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隱士的天堂

終南山 天堂 經濟 釋虛雲 三秦人文地理 2017-06-08

現代世界還有沒有隱士。答案是肯定的。據媒爆料體,終南山現有1500多座茅棚,有五千多名隱士在內修行。這些人來自全國各地,包括香港、臺灣;此外日本、韓國、美國、法國的不少修行人也來此隱居。

終南山:隱士的天堂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

終南山自古就有隱逸傳統,從西周的開國元勳姜子牙一直到清末民初的印光、虛雲等高僧大德。終南山的隱士文化一直非常發達,特別是隋唐時期,大批文人士大夫流連山水,隱跡終南(如王維就曾隱居藍田輞川)。近代以後,終南山逐漸衰微。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興起,終南山再度成為熱點。上世紀90年代,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的一部《空谷幽蘭》,讓世人重新拾起堙沒已久的隱士概念,也重新將終南山推向世界。

終南山:隱士的天堂

終南山為何多隱士?

首先,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有隱逸的傳統,這是終南隱士得以延續至今的一個根本原因。其次,終南山“居天之中都之南”,是秦嶺的核心部分,我國南北地理的分界線,其氣候、物產及外界環境適合修行人隱居,這是終南山修行人聚集的客觀原因。

現在中國道教九大名山之中,陝西有兩個,其中之一即是終南山。歷史上終南山一直是“隱士天堂”,是知識分子隱居讀書、世人學道修行的大好地方。再次,終南山至今基本上還保持著原始自然狀態,未被過度開發,尚是一塊淨土,能藏人,可隨意搭建茅篷。另外,與其它地方相比,終南山有一種“王者之氣”,有一種“先天氣場”,充溢著“道”,甚至產生“祕境”,具有“加持力”。更重要的在於,終南山有護持住山人的風氣和傳統。這裡民風淳樸,有不少人肯發心供養住山的修行者。某一地區如果隱士很多,時間一長往往就會成為一種文化傳統。終南山因為獨特的自然地理優勢和“王者之氣”,長期靠近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毗鄰都城,可進可退,所以自古以來就是“隱士的天堂”,歷經周、秦、漢、唐、明、清、近世,最終形成了發達的、特定的、且獨具魅力的終南山隱士文化和隱逸傳統。

終南山:隱士的天堂

與古代傳統的隱士相比較,今天居住在終南山的隱士可稱為“新隱士”、“現代隱士”。這些人形形色色,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出於個人信仰原因而駐足終南、搭建茅蓬、修持佛道的出家人,這些人是衝著終南山的修道傳統而來的,可稱為“宗教型”,他們佔據了“隱居”者中的絕大多數;另外一類是出於學問目的而隱居終南讀書、畫畫、著書立說乃至教育子女的,這些人可稱為“學者型”或者叫“知識分子型”;最後一類是出於對都市生活的厭倦而來到終南山尋求精神的放鬆的,這些人可稱為“生活型”。

終南山:隱士的天堂

相對於農耕時代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隱士,今天終南山的這些隱士說穿了其實只是一群厭倦都市生活,因而來到終南山中或體證佛法、或研習學問、或健身養生、或調劑生活,尋求精神放鬆、探索生命本來意義的“自然主義者”。準確地說,他們只是一群喜歡山居生活的“住山人”、“修行人”。

其實終南山隱士的實際生活並不像世人想象的那樣晨鐘暮鼓、梵唄僧袍、唸佛坐禪,他們的生活要遠比這豐富得多。終南隱士的日常生活可簡單地劃分為禪定打坐、閉關修行、閱藏誦經、悠閒山居、作畫寫書等不同類型。就具體內容而言除了隱居住山所必備的規定生活外,他們還常常散步、習武、吟詩、寫字、畫畫、品茗、酌酒、撫琴、弈棋、靜思、遊覽,今天在終南山隱居的這些個隱士差不多都能用到自來水和照明電。即使是那些最因循守舊、終日持戒的和尚、道士也大多都有一部手機,用以和外界聯絡。一些隱士的茅棚,在那裡收音機、電飯鍋、電磁爐甚至液化氣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今天的隱士,已經演變成為一種精神調適、一種心理行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休閒手段,成為一種“心隱”。無論隱在哪裡其實都是隱在心裡。人人都可以做自己“心靈的隱士”,人人都可以成為“當代隱士”。“閉門即深山”,這就是終南山隱士留給我們現代人的啟示。

文章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