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腫瘤 工作這一年 娛樂 周到客戶端 2019-03-15

31歲,這個年紀放在其它行業,也許已是工作多年的資深前輩,而她卻只是一個一切從頭來過的新人。

48歲,一名醫生最成熟的黃金時期,別人以為他熬出頭了,但每天是怎樣的如履薄冰,只有自己知道。

剛剛播出的《人間世》第二季第九集《浪潮》,就將鏡頭聚焦於醫生本身,編導用了一年的時間,跟拍了一位剛剛畢業滿懷熱血的醫學博士,與一位常人眼中“功成名就”的科室主任。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

剛剛取得醫學博士學位錢逸維,今年31歲。

在正式成為一名專科醫生前,她還要進行為期兩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接受更為嚴苛的臨床輪轉訓練。

第一站,是瑞金醫院北院神經內科教學基地。

走進醫生辦公室,穿上嶄新的白大褂,一個年輕醫師兵荒馬亂的一天,開始了。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引起復視的定位,診斷有哪些?”

“命名性失語和感覺性失語的中樞在哪裡?”

一個個突如其來的問題砸向她,滿腔的熱血化作深深的挫敗感。

“感覺我自己好挫”,錢逸維坦言。

上完第一天班的感覺就是:我這輩子就到這了。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這時候的她,終於明白上學的時候,為什麼同學讓老師考試的時候劃重點範圍,老師卻不願意了。因為病人不會按重點來生病。

挑戰才剛剛開始。

十年的學習,一年的實習,錢逸維對著模擬人,練習腰穿已經無數次了。但第一次來真的,她還是免不了緊張。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第一次以失敗告終,尤其是對著攝像機。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5分鐘過去了,她還是沒有摸到合適的位置下手,8分鐘時,她滿頭大汗,顫抖著扎入了那一針,卻碰到了骨頭……

她,還是失敗了。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在接受《人間世》跟拍前,她也有過猶豫:“誰願意將自己作為新人窘迫的一面放大給那麼多人看呢?”

更多的猶豫,是害怕自己表現的不好影響未來的發展,擔心自己並不能代表周圍優秀的群體。

但導師的一句話,給了她面對鏡頭的勇氣:“年輕人,那麼佛系幹嘛,硬核一點,你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年輕醫生的成長!”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第一次抽血氣,幾次抽不出害怕地瑟瑟發抖。

第一次倒夜班,興奮地半夜還在病房裡兜圈。

第一次經歷死亡,難受地整晚睡不著。

第一次跟家屬吵架,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

而這些困惑、失落、迷茫與崩潰,並非只有她經歷過。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48歲:以為熬出頭了?其實如履薄冰

“我第一次在急診,第一次看到搶救病人以後,病人死亡,家屬悲痛欲絕,我也跟著哭,我這麼大個男生,你忍不住的。”

“我第一次開膽囊,就膽漏,打開肚子三千毫升膽汁,我當時腳都軟了,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

“我第一次在臺上,出血出得根本就止不住,自己開,拿著這個縫的針,手就在抖,縫都縫不上去。”

虞先濬,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胰腺外科主任。從實習醫生、主治醫師、主任醫師一路走來,到今天站在這裡,他一共花了25年的時間。

那些曾經並不光彩的“第一次”,歷歷在目。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醫生的年資越高,面臨的挑戰也越大。除了在手術檯上“戰鬥”,每一個環節他都不敢輕視。

一位胰腺癌病人的腫瘤生長在離門動脈很近的位置,隨時可能在手術中大出血,但血庫的血漿告急,備血不夠,怎麼辦?

他放下手術刀,親自跑去血庫“談判”。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提前將工作做好,把風險降至最低,這是虞先濬多年的從醫經驗。

“一個最好的外科醫生,不一定是那個水平最高的,一定是那個最小心,最認真的。”幾十年的從醫路,虞先濬越做越小心,越做膽子越小,每一天都過得“如履薄冰”。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一臺手術平均要四個小時,虞先濬是個工作狂,在過去的一年,他做了三百多臺手術。

“五加二,白加黑”,他將自己的工作時間總結為這6個字,五天工作日兩天週末,白天與黑夜,與他而言並沒有什麼區別。

醫生這個行當,沒有捷徑可言

整集紀錄片,在這兩位醫生的故事間來回切換,記錄的卻是整個醫生群體前赴後繼的發展浪潮。

作為科室主任,虞先濬的目標絕不僅僅是開好一個刀,救活一個人。他更重要的工作是管理團隊,培養人才。

“你們每個人都是寶貝,我講句心裡話,培養一個醫生多麼不容易,沒有十五年,怎麼可能培養出一個優秀而合格的胰腺外科醫生啊。”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其他科室的醫生,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錢逸維已經結束了五個月的神經內科輪轉,到了心臟內科,她仍然在成為一名合格醫生的道路上努力著。

“大家每天喝著q12h的咖啡,頂著厚重的黑眼圈,熬著最長的夜,翻最凶的班。上臨床、做手術、做實驗,憋文章,每個人都竭盡全力的奮鬥,刷新著自己的極限。我們都知道,做醫生是沒有捷徑的。”

31歲,別人混成資深她才剛剛開始;48歲,本該熬出頭了他卻如履薄冰

醫生不易,人生之路何嘗不是更難?好好努力,不負此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