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區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區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共有石刻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的規模最大。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區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共有石刻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的規模最大。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被稱為“江上明珠”。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自稱“武陵王”,據此為寨,“石寶寨”由此而來。石寶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簷展翼,造型奇異。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原建9層,寨頂有古剎天子殿,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區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共有石刻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的規模最大。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被稱為“江上明珠”。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自稱“武陵王”,據此為寨,“石寶寨”由此而來。石寶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簷展翼,造型奇異。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原建9層,寨頂有古剎天子殿,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2、丁房闕—無銘闕:位於重慶市忠縣,丁房闕為東漢晚期雙闕,宋代右闕倒塌後修復,明代左闕也有過大修。丁房闕為國內罕見的廟前闕。雙闕相距2.46米,左闕為子母闕,右闕為單闕,左右二闕形制不一。無銘闕始建於東漢,原為雙闕,現僅存右闕,由闕基、闕身、闕簷、闕樓、闕頂等共9塊石料疊築而成。總高5.66米,闕身系一整石琢成,右側浮雕白虎。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區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共有石刻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的規模最大。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被稱為“江上明珠”。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自稱“武陵王”,據此為寨,“石寶寨”由此而來。石寶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簷展翼,造型奇異。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原建9層,寨頂有古剎天子殿,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2、丁房闕—無銘闕:位於重慶市忠縣,丁房闕為東漢晚期雙闕,宋代右闕倒塌後修復,明代左闕也有過大修。丁房闕為國內罕見的廟前闕。雙闕相距2.46米,左闕為子母闕,右闕為單闕,左右二闕形制不一。無銘闕始建於東漢,原為雙闕,現僅存右闕,由闕基、闕身、闕簷、闕樓、闕頂等共9塊石料疊築而成。總高5.66米,闕身系一整石琢成,右側浮雕白虎。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3、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奉節東白帝山上,三峽的著名遊覽勝地。有泰山之風貌,有兔耳嶺之怪石奇觀,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期所建。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區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共有石刻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的規模最大。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被稱為“江上明珠”。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自稱“武陵王”,據此為寨,“石寶寨”由此而來。石寶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簷展翼,造型奇異。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原建9層,寨頂有古剎天子殿,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2、丁房闕—無銘闕:位於重慶市忠縣,丁房闕為東漢晚期雙闕,宋代右闕倒塌後修復,明代左闕也有過大修。丁房闕為國內罕見的廟前闕。雙闕相距2.46米,左闕為子母闕,右闕為單闕,左右二闕形制不一。無銘闕始建於東漢,原為雙闕,現僅存右闕,由闕基、闕身、闕簷、闕樓、闕頂等共9塊石料疊築而成。總高5.66米,闕身系一整石琢成,右側浮雕白虎。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3、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奉節東白帝山上,三峽的著名遊覽勝地。有泰山之風貌,有兔耳嶺之怪石奇觀,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期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4、瞿塘峽摩崖石刻:位於瞿塘南岸白巖山西側榜江處,有一片面積達千餘米的大青石,上下數十米,佈滿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這些石刻均為陰刻,字體有楷、隸、草、篆等。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位於瞿塘峽鳳凰泉邊的《皇宋中興聖德頌》,該石刻高4.1米、寬7.2米,面積29.52平方米。刻於宋代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南宋著名書法家趙公碩書,趙不憂撰文,夔州郡守王伯庠上石。全文共948個字,字徑20釐米。內容是讚頌南宋高宗禪位於孝宗的美德。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區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共有石刻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的規模最大。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被稱為“江上明珠”。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自稱“武陵王”,據此為寨,“石寶寨”由此而來。石寶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簷展翼,造型奇異。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原建9層,寨頂有古剎天子殿,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2、丁房闕—無銘闕:位於重慶市忠縣,丁房闕為東漢晚期雙闕,宋代右闕倒塌後修復,明代左闕也有過大修。丁房闕為國內罕見的廟前闕。雙闕相距2.46米,左闕為子母闕,右闕為單闕,左右二闕形制不一。無銘闕始建於東漢,原為雙闕,現僅存右闕,由闕基、闕身、闕簷、闕樓、闕頂等共9塊石料疊築而成。總高5.66米,闕身系一整石琢成,右側浮雕白虎。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3、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奉節東白帝山上,三峽的著名遊覽勝地。有泰山之風貌,有兔耳嶺之怪石奇觀,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期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4、瞿塘峽摩崖石刻:位於瞿塘南岸白巖山西側榜江處,有一片面積達千餘米的大青石,上下數十米,佈滿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這些石刻均為陰刻,字體有楷、隸、草、篆等。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位於瞿塘峽鳳凰泉邊的《皇宋中興聖德頌》,該石刻高4.1米、寬7.2米,面積29.52平方米。刻於宋代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南宋著名書法家趙公碩書,趙不憂撰文,夔州郡守王伯庠上石。全文共948個字,字徑20釐米。內容是讚頌南宋高宗禪位於孝宗的美德。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5、雲陽張桓侯廟:位於雲陽縣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係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始建於蜀漢末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後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現存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琉璃粉牆,金碧輝煌。殿宇群,依山取勢,廟內碑刻書畫豐富。據傳張飛在閬中被部將範疆張達暗害後,二人取其首級投奔東吳,行至雲陽,聞說吳蜀講和,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為一漁翁捕魚時打撈上岸,埋葬于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故有張飛“頭在雲陽,身在閬中”之說。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區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共有石刻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的規模最大。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被稱為“江上明珠”。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自稱“武陵王”,據此為寨,“石寶寨”由此而來。石寶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簷展翼,造型奇異。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原建9層,寨頂有古剎天子殿,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2、丁房闕—無銘闕:位於重慶市忠縣,丁房闕為東漢晚期雙闕,宋代右闕倒塌後修復,明代左闕也有過大修。丁房闕為國內罕見的廟前闕。雙闕相距2.46米,左闕為子母闕,右闕為單闕,左右二闕形制不一。無銘闕始建於東漢,原為雙闕,現僅存右闕,由闕基、闕身、闕簷、闕樓、闕頂等共9塊石料疊築而成。總高5.66米,闕身系一整石琢成,右側浮雕白虎。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3、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奉節東白帝山上,三峽的著名遊覽勝地。有泰山之風貌,有兔耳嶺之怪石奇觀,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期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4、瞿塘峽摩崖石刻:位於瞿塘南岸白巖山西側榜江處,有一片面積達千餘米的大青石,上下數十米,佈滿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這些石刻均為陰刻,字體有楷、隸、草、篆等。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位於瞿塘峽鳳凰泉邊的《皇宋中興聖德頌》,該石刻高4.1米、寬7.2米,面積29.52平方米。刻於宋代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南宋著名書法家趙公碩書,趙不憂撰文,夔州郡守王伯庠上石。全文共948個字,字徑20釐米。內容是讚頌南宋高宗禪位於孝宗的美德。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5、雲陽張桓侯廟:位於雲陽縣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係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始建於蜀漢末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後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現存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琉璃粉牆,金碧輝煌。殿宇群,依山取勢,廟內碑刻書畫豐富。據傳張飛在閬中被部將範疆張達暗害後,二人取其首級投奔東吳,行至雲陽,聞說吳蜀講和,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為一漁翁捕魚時打撈上岸,埋葬于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故有張飛“頭在雲陽,身在閬中”之說。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6、彭氏宗祠:位於雲陽縣裡市鄉黎明村,於清同治三年(1864)建造,坐西向東,採用復四合院佈局,佔地3500平方米。彭氏宗祠是祠堂與塢堡結合的群體建築,集祭祀、防護、住宿為一體,佈局嚴謹,規模宏大,俊逸雄奇,紋飾精美。祠內現存近代國內著名書畫家彭聚星書畫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東民居建築風格和造型藝術的重要文物史料。

"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其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此處所選17處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重慶湖廣會館:位於重慶渝中區東水門正街4號,建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擴建。會館佔地面積8561平方米,現有廣東會館、江南會館、兩湖會館、江西會館及四個戲樓,包括廣東公所、齊安公所。會館建築浮雕鏤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題材主要為,西遊記、西廂記、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圖案,還有龍鳳、動物及各種奇花異草等圖案。整個古建築群雕欄畫棟,雕刻精美,是我國明清時期南方建築藝術的代表,也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會館建築群。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2、彈子石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街道集翠村長江邊上,開鑿於元末明初。有摩崖造像一龕,龕高13.75米,寬10.45米,深2.55米,呈長方形豎立。兩側用條石砌成護壁。龕內造像為一彌勒佛二脅侍弟子。附屬建築五佛殿,為清代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有一龕明永樂十九年(1421)鑿造的五身佛像。龕內中央為三佛並坐,兩側雕有文殊、普賢、青獅、白象。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3、白鶴梁題刻:位於重慶涪陵城北,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石樑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傳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石樑中段水際,唐代刻有一對線雕鯉魚。凡石魚出水,其年即是豐年,遠近引以為奇觀,歷代遊客絡繹不絕。不少遊人留題紀勝。在5000多平方米巖面上,現存題刻163幅,計1萬多字,還有石魚14尾,題刻人姓名全者500餘人。題刻中以宋代居多,次為元、明、清三代和近現代。這些題刻記錄了自唐以來1200多年間長江中上游72個年份的枯水水文資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現已建成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4、淶灘二佛寺摩崖造像:位於合川區淶灘鄉渠江邊,始建於唐廣明二年(881年)之前,歷經多次擴建修葺。依山建寺,宮殿式建築,覆金色琉璃瓦,全盛時有樓殿990間,僧眾近千,寺垣環繞,宛若城闕。寺內南、北、西三面石壁全為宋代造像,北面正中摩崖主佛趺坐,高12.6米,手掌寬2.13米,足趾共寬1.47米,當時僅次於樂山大佛。此外 尚存神態各異的佛像1670尊。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5、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江津區石門鎮境內,始建於宋,是一處以佛教水月觀音造像為主體的寺院,正殿為七重飛簷歇山式頂,琉璃瓦蓋,通高24.84米,依崖而建,結構嚴謹。寺內有中國現存較大的腳踏蓮花觀音造像一尊,通高13.5米,此外,寺內還有十八羅漢塑像。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6、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唐鹹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南禪寺,宋賜額定明院,今俗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簷高翹,皆覆琉璃瓦。崖壁鑿雕釋迦牟尼坐像,高達27米,頭像為唐鹹通年鐫刻,佛身為宋靖康二年(1127年)續刻。頭飾螺鬢,袒胸,著雙領下垂外衣,左手壓膝,右手置腹前,全身飾金。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7、楊氏民宅:位於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宅主楊守魯有田一千六百餘畝,在外為官,併兼鹽商。宅院始建於清光緒四年(1878年),歷時12年。為多重四合院宅院,進深56米,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有房51間,門108道。單簷懸山式屋頂,穿鬥與抬樑式木構架,建築雋逸,與環境融合,面向江濱金龍、銀龍兩寺。由四大單元圍成組合式四合院。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8、獨柏寺正殿:位於潼南區城東20公里的獨柏鄉。獨柏寺始建於唐鹹通三年(公元862年),經過唐、宋、元等各代的維修改建,目前只保存了正殿和後殿。獨柏寺正殿為元代建築,是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建築之一,也是重慶市目前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建築。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9、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大足區城北兩千米處,開鑿於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歷經五代、兩宋,相繼在佛灣、營盤坡、觀音坡、北塔寺、佛耳巖等處造像近萬軀。北山石刻以佛灣造像最為集中,共編290號龕窟。在長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題記和造像銘記55則,經幢8座,陰刻“文殊師利問疾圖”一幅,石刻造像264龕窟,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0、寶頂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共有石刻13處,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的規模最大。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1、石寶寨:位於重慶市忠縣境內長江北岸邊,被稱為“江上明珠”。此處臨江有一俯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傳為女媧補天所遺的一尊五彩石,故稱“石寶”。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明末譚宏起義,自稱“武陵王”,據此為寨,“石寶寨”由此而來。石寶寨始建於明萬曆年間,經康熙、乾隆年間修建完善。塔樓倚玉印山修建,依山聳勢,飛簷展翼,造型奇異。整個建築由寨門、寨身、閣樓(寨頂石剎)組成,共12層,高56米,全系木質結構。原建9層,寨頂有古剎天子殿,隱含“九重天”之意。頂上3層為1956年修補建築時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2、丁房闕—無銘闕:位於重慶市忠縣,丁房闕為東漢晚期雙闕,宋代右闕倒塌後修復,明代左闕也有過大修。丁房闕為國內罕見的廟前闕。雙闕相距2.46米,左闕為子母闕,右闕為單闕,左右二闕形制不一。無銘闕始建於東漢,原為雙闕,現僅存右闕,由闕基、闕身、闕簷、闕樓、闕頂等共9塊石料疊築而成。總高5.66米,闕身系一整石琢成,右側浮雕白虎。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3、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奉節東白帝山上,三峽的著名遊覽勝地。有泰山之風貌,有兔耳嶺之怪石奇觀,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割據蜀地的公孫述所建,公孫述自號白帝,故名城為“白帝城”。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期所建。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4、瞿塘峽摩崖石刻:位於瞿塘南岸白巖山西側榜江處,有一片面積達千餘米的大青石,上下數十米,佈滿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這些石刻均為陰刻,字體有楷、隸、草、篆等。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位於瞿塘峽鳳凰泉邊的《皇宋中興聖德頌》,該石刻高4.1米、寬7.2米,面積29.52平方米。刻於宋代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南宋著名書法家趙公碩書,趙不憂撰文,夔州郡守王伯庠上石。全文共948個字,字徑20釐米。內容是讚頌南宋高宗禪位於孝宗的美德。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5、雲陽張桓侯廟:位於雲陽縣盤石鎮龍寶村獅子巖下,係為紀念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修建。始建於蜀漢末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後經宋、元、明、清歷代擴建,現存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琉璃粉牆,金碧輝煌。殿宇群,依山取勢,廟內碑刻書畫豐富。據傳張飛在閬中被部將範疆張達暗害後,二人取其首級投奔東吳,行至雲陽,聞說吳蜀講和,便將其首級拋棄江中,為一漁翁捕魚時打撈上岸,埋葬于飛鳳山麓,世人在此立廟紀念,故有張飛“頭在雲陽,身在閬中”之說。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6、彭氏宗祠:位於雲陽縣裡市鄉黎明村,於清同治三年(1864)建造,坐西向東,採用復四合院佈局,佔地3500平方米。彭氏宗祠是祠堂與塢堡結合的群體建築,集祭祀、防護、住宿為一體,佈局嚴謹,規模宏大,俊逸雄奇,紋飾精美。祠內現存近代國內著名書畫家彭聚星書畫石刻13通,是研究晚清川東民居建築風格和造型藝術的重要文物史料。

重慶這17處名勝古蹟被國家重點保護,看看都是些啥寶貝!

17、雙桂堂:位於重慶市梁平區金帶鎮萬竹山,始建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大雄寶殿是雙桂堂的主要建築之一,為三層宮殿式建築,底樓有石雕獅、象,中層高懸名人題刻,三樓有龍鳳浮雕,屋脊正中是雕花寶頂,連脊通高十六米。大殿在光緒年間擴建,歷時五年建成,支撐大殿的52根石柱,柱長三丈,直徑三尺,每根重達二萬餘斤,全憑人力從百里之外運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