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謀反,為何必然失敗?

讀過《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都清楚,“登臺拜將”只有三次,那就是劉備拜魏延為漢中太守、孫權拜陸遜為都督、司馬昭拜鍾會為鎮西將軍。此前還有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魏延、陸遜、鍾會當時都是籍籍無名之輩,需要“老大”親自登臺拜將提高其地位。此時韓信、魏延、陸遜、鍾會等人號令三軍,憑藉的不是自己的威望,而是“老大”的威望。

孫權可以一道命令將軍事指揮權賦予周都督、魯都督甚至呂都督,卻要用自己的威望幫助“書生”陸遜震住諸將,還要用自己的佩劍震懾三軍。鍾會此前是司馬師、司馬昭平定淮南叛亂的“子房”,作為主帥“西征”是第一次指揮軍隊。正因為鍾會在軍中沒有威望,司馬昭需要用自己的威望幫助鍾會建立起威信,這才有司馬昭帶著滿朝文武親自送鍾會出洛陽,拜其鎮西將軍、假節鉞。而對於久戰沙場的鄧艾,司馬昭只需要一道進軍命令足矣。

鄧艾久鎮邊關,擁有較高的軍事威望,司馬昭擔心鄧艾謀反這才命令鍾會進軍成都。鍾會自己竟然想謀反,司馬昭認為一方面蜀人戰敗投降不敢作亂,另一方面魏軍戰勝之後人人思歸,鍾會謀反必然自取滅亡。其實終會真正滅亡的原因是自己在軍中威望不夠,諸將是因為“老闆”司馬昭器重“經理”鍾會才服從鍾會。一年的軍旅生涯鍾會還不足以建立起整支軍隊對他個人的絕對服從。於是鍾會謀反事洩,立馬被亂軍所殺。

鍾會謀反,為何必然失敗?

韓信消滅了魏國、趙國、齊國,迫降了燕國,從無名小卒變成漢軍戰神,他就有了自立為王的勢力,劉邦不得不封韓信為王。孫策幫助袁術開拓江東,不幾年孫策在江東站穩腳跟,也就有實力與袁術決裂。鍾會掌軍不過一年,軍中威望遠不如韓信、孫策,司馬昭政治實力又強於劉邦、袁術,於是鍾會謀反也就無可避免失敗。

當年奪取漢中後,司馬懿建議曹操乘勝奪取西川,曹操竟然沒有司馬昭的雄才大略。曹操完全應該象司馬昭對鍾會一樣——既然你提議進攻西川,那麼就軍中拜你為大將,指揮大軍進攻西川。得勝了是我的功績,你一介書生又不能謀反作亂。如果那樣,則是215年司馬懿為軍師甚至主帥,指揮著曹軍主力奔襲西川,比鍾會大軍早了48年。一旦司馬懿奪取西川,“三分天下”已無可能,只能是孫權出降。可惜,歷史偏偏被庸人所誤。

鍾會謀反,為何必然失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