奢侈得令人不敢相信,又不知道該怎麼珍惜,總覺得不忍,不捨,生怕辜負了這大好的月色。怕它在我一夕的酣眠中悄悄地挪移了。下個月的這時候,或者是因為心情,或者是忙於雜務,或者是天公不作美遇到一個陰雨天,又會是一次錯過。

於是,披衣下床,走出戶外。 明月中升,月光皎潔。由著它的引領,不自覺來到了護城河邊。涼風習習,波光粼粼,皓月當空,恍若人間仙境。不遠處傳來陣陣的煙花爆竹聲,又烘托出節日的喜慶。其間還有著往來不斷的好友的祝福,感覺心裡暖暖的。


"

文:仙人掌

圖:來自網絡

總以為月光是不屬於城市的,因為月光的柔和靜美,終究壓不住城市的萬家燈火與霓虹閃爍。

月光像是一位素面朝天的古典美人,冷豔高貴,低調內斂,與城市的喧囂繁華格格不入。竊以為,現代文明的發展,是以犧牲一代人的美好記憶為代價的。像“夕陽下了,炊煙起了”這樣的景緻,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中秋節,致我那無處安放的記憶


記憶中的鄉村,一年四季五穀飄香,瓜果滿架;牛羊遍地,雞犬相聞;笑語聲喧,溫馨恬淡。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生機盎然的景象。就連很家常的粗茶淡飯,也因著媽媽的味道,而像傳說中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一樣,令人回味悠長,念念不忘。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卻只有味蕾,始終在堅守著它固有的記憶,遲遲不肯老去。對現在的食品,不認可,不識記,不屈從,格外挑剔。即便再精工細作,足以亂真,也找不回當年的感覺。思鄉即是思飲食。

月光是大自然的恩賜,它只屬於古樸的村寨,珍藏在兒時的記憶深處。它在故園的打麥場裡,在清澈的小池塘裡,在幽靜的小渡槽裡,在隱約的柴門犬吠裡,在孩子們呼朋引伴的追逐嬉戲裡,在奶奶千迴百轉的傳奇故事裡,在母親悠揚的喚兒聲裡,在那首永遠唱不夠的童謠裡:“月姥姥,兩瓣瓣,裡面烀的豆餡餡”。曾是媽媽懷裡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那時候的鄉下孩子,是多麼得幸福甜蜜。

一想起那個時候,就覺得這段非常應景:“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每念及此,怦然心動,不忍卒讀。一輪明月,總是把靜謐的村莊渲染得有聲有色。月是故鄉明。思鄉即是思過往。


中秋節,致我那無處安放的記憶



很喜歡那句:溫一壺月光下酒。月光是很有浪漫氣息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光儼然成了一位絕世佳人。“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才子佳人,兩情相悅,花前月下,則又是一幅人間美景。

月光總能給文人雅士帶來創作的靈感。憑海臨風,望月吟夢,潑墨品茗,寫意抒情。一直神往那種境界: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月光又像一位哲人能引發對人生的思考“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今年的中秋,因為天氣陰沉,錯過了玉兔東昇的時候。直到好友提醒說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我才如夢方醒。趕緊拉開窗簾,向外望去,果真是明月高懸,美得讓人心顫,讓人感到虛幻。月光從窗外照射進來,瀟灑地瀉了一地。

我關上燈,盡情地享受這滿屋的清輝。躺在床上,沐浴在如水的月光裡,感覺奢侈得令人不敢相信,又不知道該怎麼珍惜,總覺得不忍,不捨,生怕辜負了這大好的月色。怕它在我一夕的酣眠中悄悄地挪移了。下個月的這時候,或者是因為心情,或者是忙於雜務,或者是天公不作美遇到一個陰雨天,又會是一次錯過。

於是,披衣下床,走出戶外。 明月中升,月光皎潔。由著它的引領,不自覺來到了護城河邊。涼風習習,波光粼粼,皓月當空,恍若人間仙境。不遠處傳來陣陣的煙花爆竹聲,又烘托出節日的喜慶。其間還有著往來不斷的好友的祝福,感覺心裡暖暖的。


中秋節,致我那無處安放的記憶


是啊,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明月代問候:在他鄉,你好嗎?讓我們相約明年,月圓人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