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美國鷹派如何危言聳聽:“美國將成中國殖民地!”'

中美關係 經濟 政治 歷史 芮效儉 第一軍情 2019-08-02
"

第一軍情作者:執戈者

臭名昭著的美國鷹派人物白邦瑞近日稱,美國要力求阻止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他的理由是,按一些經濟學家的估計“到2049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是美國三倍多”,因此,他危言聳聽地說:“在某種意義上,在這些條件下,中國會控制我們,我們將成為中國的殖民地。”

白邦瑞的這一言論可以說把美國國內長期炒作的“中國威脅論”再推到了一個極致。“美國將成為中國的殖民地”,這已經不是赤裸裸地抹黑中國,而是公然在恐嚇美國政府與民眾,其險惡用心就是挑動中美之間的對抗。這充分顯示,美國鷹派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被害妄想症”,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地胡言亂語了。

"

第一軍情作者:執戈者

臭名昭著的美國鷹派人物白邦瑞近日稱,美國要力求阻止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他的理由是,按一些經濟學家的估計“到2049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是美國三倍多”,因此,他危言聳聽地說:“在某種意義上,在這些條件下,中國會控制我們,我們將成為中國的殖民地。”

白邦瑞的這一言論可以說把美國國內長期炒作的“中國威脅論”再推到了一個極致。“美國將成為中國的殖民地”,這已經不是赤裸裸地抹黑中國,而是公然在恐嚇美國政府與民眾,其險惡用心就是挑動中美之間的對抗。這充分顯示,美國鷹派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被害妄想症”,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地胡言亂語了。

且看美國鷹派如何危言聳聽:“美國將成中國殖民地!”

近年來,美國國內曾經掀起過一場關於中國問題“大討論”,令人遺憾的是,“零和思維”的邏輯居然佔了上風,把中國的發展視作對美國的挑戰、把美國自身的問題歸罪於“他國佔了便宜”等論調大行其道。一些對華強硬派的言論更是搶佔了風頭,而一些理性客觀的聲音卻受到嚴重的壓制。自從特朗普把“大國戰略競爭”作為國家安全首要關注之後,美國鷹派言論更是呈現出氾濫之勢——也正是在這種輿論氛圍的引導下,美國對華政策不斷走向強硬扭曲,這又進一步刺激了某些人更加肆無忌憚地胡言亂語。

美國到底應該如何看待中國:7月初美國百名專家學者及前外交官在《華盛頓郵報》網站上發表的一封致特朗普及國會議員的聯名公開信,顯然更值得美國當局和公眾好好地讀一讀。公開信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傅泰林、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傅高義等5人執筆,另有95名專家學者、前外交官及政商界人士等聯合署名,反映了美國社會普遍關切和擔憂的重大現實問題。

這封公開信提出,美國需要回應來自中國的挑戰,但美國目前的對華政策只會適得其反。美國將中國視為敵人並試圖讓中國與全球經濟脫鉤的做法,將損害美國的國際角色與聲譽,也會損害世界各國的經濟利益。美國的反對無法阻止中國經濟發展、無法阻止中國企業擴大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無法阻止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公開信同時指出,中國不是敵人,敵視中國對美國無益,美國不可能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大幅減緩中國發展的步伐。如果美國迫使盟友將中國視為經濟和政治敵人,這將削弱美國與這些盟友的關係,而最終被孤立的或將是美國而非中國。

"

第一軍情作者:執戈者

臭名昭著的美國鷹派人物白邦瑞近日稱,美國要力求阻止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他的理由是,按一些經濟學家的估計“到2049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是美國三倍多”,因此,他危言聳聽地說:“在某種意義上,在這些條件下,中國會控制我們,我們將成為中國的殖民地。”

白邦瑞的這一言論可以說把美國國內長期炒作的“中國威脅論”再推到了一個極致。“美國將成為中國的殖民地”,這已經不是赤裸裸地抹黑中國,而是公然在恐嚇美國政府與民眾,其險惡用心就是挑動中美之間的對抗。這充分顯示,美國鷹派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被害妄想症”,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地胡言亂語了。

且看美國鷹派如何危言聳聽:“美國將成中國殖民地!”

近年來,美國國內曾經掀起過一場關於中國問題“大討論”,令人遺憾的是,“零和思維”的邏輯居然佔了上風,把中國的發展視作對美國的挑戰、把美國自身的問題歸罪於“他國佔了便宜”等論調大行其道。一些對華強硬派的言論更是搶佔了風頭,而一些理性客觀的聲音卻受到嚴重的壓制。自從特朗普把“大國戰略競爭”作為國家安全首要關注之後,美國鷹派言論更是呈現出氾濫之勢——也正是在這種輿論氛圍的引導下,美國對華政策不斷走向強硬扭曲,這又進一步刺激了某些人更加肆無忌憚地胡言亂語。

美國到底應該如何看待中國:7月初美國百名專家學者及前外交官在《華盛頓郵報》網站上發表的一封致特朗普及國會議員的聯名公開信,顯然更值得美國當局和公眾好好地讀一讀。公開信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傅泰林、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傅高義等5人執筆,另有95名專家學者、前外交官及政商界人士等聯合署名,反映了美國社會普遍關切和擔憂的重大現實問題。

這封公開信提出,美國需要回應來自中國的挑戰,但美國目前的對華政策只會適得其反。美國將中國視為敵人並試圖讓中國與全球經濟脫鉤的做法,將損害美國的國際角色與聲譽,也會損害世界各國的經濟利益。美國的反對無法阻止中國經濟發展、無法阻止中國企業擴大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無法阻止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公開信同時指出,中國不是敵人,敵視中國對美國無益,美國不可能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大幅減緩中國發展的步伐。如果美國迫使盟友將中國視為經濟和政治敵人,這將削弱美國與這些盟友的關係,而最終被孤立的或將是美國而非中國。

且看美國鷹派如何危言聳聽:“美國將成中國殖民地!”

美國學者及外交官對中國及中美關係的認知,與那些所謂的鷹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差異其實就是“知華派”與“反華派”的鴻溝,前者建立在多年的觀察研究、乃至外交官親身經歷體驗的基礎上,而後者則完全出於偏見或一知半解。可悲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對後者更感興趣,而聽不進前者的理性聲音。

歷史經驗表明,中美關係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中美關係經歷過上個世紀50年代後多年的隔離與敵對,有過80年代短暫的“蜜月期”,也曾因為美國對臺軍售、“銀河號事件”、臺當局頭子訪美以及“炸館事件”等問題遇到過嚴重困難,但中美關係克服困難始終向前的方向沒有改變,也不應該改變。美國鷹派更應該認清的一個事實是,歷史上無論美國給中國製造了多少麻煩和問題,都無未能阻止中國發展的腳步,步入新時代的中國更是美國無法單方面遏制的。

中美關係的麻煩主要來自於美國,根源是美國骨子裡不願意看到和接受中國崛起,因而採取的“弱化、遏制中國”的政策。近年來,美國在發展中美關係的同時,不斷加大在中國周邊的佈局,為遏制中國崛起謀劃了多個發力點,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進行發力,妄圖為中國製造困境。

但是,美國這種為中國“製造陷阱”的策略是把雙刃劍,在中美利益高度融合的時代,美國在傷害中國的同時難免也會傷到自身。美國需要明白,隨著中國實力的提升,美國單方面定義中美關係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中國作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名“世界級選手”,體量已經大到足以保證自身利益的地步,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政治、軍事實力及戰略能力,都是如此。美國無論是從哪一點發力,都不可能達到“扳倒中國”還能全身而退的零和結果。中美實力對抗,無論是大規模經濟摩擦,還是激烈的軍事衝突和對抗,誰都承受不起。

"

第一軍情作者:執戈者

臭名昭著的美國鷹派人物白邦瑞近日稱,美國要力求阻止中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他的理由是,按一些經濟學家的估計“到2049年中國經濟總量將是美國三倍多”,因此,他危言聳聽地說:“在某種意義上,在這些條件下,中國會控制我們,我們將成為中國的殖民地。”

白邦瑞的這一言論可以說把美國國內長期炒作的“中國威脅論”再推到了一個極致。“美國將成為中國的殖民地”,這已經不是赤裸裸地抹黑中國,而是公然在恐嚇美國政府與民眾,其險惡用心就是挑動中美之間的對抗。這充分顯示,美國鷹派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被害妄想症”,開始無所不用其極地胡言亂語了。

且看美國鷹派如何危言聳聽:“美國將成中國殖民地!”

近年來,美國國內曾經掀起過一場關於中國問題“大討論”,令人遺憾的是,“零和思維”的邏輯居然佔了上風,把中國的發展視作對美國的挑戰、把美國自身的問題歸罪於“他國佔了便宜”等論調大行其道。一些對華強硬派的言論更是搶佔了風頭,而一些理性客觀的聲音卻受到嚴重的壓制。自從特朗普把“大國戰略競爭”作為國家安全首要關注之後,美國鷹派言論更是呈現出氾濫之勢——也正是在這種輿論氛圍的引導下,美國對華政策不斷走向強硬扭曲,這又進一步刺激了某些人更加肆無忌憚地胡言亂語。

美國到底應該如何看待中國:7月初美國百名專家學者及前外交官在《華盛頓郵報》網站上發表的一封致特朗普及國會議員的聯名公開信,顯然更值得美國當局和公眾好好地讀一讀。公開信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傅泰林、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哈佛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傅高義等5人執筆,另有95名專家學者、前外交官及政商界人士等聯合署名,反映了美國社會普遍關切和擔憂的重大現實問題。

這封公開信提出,美國需要回應來自中國的挑戰,但美國目前的對華政策只會適得其反。美國將中國視為敵人並試圖讓中國與全球經濟脫鉤的做法,將損害美國的國際角色與聲譽,也會損害世界各國的經濟利益。美國的反對無法阻止中國經濟發展、無法阻止中國企業擴大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也無法阻止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公開信同時指出,中國不是敵人,敵視中國對美國無益,美國不可能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大幅減緩中國發展的步伐。如果美國迫使盟友將中國視為經濟和政治敵人,這將削弱美國與這些盟友的關係,而最終被孤立的或將是美國而非中國。

且看美國鷹派如何危言聳聽:“美國將成中國殖民地!”

美國學者及外交官對中國及中美關係的認知,與那些所謂的鷹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差異其實就是“知華派”與“反華派”的鴻溝,前者建立在多年的觀察研究、乃至外交官親身經歷體驗的基礎上,而後者則完全出於偏見或一知半解。可悲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對後者更感興趣,而聽不進前者的理性聲音。

歷史經驗表明,中美關係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中美關係經歷過上個世紀50年代後多年的隔離與敵對,有過80年代短暫的“蜜月期”,也曾因為美國對臺軍售、“銀河號事件”、臺當局頭子訪美以及“炸館事件”等問題遇到過嚴重困難,但中美關係克服困難始終向前的方向沒有改變,也不應該改變。美國鷹派更應該認清的一個事實是,歷史上無論美國給中國製造了多少麻煩和問題,都無未能阻止中國發展的腳步,步入新時代的中國更是美國無法單方面遏制的。

中美關係的麻煩主要來自於美國,根源是美國骨子裡不願意看到和接受中國崛起,因而採取的“弱化、遏制中國”的政策。近年來,美國在發展中美關係的同時,不斷加大在中國周邊的佈局,為遏制中國崛起謀劃了多個發力點,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進行發力,妄圖為中國製造困境。

但是,美國這種為中國“製造陷阱”的策略是把雙刃劍,在中美利益高度融合的時代,美國在傷害中國的同時難免也會傷到自身。美國需要明白,隨著中國實力的提升,美國單方面定義中美關係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中國作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一名“世界級選手”,體量已經大到足以保證自身利益的地步,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政治、軍事實力及戰略能力,都是如此。美國無論是從哪一點發力,都不可能達到“扳倒中國”還能全身而退的零和結果。中美實力對抗,無論是大規模經濟摩擦,還是激烈的軍事衝突和對抗,誰都承受不起。

且看美國鷹派如何危言聳聽:“美國將成中國殖民地!”

美國已故著名學者布熱津斯基說過,如果美國不跟中國合作,將無法發揮美全球影響力,同中國對抗不符合美國利益,激怒中國人對美國很危險。這是一個清醒的判斷。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美國鷹派如果真的是為“美國利益服務”,那就應在中國話題上謹言慎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