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物流能否東山再起?

中國郵政物流能否東山再起?

中國郵政物流:何處是歸途?

解筱文

中國郵政物流由郵政寄遞服務和郵政速遞兩部分組成,是中國小件和快遞物流的先驅,為中國快遞物流行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和引領作用,很長時期佔據行業和市場主導地位。

但近十年來,快遞物流業極速發展中,社會物流企業競相盛開。在資本加持之下的一些知名快遞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成完善的產品體系,迸發出較強的競爭能力,從服務時效、質量、價格等方面反超郵政物流,而郵政物流的市場主體地位大為削弱,品牌影響力、消費群體認同感有所降低,整體發展處於緩慢狀態。

處於重要變革時期的中國郵政物流,必須實現戰略轉型,方能突圍,獲得新發展。

中國郵政物流能否東山再起?

郵政物流現實壓力

中國郵政物流起步較早,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貢獻較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常年發揮著快遞國家隊的重要作用。承擔國家使命和國計民生的小件物流服務擔當,助力城鄉經濟發展,特別是服務農村發展,展示了郵政行業作為。

二是建立國際知名的中國郵政快遞企業。形成快遞物流專業化的隊伍,豐富發展郵政業服務生態,解決大量社會就業,確保了行業穩健發展。

三是帶動中國快遞物流行業發展。中國郵政物流在發展壯大中,對中國物流業發展起到重要引領推動作用,郵政物流企業與中鐵快運、民航快遞等共同培養帶動了順豐速遞、德邦快遞等知名快遞快運物流企業,加速快遞物流企業本土化發展,並向國際化延伸,不斷壯大。

但是,放眼今天的快遞快運物流發展,中國郵政物流顯然與其過去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不能同日而語,自身經營發展、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現實問題。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郵政在傳統郵政寄遞業務之外,應市場需要,郵政特快專遞(EMS)開啟中國快遞物流先河,統攬國際、國內快遞業務,享受國家多種優惠政策,成一家之大。即使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民營快遞企業以星火燎原之勢得以快速發展時,1999年郵政快遞市場份額還高達90%以上,是行業內絕對的霸主。

如今,市場格局發生了顛覆性變化,民營企業早已具有絕對市場主導地位。2017年,民營快遞企業業務量市場份額為92.2%,業務收入市場份額為85.6%。據此推算,國有和外資快遞企業業務量僅為7.8%。而其中,國有快遞物流除中鐵快運、民航快遞外,郵政快遞物流的市場份額已降至約5%以下。甚至有媒體報道更低,僅1%。

以郵政快遞物流為主力軍的國有快遞物流企業市場快速萎縮,使得國家郵政局在《2018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不在以快遞業務量作為與民營快遞物流企業進行比較,而是將郵政快遞和普郵的包裹量相加,與民營快遞物流企業進行比較。2018年郵政寄遞服務業務量累計完成237.1億件,同比僅增長0.6%;郵政寄遞服務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68.3億元,同比增長4.2%。把郵政寄遞與郵政快遞的數據綜合起來,與民營物流企業相比,數字更好看些。

故此,該公佈數據顯示:2018年國有、民營、外資企業業務量佔全部快遞與包裹市場比重分別為12.3%、86.2%、1.5%,國有、民營、外資企業業務收入佔全部快遞與包裹市場比重分別為11%、83.6%、5.4%。

由此可見,中國郵政物流佔整個快遞物流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也僅一成。按近年來的郵政物流市場情況分析,2019年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將不足10%,發展情形將更為尷尬,市場危機將進一步加重。

結合內外部環境看中國郵政物流,主要的問題有是歷史負擔較重、體制機制不活、人工成本投入大、資本化運作程度低、承擔的社會使命大、公益服務投入多。

在具體的經營發展中,錯失電商時代興起的戰略機遇,產品和品牌系統創建不到位、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對運力資源的整合利用不夠、經營品質和服務質量不高、物流專業人員流失較多等問題。

中國郵政物流能否東山再起?

郵政物流成王之道

從2013年開始,中國快遞量自92億件起進入增長快車道。2014年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139.6億。4年後的2018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完成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快遞業務收入完成6038.4億元,同比增長21.8%。快遞物流市場基礎增大,市場規模逐步擴展。快遞業頭部企業又紛紛向擁有萬億規模的快運物流市場進軍,快遞快運市場融合“通吃”成為新的競爭現實。

處於新的競爭格局中,對於負重前行的中國郵政物流而言,市場主攻用力明顯不足,不進則退,發展猶如逆水行舟。當務之急,如何提升市場發展規模和競爭能力,是郵政物流需要迫切面對的重要課題。

對此,個人以為,當前主要應該從體制機制創新、平臺化打造、產品整合優化、服務質量提升四個方面進行系統性變革。

中國郵政物流能否東山再起?

第一,從體制機制上創新發展。郵政物流面對的快遞快運業是一個較高開放的市場,必須藉助資本的力量,才能實現企業資源更好的市場溢價,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大經營投入,擴大市場開發,與民營、外資快遞物流企業展開正面競爭。

2019年,郵政EMS將引入戰略投資者,啟動IPO,確保三年內實現上市。這是郵政速遞物流第三次衝刺IPO,前兩次都因材料問題申請未果。所以此次必須抓住機遇,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破解體制難題,倒逼內部發展,主動融入市場,使郵政物流獲得新生。

中國郵政物流能否東山再起?

第二,從戰略上平臺化打造。國家郵政局是快遞業的主管國家部委,從歷史淵源和日常管理中,與郵政物流更緊密,並且國家也給予了很多政策支持。所以,郵政物流必須做強做大做優,不能落民營快遞物流企業太遠。

長期以來,郵政物流戰略發展中過於謹慎和保守,僅將自己作為快遞企業一員,未能更高定位,平臺化打造自我。應該依託中國郵政集團綜合優勢,發揮郵政物流自身獨一無二完善的全國性網點資源優勢,藉助國有運力、倉儲等資源,深度加強與鐵路、公路、民航等運力資源擁有企業整體性合作。

郵政物流應在小件物流基礎上,瞄準快運物流,進白貨領域持續發力,實現快遞快運融合化發展。以運輸和倉配資源經營為重心,聯手中國鐵路總公司所屬的中鐵快運公司開行網絡化、規模化的鐵路快運班列,以社會物流企業為末端斜接,打造國有為本、民營為輔的社會化快運快遞快運物流大平臺,爭取成為該平臺主要操盤者之一。

中國郵政物流能否東山再起?

第三,從產品上整合優化。郵政寄遞服務業務包括函件、包裹、報刊、匯兌等,是郵政的專營業務和重要收入基礎,雖然增長放緩,但市場完全處於主導優勢,並且還有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等,整體收入水平較高。其中,2018年包裹業務量完成2407.6萬件。應該將包裹業務和郵政快遞業務真正合二為一,整體劃分包裝,後臺實現多種政策支持,前臺界面統一服務營銷和經營開發。

要以系統化構建郵政物流產品,減少內部運作中的掣肘,消除消費群體對郵政物流不必要的不良認知,增強對企業的信任度和消費粘度,打造郵政物流品牌新時代新形象。

在這方面,中國郵政物流應該學習借鑑中國鐵路總公司,將普速列車和高鐵列車的運營組織和經營發展,納入統一主體下融合發展,相得益彰,既實現公益服務,更兼顧市場發展需求,深度提升了中國鐵路及中國高鐵的品牌價值,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

中國郵政物流能否東山再起?

第四,從服務上狠下功夫。郵政物流在通過體制機制優化、加快平臺化構建、實現產品整合優化的同時,最主要的是要對標國內外優秀快遞物流企業,抓住人員增收和科技增效兩個重要手段,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水平。

要積極探索採取多種用工方式,解決人工成本支出高而員工工作效率質量不高、員工平均收入低等問題,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確保物流基礎性人才隊伍穩定發展,實現員工的價值成長髮展,從人的因素方面儘可能解決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

此外,進一步採用現代科技和產品,加強物流技術的研發應用,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要求,破解物流發展社會痛點問題,提升物流集約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物流需求。

本文主要內容以題為《中國郵政物流何日重返行業巔峰》刊於2019年5月29日《中國水運報》。

解筱文:戰略學者。主評時政、商業、鐵路、文化。微信公眾號:zgmjply(中國民間評論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