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文 | 桑梓

01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在這個社會大遷徙的時代,每逢中秋,有多少鄉愁無處安放。

今年的中秋節,你在家人身邊嗎?

或許有人已經歸鄉,但更多的人,依舊漂泊在外。

今天和父母視頻,本來聊的挺歡快的,媽媽突然嘆了一口氣:“唉,你這是第幾個中秋沒回家了?”

我愣住,一時竟無語凝噎。

外地求學7年,工作2年,算來算去,我有近10年的時間,沒回家過中秋。

十年,如白駒過隙。

父母的青絲熬成白髮,他們在漸漸變老,而我,卻愈走愈遠。

“孩子這麼忙,說這幹啥呀?”一旁傳來爸爸的聲音,他在寬慰媽媽,“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事業。”

父親的安慰與寬容,更讓我按捺不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頭上一輪圓月高高掛起,彷彿提醒著人們,月圓了,人也該圓。

"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文 | 桑梓

01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在這個社會大遷徙的時代,每逢中秋,有多少鄉愁無處安放。

今年的中秋節,你在家人身邊嗎?

或許有人已經歸鄉,但更多的人,依舊漂泊在外。

今天和父母視頻,本來聊的挺歡快的,媽媽突然嘆了一口氣:“唉,你這是第幾個中秋沒回家了?”

我愣住,一時竟無語凝噎。

外地求學7年,工作2年,算來算去,我有近10年的時間,沒回家過中秋。

十年,如白駒過隙。

父母的青絲熬成白髮,他們在漸漸變老,而我,卻愈走愈遠。

“孩子這麼忙,說這幹啥呀?”一旁傳來爸爸的聲音,他在寬慰媽媽,“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事業。”

父親的安慰與寬容,更讓我按捺不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頭上一輪圓月高高掛起,彷彿提醒著人們,月圓了,人也該圓。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此時的我,更像是一個遊蕩在外的孩子,縱然在外一身鎧甲,但父母,依舊是心裡最溫柔的軟肋。

尤其在這個本該團聚的月圓時刻,對遠方的思念,越是剋制,越是強烈。

記憶深處的中秋,就是家人團聚,有說有笑,吃飯賞月,那時候的月餅沒現在種類多,也不精緻,但特好吃。

而今,遠離家鄉,在外拼搏,商場裡買回來的月餅,花樣越來越多,口味越來越新奇,但團圓的味道,難尋難覓,所謂中秋,變成了一個架空的日子。

以前看過一個評論:

讀了中學,才知道家只有週末;上了大學,才知道家只剩春夏;上了班,才知道家只剩下正月。

誠如余光中說:世上本沒有故鄉的,只是因為有了他鄉;世上本沒有思念的,只是因為有了離別。

在父母身邊多好啊,不用加班,不用被上司罵,餓了也不用叫外賣…

但我們卻寧願在遠方飄蕩,就像一顆細小的塵埃,淹沒在陌生的城市中。

為什麼?

為了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活得輕鬆且順利;

更為了我們的父母,能在後半生擁有愜意生活的權利。

"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文 | 桑梓

01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在這個社會大遷徙的時代,每逢中秋,有多少鄉愁無處安放。

今年的中秋節,你在家人身邊嗎?

或許有人已經歸鄉,但更多的人,依舊漂泊在外。

今天和父母視頻,本來聊的挺歡快的,媽媽突然嘆了一口氣:“唉,你這是第幾個中秋沒回家了?”

我愣住,一時竟無語凝噎。

外地求學7年,工作2年,算來算去,我有近10年的時間,沒回家過中秋。

十年,如白駒過隙。

父母的青絲熬成白髮,他們在漸漸變老,而我,卻愈走愈遠。

“孩子這麼忙,說這幹啥呀?”一旁傳來爸爸的聲音,他在寬慰媽媽,“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事業。”

父親的安慰與寬容,更讓我按捺不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頭上一輪圓月高高掛起,彷彿提醒著人們,月圓了,人也該圓。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此時的我,更像是一個遊蕩在外的孩子,縱然在外一身鎧甲,但父母,依舊是心裡最溫柔的軟肋。

尤其在這個本該團聚的月圓時刻,對遠方的思念,越是剋制,越是強烈。

記憶深處的中秋,就是家人團聚,有說有笑,吃飯賞月,那時候的月餅沒現在種類多,也不精緻,但特好吃。

而今,遠離家鄉,在外拼搏,商場裡買回來的月餅,花樣越來越多,口味越來越新奇,但團圓的味道,難尋難覓,所謂中秋,變成了一個架空的日子。

以前看過一個評論:

讀了中學,才知道家只有週末;上了大學,才知道家只剩春夏;上了班,才知道家只剩下正月。

誠如余光中說:世上本沒有故鄉的,只是因為有了他鄉;世上本沒有思念的,只是因為有了離別。

在父母身邊多好啊,不用加班,不用被上司罵,餓了也不用叫外賣…

但我們卻寧願在遠方飄蕩,就像一顆細小的塵埃,淹沒在陌生的城市中。

為什麼?

為了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活得輕鬆且順利;

更為了我們的父母,能在後半生擁有愜意生活的權利。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02

每一個不回家的人,都有難言之殤。

曾看過一篇《回家調查》,報告裡說:70%的人和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生活,54%的人不回家過中秋。

生活越過越好,和家人共度中秋卻成了一種奢求。

豆瓣上有個問題:你為什麼不回家過中秋?

@山高人為峰:如果是一個身披萬丈光芒的成功人士,誰不想回家?迷失在異鄉,漂泊在遠方的遊子,誰不是一邊心存希望,一邊咬牙硬挺。

@青年追夢人:為了以後給父母更好的生活,在公司加班掙錢,希望以後的生活越來越好。

@nn:混的不好,不敢回家,不忍父母見到我心疼地說,娃你又瘦了,只好忍痛不回家。

@平安是福:我和老婆進城務工11年,父母和孩子都在家,沒有陪他們過過一箇中秋節,很想家,但是回去路費太貴了,希望幾個娃能理解吧…

我有個朋友,自媒體人,剛運營公眾號,收入微薄。

每月扣除房租、衣食住行等花銷,工資基本月光。

其實外地和遠方,在他眼中並不美好。

堵車,壓力大,物價高,房租昂貴。

為了省錢,他住在五環外的出租房裡,每天六點鐘出門擠地鐵,周圍的人,都是一副疲憊不堪的模樣。

生活最難的樣子,在那一刻暴露得淋漓盡致。

這已經是他第3個年頭沒回家過中秋了。

“真正的團圓和我無關,”他看似很灑脫,“我也就是靠著朋友圈裡別人團圓的畫面,過過癮。”

這個1米8的大漢,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眶漸紅,我拍了拍他肩膀,他卻失聲痛哭。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流,只是未到傷心時。

只有我知道,他中秋不回家,只是為了多掙點錢。

只有多掙點錢,才能讓風溼病的父親轉到市醫院治療;

只有多掙點錢,才能給腿腳不便的母親買上一個輪椅;

只有多掙點錢,才能在老家樓盤買上一棟房子,給父母安享晚年。

但如果你的薪資,仍不見漲,這就意味著,終有一天,你可能連故鄉都回不去了。

“不是不想回,是不能回”,這種無力感才讓人最為崩潰。

"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文 | 桑梓

01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在這個社會大遷徙的時代,每逢中秋,有多少鄉愁無處安放。

今年的中秋節,你在家人身邊嗎?

或許有人已經歸鄉,但更多的人,依舊漂泊在外。

今天和父母視頻,本來聊的挺歡快的,媽媽突然嘆了一口氣:“唉,你這是第幾個中秋沒回家了?”

我愣住,一時竟無語凝噎。

外地求學7年,工作2年,算來算去,我有近10年的時間,沒回家過中秋。

十年,如白駒過隙。

父母的青絲熬成白髮,他們在漸漸變老,而我,卻愈走愈遠。

“孩子這麼忙,說這幹啥呀?”一旁傳來爸爸的聲音,他在寬慰媽媽,“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事業。”

父親的安慰與寬容,更讓我按捺不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頭上一輪圓月高高掛起,彷彿提醒著人們,月圓了,人也該圓。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此時的我,更像是一個遊蕩在外的孩子,縱然在外一身鎧甲,但父母,依舊是心裡最溫柔的軟肋。

尤其在這個本該團聚的月圓時刻,對遠方的思念,越是剋制,越是強烈。

記憶深處的中秋,就是家人團聚,有說有笑,吃飯賞月,那時候的月餅沒現在種類多,也不精緻,但特好吃。

而今,遠離家鄉,在外拼搏,商場裡買回來的月餅,花樣越來越多,口味越來越新奇,但團圓的味道,難尋難覓,所謂中秋,變成了一個架空的日子。

以前看過一個評論:

讀了中學,才知道家只有週末;上了大學,才知道家只剩春夏;上了班,才知道家只剩下正月。

誠如余光中說:世上本沒有故鄉的,只是因為有了他鄉;世上本沒有思念的,只是因為有了離別。

在父母身邊多好啊,不用加班,不用被上司罵,餓了也不用叫外賣…

但我們卻寧願在遠方飄蕩,就像一顆細小的塵埃,淹沒在陌生的城市中。

為什麼?

為了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活得輕鬆且順利;

更為了我們的父母,能在後半生擁有愜意生活的權利。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02

每一個不回家的人,都有難言之殤。

曾看過一篇《回家調查》,報告裡說:70%的人和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生活,54%的人不回家過中秋。

生活越過越好,和家人共度中秋卻成了一種奢求。

豆瓣上有個問題:你為什麼不回家過中秋?

@山高人為峰:如果是一個身披萬丈光芒的成功人士,誰不想回家?迷失在異鄉,漂泊在遠方的遊子,誰不是一邊心存希望,一邊咬牙硬挺。

@青年追夢人:為了以後給父母更好的生活,在公司加班掙錢,希望以後的生活越來越好。

@nn:混的不好,不敢回家,不忍父母見到我心疼地說,娃你又瘦了,只好忍痛不回家。

@平安是福:我和老婆進城務工11年,父母和孩子都在家,沒有陪他們過過一箇中秋節,很想家,但是回去路費太貴了,希望幾個娃能理解吧…

我有個朋友,自媒體人,剛運營公眾號,收入微薄。

每月扣除房租、衣食住行等花銷,工資基本月光。

其實外地和遠方,在他眼中並不美好。

堵車,壓力大,物價高,房租昂貴。

為了省錢,他住在五環外的出租房裡,每天六點鐘出門擠地鐵,周圍的人,都是一副疲憊不堪的模樣。

生活最難的樣子,在那一刻暴露得淋漓盡致。

這已經是他第3個年頭沒回家過中秋了。

“真正的團圓和我無關,”他看似很灑脫,“我也就是靠著朋友圈裡別人團圓的畫面,過過癮。”

這個1米8的大漢,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眶漸紅,我拍了拍他肩膀,他卻失聲痛哭。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流,只是未到傷心時。

只有我知道,他中秋不回家,只是為了多掙點錢。

只有多掙點錢,才能讓風溼病的父親轉到市醫院治療;

只有多掙點錢,才能給腿腳不便的母親買上一個輪椅;

只有多掙點錢,才能在老家樓盤買上一棟房子,給父母安享晚年。

但如果你的薪資,仍不見漲,這就意味著,終有一天,你可能連故鄉都回不去了。

“不是不想回,是不能回”,這種無力感才讓人最為崩潰。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03

我們這一代人,註定是父母抓不住的孩子。

我們有家,卻不能長留。

高中看顧長衛的電影《立春》,不明白為何王彩玲執意要離開故鄉,為何要去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等我大學畢業,歷經世事,我漸漸懂得:

大多數人離開家鄉,並非情願。每個人都知道,闖蕩在外的日子並不好過。

我們的背井離鄉與奮力拼搏,只是想讓所愛之人過得好一些。

去年,颱風“山竹”過境後的一幕曾經擊中無數人。

當時,天上烏雲密佈,海水倒灌,垃圾漂浮,城市變得一片狼藉。

但這一天,李力如往常一樣,在美團上接了單。

因為道路堵塞,所以他只能靠雙腿,從傾倒的大樹下爬過,從雜亂的道路中穿過。

“做夢也想把女兒老婆帶在身邊。”不止一次聽他這麼說過。

李力還說,這已經是他第五個年頭沒回家過中秋了,孩子都快忘記他長什麼樣了。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文 | 桑梓

01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在這個社會大遷徙的時代,每逢中秋,有多少鄉愁無處安放。

今年的中秋節,你在家人身邊嗎?

或許有人已經歸鄉,但更多的人,依舊漂泊在外。

今天和父母視頻,本來聊的挺歡快的,媽媽突然嘆了一口氣:“唉,你這是第幾個中秋沒回家了?”

我愣住,一時竟無語凝噎。

外地求學7年,工作2年,算來算去,我有近10年的時間,沒回家過中秋。

十年,如白駒過隙。

父母的青絲熬成白髮,他們在漸漸變老,而我,卻愈走愈遠。

“孩子這麼忙,說這幹啥呀?”一旁傳來爸爸的聲音,他在寬慰媽媽,“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事業。”

父親的安慰與寬容,更讓我按捺不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頭上一輪圓月高高掛起,彷彿提醒著人們,月圓了,人也該圓。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此時的我,更像是一個遊蕩在外的孩子,縱然在外一身鎧甲,但父母,依舊是心裡最溫柔的軟肋。

尤其在這個本該團聚的月圓時刻,對遠方的思念,越是剋制,越是強烈。

記憶深處的中秋,就是家人團聚,有說有笑,吃飯賞月,那時候的月餅沒現在種類多,也不精緻,但特好吃。

而今,遠離家鄉,在外拼搏,商場裡買回來的月餅,花樣越來越多,口味越來越新奇,但團圓的味道,難尋難覓,所謂中秋,變成了一個架空的日子。

以前看過一個評論:

讀了中學,才知道家只有週末;上了大學,才知道家只剩春夏;上了班,才知道家只剩下正月。

誠如余光中說:世上本沒有故鄉的,只是因為有了他鄉;世上本沒有思念的,只是因為有了離別。

在父母身邊多好啊,不用加班,不用被上司罵,餓了也不用叫外賣…

但我們卻寧願在遠方飄蕩,就像一顆細小的塵埃,淹沒在陌生的城市中。

為什麼?

為了擺脫一成不變的生活,活得輕鬆且順利;

更為了我們的父母,能在後半生擁有愜意生活的權利。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02

每一個不回家的人,都有難言之殤。

曾看過一篇《回家調查》,報告裡說:70%的人和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生活,54%的人不回家過中秋。

生活越過越好,和家人共度中秋卻成了一種奢求。

豆瓣上有個問題:你為什麼不回家過中秋?

@山高人為峰:如果是一個身披萬丈光芒的成功人士,誰不想回家?迷失在異鄉,漂泊在遠方的遊子,誰不是一邊心存希望,一邊咬牙硬挺。

@青年追夢人:為了以後給父母更好的生活,在公司加班掙錢,希望以後的生活越來越好。

@nn:混的不好,不敢回家,不忍父母見到我心疼地說,娃你又瘦了,只好忍痛不回家。

@平安是福:我和老婆進城務工11年,父母和孩子都在家,沒有陪他們過過一箇中秋節,很想家,但是回去路費太貴了,希望幾個娃能理解吧…

我有個朋友,自媒體人,剛運營公眾號,收入微薄。

每月扣除房租、衣食住行等花銷,工資基本月光。

其實外地和遠方,在他眼中並不美好。

堵車,壓力大,物價高,房租昂貴。

為了省錢,他住在五環外的出租房裡,每天六點鐘出門擠地鐵,周圍的人,都是一副疲憊不堪的模樣。

生活最難的樣子,在那一刻暴露得淋漓盡致。

這已經是他第3個年頭沒回家過中秋了。

“真正的團圓和我無關,”他看似很灑脫,“我也就是靠著朋友圈裡別人團圓的畫面,過過癮。”

這個1米8的大漢,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眼眶漸紅,我拍了拍他肩膀,他卻失聲痛哭。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流,只是未到傷心時。

只有我知道,他中秋不回家,只是為了多掙點錢。

只有多掙點錢,才能讓風溼病的父親轉到市醫院治療;

只有多掙點錢,才能給腿腳不便的母親買上一個輪椅;

只有多掙點錢,才能在老家樓盤買上一棟房子,給父母安享晚年。

但如果你的薪資,仍不見漲,這就意味著,終有一天,你可能連故鄉都回不去了。

“不是不想回,是不能回”,這種無力感才讓人最為崩潰。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03

我們這一代人,註定是父母抓不住的孩子。

我們有家,卻不能長留。

高中看顧長衛的電影《立春》,不明白為何王彩玲執意要離開故鄉,為何要去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等我大學畢業,歷經世事,我漸漸懂得:

大多數人離開家鄉,並非情願。每個人都知道,闖蕩在外的日子並不好過。

我們的背井離鄉與奮力拼搏,只是想讓所愛之人過得好一些。

去年,颱風“山竹”過境後的一幕曾經擊中無數人。

當時,天上烏雲密佈,海水倒灌,垃圾漂浮,城市變得一片狼藉。

但這一天,李力如往常一樣,在美團上接了單。

因為道路堵塞,所以他只能靠雙腿,從傾倒的大樹下爬過,從雜亂的道路中穿過。

“做夢也想把女兒老婆帶在身邊。”不止一次聽他這麼說過。

李力還說,這已經是他第五個年頭沒回家過中秋了,孩子都快忘記他長什麼樣了。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節,你為何不回家?

如果可以選擇安逸,誰又願意孤身一人在外?

每多送一次餐,多守一個夜晚,不過是為了掙更多的錢,讓老婆孩子生活得更好。

今天的不回家,是為了以後更好地回家;

今年中秋的不團圓,是為了以後的大團圓。

林心如17歲踏進演藝圈,從那以後,回家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數。

可她說:即使走遍了全世界,依然覺得故鄉最美,即使吃遍天下美食,依然覺得媽媽做的飯菜最香。

鄉愁,是那麼刻骨銘心。

17歲,她離家遠遊,走遍世界,半生歸來,什麼都變了,沒變的是對故鄉的愛。

人生旅途,我們在外忙著追求名利,回家卻成了匆匆。

可是走到最後,你才會明白:

走遍世界,只不過是有朝一日更好地重歸故鄉。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圖/攝圖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