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手臂反覆疼痛,家長以為是“生長痛”,結果竟查出患了骨癌!

“媽媽,我好像俯臥撐做太多了,左手臂疼得厲害!”軍訓一回來,14歲的小雯(化名)就躺在沙發上,和媽媽“抱怨”。

小雯高1米72,長得挺結實的,平時也不怎麼感冒生病。媽媽馬上問:“有傷著嗎?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小雯反倒撲哧一笑,笑話媽媽小題大做,她覺得自己最近可能是累到了。誰知,幾天後,她的左手臂越來越腫,連書包都背不上了……

14歲女孩手臂反覆疼痛,家長以為是“生長痛”,結果竟查出患了骨癌!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全家人連忙送她去諸暨當地醫院。做了CT及核磁共振檢查後,醫生懷疑是骨肉瘤,推薦去浙二就診。得知消息,媽媽像是五雷轟頂般,當天便趕到杭州,找到浙大二院骨科葉招明主任。

14歲女孩手臂反覆疼痛,家長以為是“生長痛”,結果竟查出患了骨癌!

小雯的骨肉瘤

發病率僅百萬分之三

多發於10-20歲兒童和青少年

小雯確實得了骨肉瘤,也就是俗稱的骨癌。骨肉瘤雖然是最常見的原發惡性骨腫瘤,但它的發病率僅有百萬分之三,且多發生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據瞭解,浙大二院每年接診六七十例骨肉瘤患者,其中五十多例是10-20歲的青少年患者。

目前,國際上的骨肉瘤5年生存率數據為60%~70%,在浙大二院骨科,葉招明主任團隊在前輩楊迪生、嚴世貴主任團隊的基礎上努力發展,其5年生存率可達70%。

浙大二院骨科主任葉招明主任醫師介紹,骨肉瘤以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比較高發,但病因目前仍未明確。

他介紹,在治療方面,上世紀80年代以前以截肢為主,隨著新輔助化療(術前化療)以及手術方式發展,90%的病人有望達到保肢。但如果腫瘤包繞重要神經或血管,截肢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當採取保肢治療時,手術中將病變部位徹底切除,再置換上替代骨骼的假體。假體是用鈦合金製作,有時候還會採用3D打印的定製假體。

14歲女孩的左臂暫時保住了

將繼續接受化療治療

經過三個月的化療,今年3月,小雯腫瘤已明顯縮小,達到可手術狀態。葉招明主任召集骨腫瘤及放射科專家研究探討,通過對其磁共振影像的仔細辨認,發現她的左臂腫瘤並未包裹重要神經和血管,反而是將神經血管擠向一邊,中間還有一點距離。這一大發現極大地鼓勵了葉主任團隊,他決定初步定為保肢手術方案。

小雯的手術非常順利,將繼續接受化療治療,最終能否戰勝病魔、笑到最後,依然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旅程。

家長如何區分

孩子是外傷性疼痛還是腫瘤疼痛?

浙大二院骨科林穠副主任醫師說:“骨肉瘤的突出症狀是腫瘤部位的疼痛,由腫瘤組織侵蝕和溶解骨皮質所致。臨床中很多患者首先發現肢體疼,也都誤以為是青春期長身體、鍛鍊過度或者外傷,因此錯過了早期診斷的時機。”

14歲女孩手臂反覆疼痛,家長以為是“生長痛”,結果竟查出患了骨癌!

上圖是一位患者膝關節周圍的骨肉瘤

林穠主任說,日常區分孩子是否是惡性腫瘤引起的疼痛症狀並不容易,但有三個方面家長可適當注意——

1.外傷性的疼痛往往跟運動有關係,如果跑步或跳躍打球后產生疼痛,在適當休息後能夠逐步緩解。而惡性腫瘤帶來的疼痛持續時間比較長,與是否運動可能沒有太大關係。相反,這樣的疼痛即使在人休息時也可能有。

2.隨著時間的推移,骨肉瘤疼痛感會越來越明顯。發現疼痛後可以做一定時間長度的觀察,看一段時間下來,症狀是緩解還是加重了。

3.可檢查肢體是否出現局部症狀,比如有沒有產生腫脹或腫塊,若是關節活動都不太靈活了,就要引起高度重視

林主任表示,以上只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提示,但千萬不能用這幾點來判斷是否患病,關鍵時刻,還是要儘早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來源 | 都市快報(dskbdskb)、青年時報、揚子晚報

主編丨宋雨溪

值班副總編丨羅敏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地鐵3號線各站出入口位置出爐,你家在哪個站點出入口?

當心!男子游鬆雅湖被蝮蛇咬傷,手指腫到3倍大!外出這些事你必須知道...

你點一下“在看”

多一個,小編的工資就漲五毛!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