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戴卡:中國製造海外騰飛的新力量'

"


文/本刊編輯部*

20世紀80年代,國外知名汽車企業以合資的形式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當時國外乘用車除高檔品牌車外,基本上都使用鋼製輪轂,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用鋁輪轂替代鋼輪轂的製造還是一個夢想。中信戴卡經歷了30年的發展,實現了這個夢想,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鋁合金車輪製造企業,銷量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中信戴卡是國內鋁車輪產業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鋁車輪產業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典型案例。

"


文/本刊編輯部*

20世紀80年代,國外知名汽車企業以合資的形式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當時國外乘用車除高檔品牌車外,基本上都使用鋼製輪轂,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用鋁輪轂替代鋼輪轂的製造還是一個夢想。中信戴卡經歷了30年的發展,實現了這個夢想,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鋁合金車輪製造企業,銷量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中信戴卡是國內鋁車輪產業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鋁車輪產業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典型案例。

中信戴卡:中國製造海外騰飛的新力量

中信戴卡鑄件廠房全景

把“戴卡製造”打造成“中國符號”

1988年,時任中信集團副總經理王軍在美國考察工廠時,看到了美觀、安全、輕型化的鋁車輪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王軍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當即下決心引進鋁車輪轂項目。在榮毅仁董事長的支持下,當年中信集團在秦皇島組建了中國第一家鋁車輪轂製造企業——戴卡輪轂製造有限公司。

30年來,一代代戴卡人埋頭苦幹,成就了中信戴卡成為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底盤零部件供應商的地位。

雖然中信戴卡起步時是行業先驅,但在創業初期一直是舉步維艱,甚至面臨生存危機。公司成立之初,國內汽車鋁車輪還是一個無人涉足的市場,由於產品難以進入國內外整車配套市場(OEM),戴卡的銷售人員身背車輪樣品,前往發達地區的汽車配件店進行銷售活動。1990年8月,中信戴卡在深圳一家汽車精品店和珠海一家汽車修配廠各拿下100件銷售訂單,開啟了中信戴卡國內銷售的艱難歷程。到1992年,零售市場逐步打開,中信戴卡開始扭虧為盈。

差異化發展:從零售市場到整車配套市場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鋁車輪認知度的提升,零售市場逐步打開,國內眾多的鋁車輪銷售企業也紛紛加入到以價格競爭為主的市場競爭之中。人無我有,中信戴卡決定進入為整車廠配套的市場,採用產品差異化競爭策略。

在這一階段,能否掌握鋁合金車輪生產的專業技術,是企業發展成敗的關鍵。雖然歐美國家的鋁合金車輪製造技術強,產量質量較高,產品配套完善,市場份額高,但由於生產成本偏高,產能已逐步向亞洲轉移。

在此背景下,中信戴卡從國外引進成套設備和技術,對先進技術著力進行消化吸收,使技術工藝逐漸成熟穩定。同時大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市場營銷人才,多方拓寬融資渠道,推動公司發展策略的實現。

1993年,中信戴卡建立了完整的銷售團隊和企業開發中心,激勵銷售人員開拓國內外市場。繼中信戴卡爭取到金盃麵包車5萬隻車輪供貨合同後,以配套瀋陽金盃和北京吉普為標誌,中信戴卡正式進軍國內整車配套市場(OEM)。中信戴卡成立初期,產品百分之百出口到美國的售後服務市場,因為當時國內還沒有裝配鋁合金車輪。隨著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中信戴卡管理層看到國內市場的發展潛力和效益,果斷決定開拓國內市場。

1993年,中信戴卡進軍國內OEM市場,國內OEM 和 AM(後裝)訂單不斷攀升。同時中信戴卡精益求新,進行合作研發,爭取國外高端整車企業信任,開闢國際OEM市場的拓展工作。不過在1998年前,由於國際高端市場不信任戴卡的技術能力,中信戴卡在技術方面的工作還主要是圖紙轉換。

在科技創新方面,戴卡公司為進入國際市場進行了一系列國際認證、技術提升方面的準備。 1995 年 11 月獲得 ISO 9001認證;1997年3月其開發中心被河北省認定為省級開發中心;1999 年 4 月通過 QS 9000認證;1999年5月建立CIMS研究中心;1999 年 9 月獲得VDA 6.1認證。2001年,中信戴卡取得德國奧迪和大眾兩家公司“A級供應商”資格認證,大踏步開進歐洲市場。2002年2月開始建立歐洲技術中心開始,中信戴卡陸續建立了日本技術中心、北美技術中心,對國外市場的一些汽車車輪項目進行合作研發。

為應對訂單不斷攀升的態勢,中信戴卡首先加大資金投入二期工程,使其超前具備了滿足各汽車廠驟增訂單的能力。中信戴卡不斷攻克難關,終於獲得代表汽車行業最高標準的德國奧迪的質量認可報告。1998年,中信戴卡爭取到奧迪鋁車輪配套的OEM項目,實現了中國汽配為國際著名廠商配套生產零的突破。2000年,公司正式成為德國奧迪車配套供應商,是國內第一家率先進入國內外整車配套市場的企業。2001年之後,站穩國內市場並走出國門的中信戴卡訂單需求急劇增加,2002年9月,中信戴卡成功進入美國市場。中信戴卡的品牌、聲譽對吸引人才、企業文化建設、融資成本等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為公司開闢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較於AM市場,為汽車主機廠配套供貨和同步開發,是對鋁車輪企業技術、質量控制等綜合能力的重大考驗。中信戴卡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融資平臺支撐等協同配合,在技術開發能力、體系管理標準等方面,迅速補齊了發展短板,實現了重大跨越,達到了全球高端汽車廠客戶的標準要求,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


文/本刊編輯部*

20世紀80年代,國外知名汽車企業以合資的形式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當時國外乘用車除高檔品牌車外,基本上都使用鋼製輪轂,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用鋁輪轂替代鋼輪轂的製造還是一個夢想。中信戴卡經歷了30年的發展,實現了這個夢想,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鋁合金車輪製造企業,銷量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中信戴卡是國內鋁車輪產業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鋁車輪產業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典型案例。

中信戴卡:中國製造海外騰飛的新力量

中信戴卡鑄件廠房全景

把“戴卡製造”打造成“中國符號”

1988年,時任中信集團副總經理王軍在美國考察工廠時,看到了美觀、安全、輕型化的鋁車輪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王軍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當即下決心引進鋁車輪轂項目。在榮毅仁董事長的支持下,當年中信集團在秦皇島組建了中國第一家鋁車輪轂製造企業——戴卡輪轂製造有限公司。

30年來,一代代戴卡人埋頭苦幹,成就了中信戴卡成為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底盤零部件供應商的地位。

雖然中信戴卡起步時是行業先驅,但在創業初期一直是舉步維艱,甚至面臨生存危機。公司成立之初,國內汽車鋁車輪還是一個無人涉足的市場,由於產品難以進入國內外整車配套市場(OEM),戴卡的銷售人員身背車輪樣品,前往發達地區的汽車配件店進行銷售活動。1990年8月,中信戴卡在深圳一家汽車精品店和珠海一家汽車修配廠各拿下100件銷售訂單,開啟了中信戴卡國內銷售的艱難歷程。到1992年,零售市場逐步打開,中信戴卡開始扭虧為盈。

差異化發展:從零售市場到整車配套市場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鋁車輪認知度的提升,零售市場逐步打開,國內眾多的鋁車輪銷售企業也紛紛加入到以價格競爭為主的市場競爭之中。人無我有,中信戴卡決定進入為整車廠配套的市場,採用產品差異化競爭策略。

在這一階段,能否掌握鋁合金車輪生產的專業技術,是企業發展成敗的關鍵。雖然歐美國家的鋁合金車輪製造技術強,產量質量較高,產品配套完善,市場份額高,但由於生產成本偏高,產能已逐步向亞洲轉移。

在此背景下,中信戴卡從國外引進成套設備和技術,對先進技術著力進行消化吸收,使技術工藝逐漸成熟穩定。同時大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市場營銷人才,多方拓寬融資渠道,推動公司發展策略的實現。

1993年,中信戴卡建立了完整的銷售團隊和企業開發中心,激勵銷售人員開拓國內外市場。繼中信戴卡爭取到金盃麵包車5萬隻車輪供貨合同後,以配套瀋陽金盃和北京吉普為標誌,中信戴卡正式進軍國內整車配套市場(OEM)。中信戴卡成立初期,產品百分之百出口到美國的售後服務市場,因為當時國內還沒有裝配鋁合金車輪。隨著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中信戴卡管理層看到國內市場的發展潛力和效益,果斷決定開拓國內市場。

1993年,中信戴卡進軍國內OEM市場,國內OEM 和 AM(後裝)訂單不斷攀升。同時中信戴卡精益求新,進行合作研發,爭取國外高端整車企業信任,開闢國際OEM市場的拓展工作。不過在1998年前,由於國際高端市場不信任戴卡的技術能力,中信戴卡在技術方面的工作還主要是圖紙轉換。

在科技創新方面,戴卡公司為進入國際市場進行了一系列國際認證、技術提升方面的準備。 1995 年 11 月獲得 ISO 9001認證;1997年3月其開發中心被河北省認定為省級開發中心;1999 年 4 月通過 QS 9000認證;1999年5月建立CIMS研究中心;1999 年 9 月獲得VDA 6.1認證。2001年,中信戴卡取得德國奧迪和大眾兩家公司“A級供應商”資格認證,大踏步開進歐洲市場。2002年2月開始建立歐洲技術中心開始,中信戴卡陸續建立了日本技術中心、北美技術中心,對國外市場的一些汽車車輪項目進行合作研發。

為應對訂單不斷攀升的態勢,中信戴卡首先加大資金投入二期工程,使其超前具備了滿足各汽車廠驟增訂單的能力。中信戴卡不斷攻克難關,終於獲得代表汽車行業最高標準的德國奧迪的質量認可報告。1998年,中信戴卡爭取到奧迪鋁車輪配套的OEM項目,實現了中國汽配為國際著名廠商配套生產零的突破。2000年,公司正式成為德國奧迪車配套供應商,是國內第一家率先進入國內外整車配套市場的企業。2001年之後,站穩國內市場並走出國門的中信戴卡訂單需求急劇增加,2002年9月,中信戴卡成功進入美國市場。中信戴卡的品牌、聲譽對吸引人才、企業文化建設、融資成本等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為公司開闢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較於AM市場,為汽車主機廠配套供貨和同步開發,是對鋁車輪企業技術、質量控制等綜合能力的重大考驗。中信戴卡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融資平臺支撐等協同配合,在技術開發能力、體系管理標準等方面,迅速補齊了發展短板,實現了重大跨越,達到了全球高端汽車廠客戶的標準要求,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中信戴卡:中國製造海外騰飛的新力量

鋁車輪生產線

開創輕資產發展的商業模式

進入新世紀,中國汽車工業開始高速發展,中國人擁有轎車的夢想逐步成為現實,汽車銷售量逐年大幅增長。

2003年,中國汽車行業出現井噴式增長,汽車零部件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中信戴卡訂單需求也急劇增加,公司200萬隻的產能出現巨大缺口。受制於資金短缺、投產週期長等制約因素,短時間內難以突破產能瓶頸。國內鋁車輪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如果不能迅速擴大產能,有可能在機遇來臨時丟失市場。此時,中信集團領導提出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實行輕資產擴張的集團聯營模式。中信戴卡以技術、管理、品牌、市場銷售等無形資產出資,以“五統一”(統一產品開發、品牌、技術質量、生產計劃、銷售)為原則,組建了多家合資企業,形成“本部核心+製造基地”的集團化經營模式,利用自身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與昔日的競爭對手建立戰略聯盟,成立了以中信戴卡為核心,以合資企業為生產基地的聯營集團。通過這一方式,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產能擴張,滿足了市場需求。經過十餘年的市場考驗,集團聯營模式不僅實現了低成本的產能擴張,並發展了鋁車輪產品所涵蓋的低壓鑄造、鑄造旋壓、鍛造三大類型、千餘個品種。通過這種發展方式創新,中信戴卡迅速拉開了與同行業競爭的差距,快速佔領了國內市場,帶來經營業績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

2003年到2007年,中信戴卡鋁車輪的產量、銷量、淨利潤、資產、營業收入呈線性增加。自2005年開始,中國車輪產品出口首次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車輪出口國。

2005年,美國福特賦予中信戴卡公司Q1認證,並將其視為全球戰略合作伙伴;2006年與2007年,美國通用分別將中信戴卡公司確認為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和賦予全球採購特別貢獻獎;2007 年,德國大眾將中信戴卡公司評為全球優秀供應商。

中信戴卡的科技創新持續引領行業發展,在國際認證和科研工作水平方面,不斷追趕國際領先企業。2003年8月,公司獲得ISO/TS 16949認證;2003年底,中信戴卡建設亞洲第一條鋁車輪鍛造線;2004年2月,獲得ISO 14001認證;2005年10月研究開發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開發中心;2006年5月戴卡成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07 年,中信戴卡公司產品試驗中心落成,並於同年通過了國家委員會 ISO/IEC 1702的合格評定認可。

中信戴卡於2003 年獲得的ISO/TS 16949認證,是一項整車生產企業對零部件供應商所要求的基本認證。2007年建成的產品試驗中心,是國際上鋁車輪檢測手段最先進,檢測能力最強的實驗中心之一。同時,中信戴卡研究中心成為國家級研究中心,通過積極吸引、激勵、培訓更多優秀的人才,形成輕資產、高端人才聚集、技術創新的良性循環。

中信戴卡的經驗表明,經營理念、發展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轉變,是企業應對市場變化,保持持續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商業經濟關係,必須隨著環境和資源條件的變化做動態的調整。通過轉變企業發展方式和商業模式是達到結構性改革目標的重要創新手段。

從“中國製造、全球服務”邁向“全球製造、全球服務”

2007年,中信戴卡啟動了股份制改造工作。當年10月,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份制改造的順利完成,成為中信戴卡戰略發展的新起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製造業遭受重創,但中信戴卡憑藉自身優勢,實現了彎道超越,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鋁車輪生產企業。

金融危機席捲而至,美國三大汽車廠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相繼申請破產保護。從 2009 年開始,國內鋁車輪企業先後遭遇歐盟、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反傾銷調查。這些反傾銷調查對中國的鋁車輪出口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國際OEM市場萎縮,造成鋁車輪業60%產能大量閒置,大批鋁車輪廠減產或倒閉。2009年8月,歐盟貿易委員會決定對中國出口歐盟的鋁車輪發起反傾銷調查,位列中國鋁車輪出口第一的中信戴卡被歐盟排在調查名單的第一名。歐盟反傾銷,造成中信戴卡歐洲市場訂單大量損失,並直接影響到在華歐系車廠產品的開發和市場份額。一直以來,由於缺乏海外“根據地”,中信戴卡不論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工藝質量、內部管理,還是市場營銷、售後服務方面,都與國際市場要求有較大的“隔閡”,不利於中信戴卡參與國際競爭,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轉型發展和抗禦未來市場風險的能力。

面臨以上困難,中信戴卡採用了技術搶單、規模跨越模式。

首先,利用輕資產聯營模式和工藝技術創新提前搶單,獲得產量規模化發展的機會,有效地規避了風險。2008年後,公司加大輕資產產能擴張的力度,先後以聯營的方式與多家同行業企業開展合作,發揮以中信戴卡為核心、以合作企業為生產基地的聯營集團的重要作用。同時,加大研發投入,中信戴卡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3%-4%左右,大力開展工藝技術研發,著重鋁車輪製造的尖端工藝;利用博士後工作站整合國內行業頂級專家聚焦行業技術難題。2009年,中信戴卡鍛造線技術團隊通過大量的研發實驗,探索出製造高端鍛造車輪的技術工藝,公司擁有完全自主研發的車輪表面光整技術。在金融危機中,中信戴卡雖然個別月份訂單下降,但由於前期在獲得訂單、佔領市場制高點以及在企業認證、生產工藝技術研發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得企業在全球汽車市場恢復增長時,迅速抓住了機會,全年整體銷量不降反升,成功超越競爭對手,成為全球最大的鋁車輪企業,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第二,中信戴卡公司獲得國際化企業的國際聲譽和全球行業地位,對吸引高端人才、融資成本降低等方面帶來了更多積極的影響。

通過對未來市場形勢的準確判斷,中信戴卡以極大的勇氣和責任意識,繼續全力支持全球客戶,並與聯營企業繼續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抵禦市場風險,度過危機,體現了國有企業的擔當。公司在危機中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其效果在危機過後迅速顯現,公司市場份額迅速提升,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鋁車輪企業,與全球客戶之間的合作關係更為緊密,同時也錘鍊了公司的商業模式,增強了凝聚力和競爭力。中信戴卡逆勢飛揚,在銷量、淨利潤和銷售收入等方面持續上揚。在工藝技術不斷改進的同時,2010年以來,中信戴卡的訂單已超過公司可能滿足的最高產量。

2011年,中信戴卡成功收購德國KSM鑄造集團100%股權,大大縮短了國內鑄造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公司製造的範圍,從單一鋁車輪產品拓展到汽車動力總成部件、底盤零部件、轉向系統、車身零部件、動力總成等,同時,對德國KSM先進技術的吸收引進,極大提升了中信戴卡在全球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市場的競爭力。

在收購階段,提升了中信戴卡的資本運作能力和國際化管控人才,這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中信戴卡完成對KSM的股權交割之後,當務之急就是要解決雙方的融合和管控問題。中信集團王炯等領導希望,中信戴卡及新成員KSM作為集團核心製造板塊,在技術發展、商業模式創新以及企業價值提升方面有新的作為。

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中跨文化管理的成功經驗並不多,而KSM又是一家比中信戴卡歷史更久、品牌更響、技術和市場經驗更豐富的德國企業,對它的管控是難度更大的課題。戴卡董事長徐佐認為,取得理念價值共識是開展後續工作的基礎和最大前提,因而提出“One world One team”的理念。在此基礎上,雙方共同謀劃經營管理方式、未來發展戰略和業務發展方向等關乎雙方重大利益的事項。在經營管理方面,中信戴卡提出了“胸懷管控與制度管理並舉”的經營理念,尊重對方文化背景,提升管理彈性。堅持全球化思維、本土化運作的經營思路,保留KSM原有的管理方式,而不是把自己在中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生硬搬套到德國KSM,每年在中國開董事會、監事會,討論重大事項,著眼長期發展。在2014年底,制訂了五年規劃——“KSM2020發展戰略”,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2011年10月以來,雙方積極進行技術交流,內容涵蓋前瞻性鑄造技術研究、工藝研究以及行業前沿新材料的應用,技術交流近200人次。KSM累計專利申請114項,專利註冊68項,新增專利22項,連續兩年榮獲“德國中小企業創新100強”殊榮。2012年,KSM成為唯一獲得德國聯邦政府“環境保護企業”獎殊榮的鑄造企業。著眼於KSM的國際化佈局,在原有的歐洲生產基地基礎上,中信將生產基地擴充,中國的秦皇島KSM工廠於2014年投產,KSM高管團隊稱讚其比德國本土工廠製造技術更加先進;美國KSM工廠也於2015年順利投產。中信戴卡通過併購及引進技術,提升中國輕量化汽車零部件生產水平,實現德國研發、全球製造。KSM的生產基地擴展到全球,也實現了客戶市場的有效開拓,突破了KSM歐洲製造、歐洲供貨的侷限。特別是KSM秦皇島工廠及成都工廠的建成投產,快速提升了中信製造的能力和水平。

2015年5月,在KSM北美謝爾比工廠生產爬坡關鍵時期,中信集團王炯總經理專門對其生產運營進行遠程調度,解決其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每一個新的生產基地都成為當地製造業升級的標杆工程,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更為重要的是,戴卡從市場國際化轉變為真正的國際化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實現了從管理、研發、製造及市場的全面國際化,帶動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追趕世界的腳步。

2011年到2017年,中信戴卡公司的產量、銷量、淨資產、營業收入、利潤持續上揚。2017年末,中信戴卡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鋁車輪供應商及全球最大的鋁製底盤零部件供應商,在全球汽車零部件100強中排名第71名。鋁車輪年產能超過6000萬件,銷售收入約300億元,客戶涵蓋奔馳、寶馬、奧迪、豐田、通用、福特等幾乎所有世界一流汽車製造商。鋁車輪產銷量連續10年全球第一。

2011年,中信戴卡的研發團隊達到300多人,承接客戶同步開發的項目400多項。2012年12月,成立了工程技術研究院;2013年,工程技術研究院組建了華東研究分院和東北研究分院;2014年組建了KSM項目開發部;2015年成立院士工作站,同年進入戴卡智能化數字製造系統“DMS1.0”時代,海內外授權專利數量位居全球鋁車輪行業第一;2016年,工程技術研究院組建了KSM工藝部、材料研究中心、工程仿真中心、前瞻技術研究部;2017年公司成立了創意設計中心。中信戴卡開始進入創新引領多元國際化模式。

第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驅動企業經濟高端、高品質、高誠信發展。目前,中信戴卡已經形成有特色的行業集成產品開發體系,研發製造滿足客戶各種不同需求的鋁車輪。同時,建立了系統性材料研究體系,產品研發能力、工藝研發能力、試驗檢測能力、技術管理能力、人才培養能力、前瞻技術研究能力持續提升。公司還建立了促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

第二,2016年制訂了“十百千人才工程”,並配套執行 “領航計劃”等一系列人才發展計劃。除總部的工程技術研究院外,公司目前還在北美、歐洲和日本,以及國內的長春、上海等客戶集中的區域分別建立了研發分支機構,初步完成了全球化研發機構的佈局。

第三,面臨新的挑戰,中信戴卡通過資本外溢,在海外建廠、海外併購,規避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所謂“反傾銷”帶來的風險,走向多元化、國際化發展新階段。2011年併購KSM鑄造集團,縮短了中國和世界先進鑄造技術之間近15年的差距,成功將產品線拓展至汽車輕量化鋁鑄件領域,形成了以車輪、汽車底盤配件、動力總成部件、車身部件等多元產品組合,以及以裝備製造、產品表面處理、模具製造等服務支撐業務的新平臺。目前,中信戴卡銷售收入超過50%來自海外,擁有近一半海外員工,產品銷售國際化、生產基地佈局國際化的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已初步形成。

第四,充分利用公司品牌聲譽,吸引科研合作團隊、吸引高端人才、吸引投資、降低融資成本。公司強大的品牌和能力已經反作用於人才、資本、科研要素。目前已形成良好產學研合作氛圍,放眼全球吸引國內外人才,積極影響和利用供應鏈金融引領行業發展,初步形成了不易複製的競爭優勢,體現了公司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最大”到“最強”的轉變 。

第五,完善供應鏈體系。鋁車輪行業上游供貨商是大型的工業原材料企業,如電解鋁生產商,它們負責生產基礎原材料;其下游是汽車整車廠商和售後服務廠商,它們對鋁車輪行業的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有嚴格的要求。由此,鋁車輪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領域內的技術研發能力、生產組織和管理水平,不斷使其下游的汽車廠商客戶多元化,以增強其在產業鏈中的談判能力,提高盈利能力。鋁車輪行業內企業與其他上下游企業的實體經濟,通過品牌、規模、聲譽相互成為對方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從而實現產業鏈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

鋁合金車輪供應體系基於行業本身所具有的生產複雜性及專業化特徵,並滿足汽車廠商對於服務質量的嚴格要求,逐步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層級供應商體系結構。對於行業內部企業而言,由於技術特色、人力資源特色和資本投入特色不同,形成優勢差異化和市場錯位發展。

現代企業的競爭能力已經不再是同層次企業之間的競爭,而轉變為產業鏈聯動的市場競爭。鋁車輪行業的發展必須保證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都能夠有效運作。

中信戴卡的發展中,經歷了“產品差異化、開拓OEM市場、集團化商業模式創新、產業規模跨境發展、多元國際化”五個發展階段。

從2011年全球製造佈局的版圖不斷擴大開始,中信戴卡的國際化步伐驟然提速,進入第五個發展階段即全球化、多元化發展階段。在過去7年多的時間裡,中信戴卡在完成全球生產基地佈局、全球銷售網絡佈局、全球研發技術佈局、全球管理中心佈局的版圖上不斷擴充。

2016年5月,北美鋁車輪綠地工廠第一批產品向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發貨;

2018年9月,中信戴卡摩洛哥鋁車輪工廠正式開工建設,在“一帶一路”的發展平臺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19年,KSM全球管理中心正式搭建,進一步提升了中信戴卡的國際管控能力。

KSM北美工廠以及在建的墨西哥工廠,擁有海外員工3000多名,佔員工總數的50%。從乘用車、商用車車輪的生產到F1賽車車輪研發製造,中信戴卡用實踐證明了中信製造走向海外以及邁向全球頂尖製造領域的能力。中信製造逐漸成長為中信製造海外騰飛的新力量。

併購只是中信戴卡全球生產基地佈局的第一步,而海外綠地建廠則是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最大考驗,也是中信戴卡全球生產佈局的必由之路。

目前,許多國家把目光紛紛聚焦到製造業發展上來,特別是美國,加速推動“再工業化”和“製造業迴歸”,並加速改變美國的全球製造業格局。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要素成本上漲、人口紅利、資源等優勢逐漸喪失。為應對新的變化,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引導製造業轉變生產發展方式。面對國際競爭趨勢,中信戴卡進一步推動“走出去”戰略,到海外去建設生產基地。

在中信戴卡的出口份額中,北美市場始終佔全部出口份額的50%以上,是中信戴卡最大的海外市場。多年來,通用汽車、福特、克萊斯勒、北美本田等美國客戶,一直希望中信戴卡能夠到美國建廠,提供本地化供貨服務。同時,隨著中信戴卡產業園竣工投產、鋁車輪一號線升級改造、寧波戴卡的建設運營、成功收購KSM等,中信戴卡的技術研發、生產製造、裝備製造、國際化管控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到美國去建設鋁車輪廠的時機已經成熟。2014年,中信戴卡啟動了北美鋁車輪工廠投資項目。

2014年11月,經過近一年的項目論證和安排部署,中信戴卡確定了在美國密歇根州格林維爾市建廠。這個項目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在美國最大的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為1.5億美元。在全球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建設工廠,中信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不僅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還要有紮下根的能力。

面對北美建廠的“考題”,王炯總經理提出,要把我們的新設備、新技術以及可以發揮的資源優勢集中用到這個項目上。要提升管控能力,關鍵是進一步破解跨文化管理的難題。為此,中信戴卡提出了“管理技術新,設備工藝穩,數字智能化、全球新標杆”的建設目標。

中信戴卡成立了北美項目管理部,實現多部門協同,克服重重困難。密歇根州當地政府在能源成本、稅收等方面提供了優惠條件。

在北美戴卡海外人員培養和管理上,中信戴卡力求以文化凝聚共識,推動企業的發展。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融合方式要隨當地情況確定。與KSM德國文化融合不同,在北美戴卡的文化建設中,將西方工業文明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結合的核心價值理念“仁(凝聚)、義(擔當)、禮(合規)、智(創新)、信(誠信)”向北美戴卡員工輸出。基於價值的共識和文化認同,為推動項目按計劃落地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中信的文化精神在北美戴卡得到弘揚。

中信戴卡在北美戴卡的工廠設計和生產流程方面運用了諸多獨創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全部採用由本部設計生產的自動化鑄造機設備和智能化機械手。同時,引入中信戴卡自主研發的數字智能製造系統(DSM),實現了對生產運營中的“人、機、料、法、環、數”實時顯示。在中國本部辦公室,就可以看到北美戴卡生產的實時數據,實現了跨地域、跨時差的生產信息反饋和生產狀態跟綜,方便了本部與北美的互動和資源調動,實現了智能化製造水平的行業領先。為做好運營管理,中信戴卡設定核心生產運營指標,對北美戴卡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全方位支持,並運用對標管理的方式對北美戴卡進行生產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2月, 北美戴卡工廠塗裝線、機加工序一期如期完成,生產出首件成品。2016年5月,北美戴卡向美國通用發了第一批貨。中信戴卡著力將北美戴卡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鋁車輪製造標杆廠。

2016年至2018年,中信戴卡向北美戴卡派出專業技術工程師200餘人次,“成建制”團隊支援北美工廠,他們在北美戴卡進行現場管理,和美國員工共同奮鬥。中信戴卡以多年積蓄的能力,成功建設了北美戴卡,全方位提升了中信戴卡的體系能力、產品開發能力、裝備研製能力和國際化管控能力,把過去立足於中國本土製造、全球銷售的中國零部件企業推向全球先進製造、全球配套服務的更高領域。

2018年,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視察戴卡北美工廠,高度評價了該廠智能化製造水平和取得的經營成果,為北美戴卡題詞“美國戴卡、卓越製造、中信名片”。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鋁車輪生產國,2017年產量為11015萬隻,約佔世界鋁車輪產量的57.8%,其中一半在國內銷售,另一半出口到國外,出口部分一半以上是銷往美國市場,銷往美國的鋁車輪產品金額達22億美元。當年,中信戴卡鋁車輪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約48%,在國際鋁合金車輪市場份額為30%。

改革開放40年,煉就了中信人全球化發展能力和國際文化的視野,北美戴卡的健康運營,為我們應對貿易危機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中信戴卡率先在中國大陸開始生產鋁車輪以來,經過了30年的探索、實踐以及經驗積累,掌握了先進的製造技術,領先的管理能力,優秀的企業文化,成功實現了“走出去”發展戰略。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形勢嚴峻,中國鋁合金車輪出口被列入追加關稅名單。這給中國鋁車輪行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也給中信戴卡帶來了直接的衝擊。

F1賽道檢驗“中信製造”

與國際先進製造對標,展現國人的工匠精神和中國製造的新形象,不得不提到中信戴卡作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創造的一件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事件,那就是中信戴卡成為威廉姆斯車隊2018賽季的車輪供應商,使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際汽車頂尖製造領域實現零的突破。

"


文/本刊編輯部*

20世紀80年代,國外知名汽車企業以合資的形式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當時國外乘用車除高檔品牌車外,基本上都使用鋼製輪轂,對於中國企業來說,用鋁輪轂替代鋼輪轂的製造還是一個夢想。中信戴卡經歷了30年的發展,實現了這個夢想,現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鋁合金車輪製造企業,銷量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中信戴卡是國內鋁車輪產業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鋁車輪產業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典型案例。

中信戴卡:中國製造海外騰飛的新力量

中信戴卡鑄件廠房全景

把“戴卡製造”打造成“中國符號”

1988年,時任中信集團副總經理王軍在美國考察工廠時,看到了美觀、安全、輕型化的鋁車輪轂,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王軍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當即下決心引進鋁車輪轂項目。在榮毅仁董事長的支持下,當年中信集團在秦皇島組建了中國第一家鋁車輪轂製造企業——戴卡輪轂製造有限公司。

30年來,一代代戴卡人埋頭苦幹,成就了中信戴卡成為最大的鋁車輪和鋁底盤零部件供應商的地位。

雖然中信戴卡起步時是行業先驅,但在創業初期一直是舉步維艱,甚至面臨生存危機。公司成立之初,國內汽車鋁車輪還是一個無人涉足的市場,由於產品難以進入國內外整車配套市場(OEM),戴卡的銷售人員身背車輪樣品,前往發達地區的汽車配件店進行銷售活動。1990年8月,中信戴卡在深圳一家汽車精品店和珠海一家汽車修配廠各拿下100件銷售訂單,開啟了中信戴卡國內銷售的艱難歷程。到1992年,零售市場逐步打開,中信戴卡開始扭虧為盈。

差異化發展:從零售市場到整車配套市場

隨著中國消費者對鋁車輪認知度的提升,零售市場逐步打開,國內眾多的鋁車輪銷售企業也紛紛加入到以價格競爭為主的市場競爭之中。人無我有,中信戴卡決定進入為整車廠配套的市場,採用產品差異化競爭策略。

在這一階段,能否掌握鋁合金車輪生產的專業技術,是企業發展成敗的關鍵。雖然歐美國家的鋁合金車輪製造技術強,產量質量較高,產品配套完善,市場份額高,但由於生產成本偏高,產能已逐步向亞洲轉移。

在此背景下,中信戴卡從國外引進成套設備和技術,對先進技術著力進行消化吸收,使技術工藝逐漸成熟穩定。同時大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市場營銷人才,多方拓寬融資渠道,推動公司發展策略的實現。

1993年,中信戴卡建立了完整的銷售團隊和企業開發中心,激勵銷售人員開拓國內外市場。繼中信戴卡爭取到金盃麵包車5萬隻車輪供貨合同後,以配套瀋陽金盃和北京吉普為標誌,中信戴卡正式進軍國內整車配套市場(OEM)。中信戴卡成立初期,產品百分之百出口到美國的售後服務市場,因為當時國內還沒有裝配鋁合金車輪。隨著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中信戴卡管理層看到國內市場的發展潛力和效益,果斷決定開拓國內市場。

1993年,中信戴卡進軍國內OEM市場,國內OEM 和 AM(後裝)訂單不斷攀升。同時中信戴卡精益求新,進行合作研發,爭取國外高端整車企業信任,開闢國際OEM市場的拓展工作。不過在1998年前,由於國際高端市場不信任戴卡的技術能力,中信戴卡在技術方面的工作還主要是圖紙轉換。

在科技創新方面,戴卡公司為進入國際市場進行了一系列國際認證、技術提升方面的準備。 1995 年 11 月獲得 ISO 9001認證;1997年3月其開發中心被河北省認定為省級開發中心;1999 年 4 月通過 QS 9000認證;1999年5月建立CIMS研究中心;1999 年 9 月獲得VDA 6.1認證。2001年,中信戴卡取得德國奧迪和大眾兩家公司“A級供應商”資格認證,大踏步開進歐洲市場。2002年2月開始建立歐洲技術中心開始,中信戴卡陸續建立了日本技術中心、北美技術中心,對國外市場的一些汽車車輪項目進行合作研發。

為應對訂單不斷攀升的態勢,中信戴卡首先加大資金投入二期工程,使其超前具備了滿足各汽車廠驟增訂單的能力。中信戴卡不斷攻克難關,終於獲得代表汽車行業最高標準的德國奧迪的質量認可報告。1998年,中信戴卡爭取到奧迪鋁車輪配套的OEM項目,實現了中國汽配為國際著名廠商配套生產零的突破。2000年,公司正式成為德國奧迪車配套供應商,是國內第一家率先進入國內外整車配套市場的企業。2001年之後,站穩國內市場並走出國門的中信戴卡訂單需求急劇增加,2002年9月,中信戴卡成功進入美國市場。中信戴卡的品牌、聲譽對吸引人才、企業文化建設、融資成本等帶來了積極的影響,為公司開闢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較於AM市場,為汽車主機廠配套供貨和同步開發,是對鋁車輪企業技術、質量控制等綜合能力的重大考驗。中信戴卡通過一系列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融資平臺支撐等協同配合,在技術開發能力、體系管理標準等方面,迅速補齊了發展短板,實現了重大跨越,達到了全球高端汽車廠客戶的標準要求,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中信戴卡:中國製造海外騰飛的新力量

鋁車輪生產線

開創輕資產發展的商業模式

進入新世紀,中國汽車工業開始高速發展,中國人擁有轎車的夢想逐步成為現實,汽車銷售量逐年大幅增長。

2003年,中國汽車行業出現井噴式增長,汽車零部件行業迎來重大發展機遇。中信戴卡訂單需求也急劇增加,公司200萬隻的產能出現巨大缺口。受制於資金短缺、投產週期長等制約因素,短時間內難以突破產能瓶頸。國內鋁車輪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如果不能迅速擴大產能,有可能在機遇來臨時丟失市場。此時,中信集團領導提出要在商業模式上創新,實行輕資產擴張的集團聯營模式。中信戴卡以技術、管理、品牌、市場銷售等無形資產出資,以“五統一”(統一產品開發、品牌、技術質量、生產計劃、銷售)為原則,組建了多家合資企業,形成“本部核心+製造基地”的集團化經營模式,利用自身在行業中的優勢地位,與昔日的競爭對手建立戰略聯盟,成立了以中信戴卡為核心,以合資企業為生產基地的聯營集團。通過這一方式,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產能擴張,滿足了市場需求。經過十餘年的市場考驗,集團聯營模式不僅實現了低成本的產能擴張,並發展了鋁車輪產品所涵蓋的低壓鑄造、鑄造旋壓、鍛造三大類型、千餘個品種。通過這種發展方式創新,中信戴卡迅速拉開了與同行業競爭的差距,快速佔領了國內市場,帶來經營業績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

2003年到2007年,中信戴卡鋁車輪的產量、銷量、淨利潤、資產、營業收入呈線性增加。自2005年開始,中國車輪產品出口首次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車輪出口國。

2005年,美國福特賦予中信戴卡公司Q1認證,並將其視為全球戰略合作伙伴;2006年與2007年,美國通用分別將中信戴卡公司確認為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和賦予全球採購特別貢獻獎;2007 年,德國大眾將中信戴卡公司評為全球優秀供應商。

中信戴卡的科技創新持續引領行業發展,在國際認證和科研工作水平方面,不斷追趕國際領先企業。2003年8月,公司獲得ISO/TS 16949認證;2003年底,中信戴卡建設亞洲第一條鋁車輪鍛造線;2004年2月,獲得ISO 14001認證;2005年10月研究開發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開發中心;2006年5月戴卡成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007 年,中信戴卡公司產品試驗中心落成,並於同年通過了國家委員會 ISO/IEC 1702的合格評定認可。

中信戴卡於2003 年獲得的ISO/TS 16949認證,是一項整車生產企業對零部件供應商所要求的基本認證。2007年建成的產品試驗中心,是國際上鋁車輪檢測手段最先進,檢測能力最強的實驗中心之一。同時,中信戴卡研究中心成為國家級研究中心,通過積極吸引、激勵、培訓更多優秀的人才,形成輕資產、高端人才聚集、技術創新的良性循環。

中信戴卡的經驗表明,經營理念、發展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轉變,是企業應對市場變化,保持持續競爭力的有效手段。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商業經濟關係,必須隨著環境和資源條件的變化做動態的調整。通過轉變企業發展方式和商業模式是達到結構性改革目標的重要創新手段。

從“中國製造、全球服務”邁向“全球製造、全球服務”

2007年,中信戴卡啟動了股份制改造工作。當年10月,中信戴卡輪轂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股份制改造的順利完成,成為中信戴卡戰略發展的新起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製造業遭受重創,但中信戴卡憑藉自身優勢,實現了彎道超越,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鋁車輪生產企業。

金融危機席捲而至,美國三大汽車廠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相繼申請破產保護。從 2009 年開始,國內鋁車輪企業先後遭遇歐盟、澳大利亞和印度的反傾銷調查。這些反傾銷調查對中國的鋁車輪出口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國際OEM市場萎縮,造成鋁車輪業60%產能大量閒置,大批鋁車輪廠減產或倒閉。2009年8月,歐盟貿易委員會決定對中國出口歐盟的鋁車輪發起反傾銷調查,位列中國鋁車輪出口第一的中信戴卡被歐盟排在調查名單的第一名。歐盟反傾銷,造成中信戴卡歐洲市場訂單大量損失,並直接影響到在華歐系車廠產品的開發和市場份額。一直以來,由於缺乏海外“根據地”,中信戴卡不論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工藝質量、內部管理,還是市場營銷、售後服務方面,都與國際市場要求有較大的“隔閡”,不利於中信戴卡參與國際競爭,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轉型發展和抗禦未來市場風險的能力。

面臨以上困難,中信戴卡採用了技術搶單、規模跨越模式。

首先,利用輕資產聯營模式和工藝技術創新提前搶單,獲得產量規模化發展的機會,有效地規避了風險。2008年後,公司加大輕資產產能擴張的力度,先後以聯營的方式與多家同行業企業開展合作,發揮以中信戴卡為核心、以合作企業為生產基地的聯營集團的重要作用。同時,加大研發投入,中信戴卡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3%-4%左右,大力開展工藝技術研發,著重鋁車輪製造的尖端工藝;利用博士後工作站整合國內行業頂級專家聚焦行業技術難題。2009年,中信戴卡鍛造線技術團隊通過大量的研發實驗,探索出製造高端鍛造車輪的技術工藝,公司擁有完全自主研發的車輪表面光整技術。在金融危機中,中信戴卡雖然個別月份訂單下降,但由於前期在獲得訂單、佔領市場制高點以及在企業認證、生產工藝技術研發方面所做的努力,使得企業在全球汽車市場恢復增長時,迅速抓住了機會,全年整體銷量不降反升,成功超越競爭對手,成為全球最大的鋁車輪企業,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第二,中信戴卡公司獲得國際化企業的國際聲譽和全球行業地位,對吸引高端人才、融資成本降低等方面帶來了更多積極的影響。

通過對未來市場形勢的準確判斷,中信戴卡以極大的勇氣和責任意識,繼續全力支持全球客戶,並與聯營企業繼續保持緊密的合作關係,共同抵禦市場風險,度過危機,體現了國有企業的擔當。公司在危機中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其效果在危機過後迅速顯現,公司市場份額迅速提升,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鋁車輪企業,與全球客戶之間的合作關係更為緊密,同時也錘鍊了公司的商業模式,增強了凝聚力和競爭力。中信戴卡逆勢飛揚,在銷量、淨利潤和銷售收入等方面持續上揚。在工藝技術不斷改進的同時,2010年以來,中信戴卡的訂單已超過公司可能滿足的最高產量。

2011年,中信戴卡成功收購德國KSM鑄造集團100%股權,大大縮短了國內鑄造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公司製造的範圍,從單一鋁車輪產品拓展到汽車動力總成部件、底盤零部件、轉向系統、車身零部件、動力總成等,同時,對德國KSM先進技術的吸收引進,極大提升了中信戴卡在全球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市場的競爭力。

在收購階段,提升了中信戴卡的資本運作能力和國際化管控人才,這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中信戴卡完成對KSM的股權交割之後,當務之急就是要解決雙方的融合和管控問題。中信集團王炯等領導希望,中信戴卡及新成員KSM作為集團核心製造板塊,在技術發展、商業模式創新以及企業價值提升方面有新的作為。

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中跨文化管理的成功經驗並不多,而KSM又是一家比中信戴卡歷史更久、品牌更響、技術和市場經驗更豐富的德國企業,對它的管控是難度更大的課題。戴卡董事長徐佐認為,取得理念價值共識是開展後續工作的基礎和最大前提,因而提出“One world One team”的理念。在此基礎上,雙方共同謀劃經營管理方式、未來發展戰略和業務發展方向等關乎雙方重大利益的事項。在經營管理方面,中信戴卡提出了“胸懷管控與制度管理並舉”的經營理念,尊重對方文化背景,提升管理彈性。堅持全球化思維、本土化運作的經營思路,保留KSM原有的管理方式,而不是把自己在中國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生硬搬套到德國KSM,每年在中國開董事會、監事會,討論重大事項,著眼長期發展。在2014年底,制訂了五年規劃——“KSM2020發展戰略”,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2011年10月以來,雙方積極進行技術交流,內容涵蓋前瞻性鑄造技術研究、工藝研究以及行業前沿新材料的應用,技術交流近200人次。KSM累計專利申請114項,專利註冊68項,新增專利22項,連續兩年榮獲“德國中小企業創新100強”殊榮。2012年,KSM成為唯一獲得德國聯邦政府“環境保護企業”獎殊榮的鑄造企業。著眼於KSM的國際化佈局,在原有的歐洲生產基地基礎上,中信將生產基地擴充,中國的秦皇島KSM工廠於2014年投產,KSM高管團隊稱讚其比德國本土工廠製造技術更加先進;美國KSM工廠也於2015年順利投產。中信戴卡通過併購及引進技術,提升中國輕量化汽車零部件生產水平,實現德國研發、全球製造。KSM的生產基地擴展到全球,也實現了客戶市場的有效開拓,突破了KSM歐洲製造、歐洲供貨的侷限。特別是KSM秦皇島工廠及成都工廠的建成投產,快速提升了中信製造的能力和水平。

2015年5月,在KSM北美謝爾比工廠生產爬坡關鍵時期,中信集團王炯總經理專門對其生產運營進行遠程調度,解決其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每一個新的生產基地都成為當地製造業升級的標杆工程,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歡迎。更為重要的是,戴卡從市場國際化轉變為真正的國際化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實現了從管理、研發、製造及市場的全面國際化,帶動了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追趕世界的腳步。

2011年到2017年,中信戴卡公司的產量、銷量、淨資產、營業收入、利潤持續上揚。2017年末,中信戴卡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鋁車輪供應商及全球最大的鋁製底盤零部件供應商,在全球汽車零部件100強中排名第71名。鋁車輪年產能超過6000萬件,銷售收入約300億元,客戶涵蓋奔馳、寶馬、奧迪、豐田、通用、福特等幾乎所有世界一流汽車製造商。鋁車輪產銷量連續10年全球第一。

2011年,中信戴卡的研發團隊達到300多人,承接客戶同步開發的項目400多項。2012年12月,成立了工程技術研究院;2013年,工程技術研究院組建了華東研究分院和東北研究分院;2014年組建了KSM項目開發部;2015年成立院士工作站,同年進入戴卡智能化數字製造系統“DMS1.0”時代,海內外授權專利數量位居全球鋁車輪行業第一;2016年,工程技術研究院組建了KSM工藝部、材料研究中心、工程仿真中心、前瞻技術研究部;2017年公司成立了創意設計中心。中信戴卡開始進入創新引領多元國際化模式。

第一,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驅動企業經濟高端、高品質、高誠信發展。目前,中信戴卡已經形成有特色的行業集成產品開發體系,研發製造滿足客戶各種不同需求的鋁車輪。同時,建立了系統性材料研究體系,產品研發能力、工藝研發能力、試驗檢測能力、技術管理能力、人才培養能力、前瞻技術研究能力持續提升。公司還建立了促進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

第二,2016年制訂了“十百千人才工程”,並配套執行 “領航計劃”等一系列人才發展計劃。除總部的工程技術研究院外,公司目前還在北美、歐洲和日本,以及國內的長春、上海等客戶集中的區域分別建立了研發分支機構,初步完成了全球化研發機構的佈局。

第三,面臨新的挑戰,中信戴卡通過資本外溢,在海外建廠、海外併購,規避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所謂“反傾銷”帶來的風險,走向多元化、國際化發展新階段。2011年併購KSM鑄造集團,縮短了中國和世界先進鑄造技術之間近15年的差距,成功將產品線拓展至汽車輕量化鋁鑄件領域,形成了以車輪、汽車底盤配件、動力總成部件、車身部件等多元產品組合,以及以裝備製造、產品表面處理、模具製造等服務支撐業務的新平臺。目前,中信戴卡銷售收入超過50%來自海外,擁有近一半海外員工,產品銷售國際化、生產基地佈局國際化的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已初步形成。

第四,充分利用公司品牌聲譽,吸引科研合作團隊、吸引高端人才、吸引投資、降低融資成本。公司強大的品牌和能力已經反作用於人才、資本、科研要素。目前已形成良好產學研合作氛圍,放眼全球吸引國內外人才,積極影響和利用供應鏈金融引領行業發展,初步形成了不易複製的競爭優勢,體現了公司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從“最大”到“最強”的轉變 。

第五,完善供應鏈體系。鋁車輪行業上游供貨商是大型的工業原材料企業,如電解鋁生產商,它們負責生產基礎原材料;其下游是汽車整車廠商和售後服務廠商,它們對鋁車輪行業的產品質量和創新能力有嚴格的要求。由此,鋁車輪企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領域內的技術研發能力、生產組織和管理水平,不斷使其下游的汽車廠商客戶多元化,以增強其在產業鏈中的談判能力,提高盈利能力。鋁車輪行業內企業與其他上下游企業的實體經濟,通過品牌、規模、聲譽相互成為對方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從而實現產業鏈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

鋁合金車輪供應體系基於行業本身所具有的生產複雜性及專業化特徵,並滿足汽車廠商對於服務質量的嚴格要求,逐步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層級供應商體系結構。對於行業內部企業而言,由於技術特色、人力資源特色和資本投入特色不同,形成優勢差異化和市場錯位發展。

現代企業的競爭能力已經不再是同層次企業之間的競爭,而轉變為產業鏈聯動的市場競爭。鋁車輪行業的發展必須保證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都能夠有效運作。

中信戴卡的發展中,經歷了“產品差異化、開拓OEM市場、集團化商業模式創新、產業規模跨境發展、多元國際化”五個發展階段。

從2011年全球製造佈局的版圖不斷擴大開始,中信戴卡的國際化步伐驟然提速,進入第五個發展階段即全球化、多元化發展階段。在過去7年多的時間裡,中信戴卡在完成全球生產基地佈局、全球銷售網絡佈局、全球研發技術佈局、全球管理中心佈局的版圖上不斷擴充。

2016年5月,北美鋁車輪綠地工廠第一批產品向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發貨;

2018年9月,中信戴卡摩洛哥鋁車輪工廠正式開工建設,在“一帶一路”的發展平臺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2019年,KSM全球管理中心正式搭建,進一步提升了中信戴卡的國際管控能力。

KSM北美工廠以及在建的墨西哥工廠,擁有海外員工3000多名,佔員工總數的50%。從乘用車、商用車車輪的生產到F1賽車車輪研發製造,中信戴卡用實踐證明了中信製造走向海外以及邁向全球頂尖製造領域的能力。中信製造逐漸成長為中信製造海外騰飛的新力量。

併購只是中信戴卡全球生產基地佈局的第一步,而海外綠地建廠則是企業“走出去”面臨的最大考驗,也是中信戴卡全球生產佈局的必由之路。

目前,許多國家把目光紛紛聚焦到製造業發展上來,特別是美國,加速推動“再工業化”和“製造業迴歸”,並加速改變美國的全球製造業格局。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要素成本上漲、人口紅利、資源等優勢逐漸喪失。為應對新的變化,政府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引導製造業轉變生產發展方式。面對國際競爭趨勢,中信戴卡進一步推動“走出去”戰略,到海外去建設生產基地。

在中信戴卡的出口份額中,北美市場始終佔全部出口份額的50%以上,是中信戴卡最大的海外市場。多年來,通用汽車、福特、克萊斯勒、北美本田等美國客戶,一直希望中信戴卡能夠到美國建廠,提供本地化供貨服務。同時,隨著中信戴卡產業園竣工投產、鋁車輪一號線升級改造、寧波戴卡的建設運營、成功收購KSM等,中信戴卡的技術研發、生產製造、裝備製造、國際化管控能力有了明顯提升,到美國去建設鋁車輪廠的時機已經成熟。2014年,中信戴卡啟動了北美鋁車輪工廠投資項目。

2014年11月,經過近一年的項目論證和安排部署,中信戴卡確定了在美國密歇根州格林維爾市建廠。這個項目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在美國最大的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為1.5億美元。在全球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建設工廠,中信面臨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不僅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還要有紮下根的能力。

面對北美建廠的“考題”,王炯總經理提出,要把我們的新設備、新技術以及可以發揮的資源優勢集中用到這個項目上。要提升管控能力,關鍵是進一步破解跨文化管理的難題。為此,中信戴卡提出了“管理技術新,設備工藝穩,數字智能化、全球新標杆”的建設目標。

中信戴卡成立了北美項目管理部,實現多部門協同,克服重重困難。密歇根州當地政府在能源成本、稅收等方面提供了優惠條件。

在北美戴卡海外人員培養和管理上,中信戴卡力求以文化凝聚共識,推動企業的發展。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融合方式要隨當地情況確定。與KSM德國文化融合不同,在北美戴卡的文化建設中,將西方工業文明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結合的核心價值理念“仁(凝聚)、義(擔當)、禮(合規)、智(創新)、信(誠信)”向北美戴卡員工輸出。基於價值的共識和文化認同,為推動項目按計劃落地提供了最堅實的保障,中信的文化精神在北美戴卡得到弘揚。

中信戴卡在北美戴卡的工廠設計和生產流程方面運用了諸多獨創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全部採用由本部設計生產的自動化鑄造機設備和智能化機械手。同時,引入中信戴卡自主研發的數字智能製造系統(DSM),實現了對生產運營中的“人、機、料、法、環、數”實時顯示。在中國本部辦公室,就可以看到北美戴卡生產的實時數據,實現了跨地域、跨時差的生產信息反饋和生產狀態跟綜,方便了本部與北美的互動和資源調動,實現了智能化製造水平的行業領先。為做好運營管理,中信戴卡設定核心生產運營指標,對北美戴卡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全方位支持,並運用對標管理的方式對北美戴卡進行生產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2月, 北美戴卡工廠塗裝線、機加工序一期如期完成,生產出首件成品。2016年5月,北美戴卡向美國通用發了第一批貨。中信戴卡著力將北美戴卡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鋁車輪製造標杆廠。

2016年至2018年,中信戴卡向北美戴卡派出專業技術工程師200餘人次,“成建制”團隊支援北美工廠,他們在北美戴卡進行現場管理,和美國員工共同奮鬥。中信戴卡以多年積蓄的能力,成功建設了北美戴卡,全方位提升了中信戴卡的體系能力、產品開發能力、裝備研製能力和國際化管控能力,把過去立足於中國本土製造、全球銷售的中國零部件企業推向全球先進製造、全球配套服務的更高領域。

2018年,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視察戴卡北美工廠,高度評價了該廠智能化製造水平和取得的經營成果,為北美戴卡題詞“美國戴卡、卓越製造、中信名片”。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鋁車輪生產國,2017年產量為11015萬隻,約佔世界鋁車輪產量的57.8%,其中一半在國內銷售,另一半出口到國外,出口部分一半以上是銷往美國市場,銷往美國的鋁車輪產品金額達22億美元。當年,中信戴卡鋁車輪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約48%,在國際鋁合金車輪市場份額為30%。

改革開放40年,煉就了中信人全球化發展能力和國際文化的視野,北美戴卡的健康運營,為我們應對貿易危機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中信戴卡率先在中國大陸開始生產鋁車輪以來,經過了30年的探索、實踐以及經驗積累,掌握了先進的製造技術,領先的管理能力,優秀的企業文化,成功實現了“走出去”發展戰略。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形勢嚴峻,中國鋁合金車輪出口被列入追加關稅名單。這給中國鋁車輪行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也給中信戴卡帶來了直接的衝擊。

F1賽道檢驗“中信製造”

與國際先進製造對標,展現國人的工匠精神和中國製造的新形象,不得不提到中信戴卡作為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創造的一件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事件,那就是中信戴卡成為威廉姆斯車隊2018賽季的車輪供應商,使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際汽車頂尖製造領域實現零的突破。

中信戴卡:中國製造海外騰飛的新力量

中信戴卡“百人觀賽團”為威廉姆斯車隊吶喊助威

經過30年的發展,目前中信戴卡年營業收入近300億元,實現了“地球上有汽車的地方就有中信戴卡的產品,有主機廠的地方就有中信戴卡人的足跡”。在注重規模、速度發展的同時,中信戴卡清醒地認識到,作為行業領先者,更重要的是不斷創新,自我革新、提升發展質量,為“中信製造”騰飛提供持久的動力。那麼,中信戴卡的研發製造能力是否能與世界頂尖製造“比肩”?2018年,F1賽道帶來了驗證的機會。

F1代表了世界汽車製造領域最頂端的技術。從後置引擎發動機到空氣動力學的運用,F1以技術革新追求著極限速度,引領著汽車製造技術的革命。隨著F1賽事逐漸成為影響全球汽車文化的體育盛事,很多中國品牌企業以贊助商的身份出現在賽事中,但是60多年來沒有一家中國企業以製造廠商身份參與其中。2011年以後,隨著工程研發能力和試驗製造能力的提升,中信戴卡不斷嘗試與國際知名車隊建立聯繫,不斷謀劃並推動在新材料運用、結構優化、輕量化研究等相關方面的創新。闖入賽車製造領域成為中信戴卡的目標,並作為“中信製造”的責任和使命。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與F1車隊之間的合作,並不是簡單的商業性合作,而是一種更加緊密的技術合作,需要汽車零部件企業有足夠的實力和極高的商業誠信度。2016年,得益於中信品牌的國際影響力、美譽度以及中信戴卡紮根汽車零部件製造領域28年的不凡成績,威廉姆斯車隊伸出了橄欖枝,與中信達成合作共識。7月26日,中信集團總經理王炯與Claire Williams女士在英國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威廉姆斯2018賽季車輪,這標誌著中信戴卡成為第一個進入國際頂尖汽車製造領域的中國企業。

經過40年的發展,威廉姆斯車隊成為擁有超過600名頂尖工程師,戰績彪炳的F1老牌勁旅。他們創造了F1歷史上最快的換輪世界記錄1.92秒,對車輪有著上百項嚴苛的技術標準,特別是對車輪的韌性、強度和輕量化有著近乎極致的要求。中信戴卡充分發揮技術研發積累和研發試驗能力,用精密的研發數據和產品體系標準,與威廉姆斯緊密溝通,從產品設計、材料性能、微觀組織分析、強度分析、風阻優化、試驗測試等諸多方面開展工作。

從2017年1月項目研發開始,到11月第一批合格的10只車輪發貨,在短短的11個月中,中信戴卡的工程技術團隊經歷了一場極限速度、極致質量的挑戰。雙方往來郵件達2500餘封,現場交流100餘次,工藝優化及技術改進200餘次。經過不懈努力,最終通過匈牙利站的試車,完成預定交付任務,這給威廉姆斯車隊帶來意外與驚喜。也正是在威廉姆斯產品標準體系的引領下,中信戴卡進一步完善了車輪研發製造體系,將工程技術研發能力提高到新的水平,成為中信戴卡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新成果。2018年,威廉姆斯車隊賽車搭載著中信戴卡車輪在賽道上飛馳,在中信人及更多世人的注視中呈現了中信製造的新速度。

改革開放40年,錘鍊了中信人國際化的視野和自信,中信戴卡人緊緊抓住國際化發展的機會與空間,千錘百煉,厚積薄發,不斷提升國際競爭能力。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和總經理王炯為中信戴卡人“點贊”。他們說,中信戴卡人沒有辜負歷史,也沒有辜負實業報國的初心和追求,以海外實踐的新成果,迴應新時代的新要求。貫徹落實中信集團提出的“戰略引領發展、創新驅動發展、價值提升發展”的總體要求,為製造強國做出中信人應有的貢獻。

創新驅動——打造“未來工廠”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利用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新技術,去拓展新動能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挖掘傳統產業中的新動能,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中信戴卡以輕量化技術體系為主線,以輕量化設計技術為牽引,在推動輕量化材料的應用和輕量化製造的同時,產品的安全性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公司擁有位居亞洲第一的鍛造技術,擁有國內首家鑄造旋壓技術。中信戴卡公司成為同行業專利擁有量最多的企業,也是國內車輪行業新產品開發數量最多的企業,建立了成熟的技術積累和知識管理制度,並不斷提高設計和工藝水平。公司擁有5400多項國內外專利,主持和參與制定30多項行業、國家標準,在技術上由被動的追隨者轉變為主動的標準制定者。中信戴卡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並在歐、美、日建有合作研發機構,建有國家級車輪試驗中心、車輪行業虛擬工程研究開發中心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除公司總部設有工程技術研究院外,還在北美、歐洲和日本,以及國內一些地區建立了研發機構,基本完成了全球化研發機構的佈局。中信戴卡近500位遍佈海內外的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可以實現24小時不間斷接力式協同開發。為進一步加強工業設計和創新能力,中信戴卡2016年建立創新中心,配備數字模擬系統、3D打印機,5軸數控加工中心,以及可以和客戶進行整車造型同步效果展示的虛擬現實評審系統,將進一步完善和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同步開發。以價值鏈中價值最高的研發和市場銷售兩個環節為中心,全面帶動鋁車輪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構建大數據驅動的全球智能研發和開放式創新研發平臺,實現從概念設計到產品交付的端到端無縫集成。建設覆蓋全球的客戶服務網,不斷增強產品營銷和客戶服務能力。

中信戴卡不會止步於現在擁有的能力。作為行業領頭羊,戴卡人始終關注技術前沿,充分利用“製造+互聯網”,全力打造引領製造技術升級和行業未來發展的“未來工廠”。

瞄準“中國製造2025”,聚焦高端智能製造,憑藉著在製造技術及數字化、信息化上深厚的技術積累與沉澱,中信戴卡自主開發數字製造系統,並將最新研究成果運用於“未來工廠——鋁車輪六號線”的建設與規劃,確定了“環境像電子工廠一樣安靜整潔,過程像涓涓流水一樣歡快順暢,產品像古典詩詞一樣優美浪漫”的升級目標。

為了實現既定目標,戴卡人將近30年的製造技術經驗進行彙集,與設計院、成員公司、著名跨國公司等進行充分交流,繪製30多版佈局草圖,成立關鍵技術驗證公關小組50多個,從項目籌備到全線貫通近300天,刷新了“戴卡製造”建設速度。

在鋁車輪六號線中,自主設計、製造的設備達到70%,實現了全數字化設備、DMS(數據庫管理系統)、3.0智能管控、高端定製化生產和非接觸式製造、節能環保綠色製造。

書寫 “一帶一路”新故事

北美戴卡投產運營後,中信戴卡的國際化製造基地佈局並沒有停止。在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感召下,公司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摩洛哥繼續推動中信戴卡鋁車輪工廠項目新的國際化佈局。

摩洛哥鋁車輪工廠項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信戴卡將其概括為“解歐洲市場之圍、救美國市場之急、佔領非洲市場發展先機”。第一,長期受歐盟反傾銷的不利影響,中信戴卡歐洲市場份額所佔比例有限,需要進一步開拓。第二,中美貿易摩擦給中信戴卡帶來直接挑戰。經測算,美國加徵關稅的政策一旦開始實施,中信戴卡每年將多承擔1.5億~2億美元的關稅。且北美戴卡產能有限,戴卡摩洛哥鋁車輪工廠對於緩解貿易摩擦帶來的衝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近年來,非洲更加註重發展汽車工業,市場前景和發展潛力巨大。已有國際主流汽車廠在摩洛哥等地建廠,這對中信戴卡來說,是不可錯過的客戶資源與發展機遇。

中信集團領導鼓勵中信戴卡將國內已經驗證成功的輕資產運營商業模式運用到此項目中,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和盈利模式創新,提升全球競爭能力。以中信戴卡的品牌、技術、裝備製造、生產管理能力和掌控的市場資源,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的輕資產運營商業模式,將被首次運用到海外項目上,致力於成為“一帶一路”國家項目合作中值得借鑑和推廣的新典範。

2017年9月17日,中信戴卡與摩洛哥工業部簽署項目備忘錄。2018年7月27日,中信戴卡與摩洛哥工業部、財政部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項目計劃分4期完成,到2024年實現全部投產運營,屆時將為摩洛哥提供近1200個工作崗位。中信戴卡將踐行“先予後取,多予少取,必要時做到舍利取義”的價值觀,書寫 “一帶一路”中信製造的新故事,讓五星紅旗在中信製造的海外生產基地高高飄揚。

(編輯 碣石)

* 本文由季節執筆撰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