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麼努力,為什麼走不出焦慮?'

"

前兩天,我問讀大三的表弟,“考研準備地怎樣了?”他說研究生不好考,他還要考慮一下。

一年前,他斬釘截鐵地告訴了全家他的考研計劃,並熱情地問了我一些考研的細節,本以為他已經著手準備,借上專業課的時間,好好鞏固所學。可沒想到,直到現在,他還停留在考慮階段。

這就像做了一個決定,還沒開始,已經結束。

說好的早起,晚上刷抖音微博到凌晨,第二天的早起只能作罷。說好的讀書,噹噹網下單下了一摞,取回來後沒翻兩頁又束之高閣。說好的鍛鍊,衣服跑鞋準備到位,沒跑兩天就以腳痛為由偃旗息鼓……

間歇性計劃,持續性偷懶。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常態。許多人都停留在思考計劃階段,永遠不會付出實踐與行動。每天都在說自己迷茫焦慮,可永遠在原地踏步。

"

前兩天,我問讀大三的表弟,“考研準備地怎樣了?”他說研究生不好考,他還要考慮一下。

一年前,他斬釘截鐵地告訴了全家他的考研計劃,並熱情地問了我一些考研的細節,本以為他已經著手準備,借上專業課的時間,好好鞏固所學。可沒想到,直到現在,他還停留在考慮階段。

這就像做了一個決定,還沒開始,已經結束。

說好的早起,晚上刷抖音微博到凌晨,第二天的早起只能作罷。說好的讀書,噹噹網下單下了一摞,取回來後沒翻兩頁又束之高閣。說好的鍛鍊,衣服跑鞋準備到位,沒跑兩天就以腳痛為由偃旗息鼓……

間歇性計劃,持續性偷懶。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常態。許多人都停留在思考計劃階段,永遠不會付出實踐與行動。每天都在說自己迷茫焦慮,可永遠在原地踏步。

我那麼努力,為什麼走不出焦慮?

焦慮迷茫已成常態

01

古人云“三思而後行”,現代人在“思”上所花的功夫,已經大大超乎我們的意料。

當問到一人之前所承諾的事情時,他基本都會說“還在準備階段”,“還沒有準備好”,“還在等待時機”。當你在問他時,可能已經夭折在搖籃裡。

“思”字,由“田”和“心”組成;古代以自然經濟為主,農民思考的問題都是如何務農,如何經營田地才能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

“田”字暗指農作物的生長,它是由時令,節氣所左右的;很大程度上它的結果都是可控的,可預測的。這表示在“三思而後行”中,思考的事情,應該是指通過思考,能夠想清楚的事情。

但現在,很多事情是想不清楚的。

信息大爆炸,知識飛速增長,生活節奏加快,自己要如何?未來會如何發展?基本都是不可控,無統一標準的問題。

所以單靠“思”,已經無法解決問題,而是應該邊行動邊思考邊調整。+

"

前兩天,我問讀大三的表弟,“考研準備地怎樣了?”他說研究生不好考,他還要考慮一下。

一年前,他斬釘截鐵地告訴了全家他的考研計劃,並熱情地問了我一些考研的細節,本以為他已經著手準備,借上專業課的時間,好好鞏固所學。可沒想到,直到現在,他還停留在考慮階段。

這就像做了一個決定,還沒開始,已經結束。

說好的早起,晚上刷抖音微博到凌晨,第二天的早起只能作罷。說好的讀書,噹噹網下單下了一摞,取回來後沒翻兩頁又束之高閣。說好的鍛鍊,衣服跑鞋準備到位,沒跑兩天就以腳痛為由偃旗息鼓……

間歇性計劃,持續性偷懶。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常態。許多人都停留在思考計劃階段,永遠不會付出實踐與行動。每天都在說自己迷茫焦慮,可永遠在原地踏步。

我那麼努力,為什麼走不出焦慮?

焦慮迷茫已成常態

01

古人云“三思而後行”,現代人在“思”上所花的功夫,已經大大超乎我們的意料。

當問到一人之前所承諾的事情時,他基本都會說“還在準備階段”,“還沒有準備好”,“還在等待時機”。當你在問他時,可能已經夭折在搖籃裡。

“思”字,由“田”和“心”組成;古代以自然經濟為主,農民思考的問題都是如何務農,如何經營田地才能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

“田”字暗指農作物的生長,它是由時令,節氣所左右的;很大程度上它的結果都是可控的,可預測的。這表示在“三思而後行”中,思考的事情,應該是指通過思考,能夠想清楚的事情。

但現在,很多事情是想不清楚的。

信息大爆炸,知識飛速增長,生活節奏加快,自己要如何?未來會如何發展?基本都是不可控,無統一標準的問題。

所以單靠“思”,已經無法解決問題,而是應該邊行動邊思考邊調整。+

我那麼努力,為什麼走不出焦慮?

“思”=“田”+"心“”


02

我就是個真實的例子。

前段時間,我頭髮快掉光了,就是因為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工作已經有2年,但是我感覺我在工作中沒有絲毫的成長,每天被工作佔據了大量的時間,卻對自己的未來一片迷茫:我到底要做什麼?為什麼我沒有進步?我的優勢是什麼?這些問題如魔咒一樣在我的耳邊轟轟作響。

我一有空就思考,但是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我開始看書,希望在書中尋找到答案,結果依然不理想。我向他人求助,他們說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放在我身上,我卻覺得沒有任何實用性價值,只是獲得一點心理安慰而已。在這樣前前後後折磨了兩個月後,頭髮掉地很快,可還是沒有任何結果。

我決定放棄,因為我感覺我的腦袋要爆炸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領導讓我去參加四川省創新創業培訓課程,最初擔心所授課程受影響,也不知道去參加後會面臨什麼問題,想要放棄。但突然想去接觸一下新環境,所以我決定去試一下。我非常感謝我的這次嘗試。它開啟了我的新生活。

在這次培訓中,我瞭解了一個全新的領域:職業生涯規劃。因為對這個領域的好奇,我關注了古典老師,閱讀了《拆掉思維的牆》、《躍遷》等一系列關於成長的書籍。書籍的內容給了我很多不一樣的觀點,也讓我對我現在的職業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分析。

隨後我報名參加了一個新精英的線上課程,在這個培訓中主動報名做小組長,試著去做運營,督促組員完成任務。搞笑地是,還被組員認為是托兒。在小組中,我認識了不同地方,不同行業的人,他們都特別優秀,他們給我很多全新的觀點。

從參加培訓,到不斷學習,現在已過四個月,卻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事情對你產生影響,你是完全無法預料到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從這件事情,我也明白單純的“思”已經不適合現在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而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邊行動邊思考邊調整。

根據科學研究,我們的大腦有一定惰性,很多時候不願深入思考一些讓我們感覺到痛苦的事情。這個時候,就更需要用行動去推動思考。在行動中去找尋更多答案,並整合之前所思內容,達到頓悟。

當然,可能行動的結果不盡如意。但是通過思考,我們能夠及時找出問題,進行調整。每一次的“行動—思考—調整”形成一個閉環,為下一次的行動做下準備。

當你想通過“思考推動行動”時,可能會久久卡在“思考”環節,永遠無法進入下一環節,這對心力和勇氣都是一種考驗。

"

前兩天,我問讀大三的表弟,“考研準備地怎樣了?”他說研究生不好考,他還要考慮一下。

一年前,他斬釘截鐵地告訴了全家他的考研計劃,並熱情地問了我一些考研的細節,本以為他已經著手準備,借上專業課的時間,好好鞏固所學。可沒想到,直到現在,他還停留在考慮階段。

這就像做了一個決定,還沒開始,已經結束。

說好的早起,晚上刷抖音微博到凌晨,第二天的早起只能作罷。說好的讀書,噹噹網下單下了一摞,取回來後沒翻兩頁又束之高閣。說好的鍛鍊,衣服跑鞋準備到位,沒跑兩天就以腳痛為由偃旗息鼓……

間歇性計劃,持續性偷懶。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常態。許多人都停留在思考計劃階段,永遠不會付出實踐與行動。每天都在說自己迷茫焦慮,可永遠在原地踏步。

我那麼努力,為什麼走不出焦慮?

焦慮迷茫已成常態

01

古人云“三思而後行”,現代人在“思”上所花的功夫,已經大大超乎我們的意料。

當問到一人之前所承諾的事情時,他基本都會說“還在準備階段”,“還沒有準備好”,“還在等待時機”。當你在問他時,可能已經夭折在搖籃裡。

“思”字,由“田”和“心”組成;古代以自然經濟為主,農民思考的問題都是如何務農,如何經營田地才能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

“田”字暗指農作物的生長,它是由時令,節氣所左右的;很大程度上它的結果都是可控的,可預測的。這表示在“三思而後行”中,思考的事情,應該是指通過思考,能夠想清楚的事情。

但現在,很多事情是想不清楚的。

信息大爆炸,知識飛速增長,生活節奏加快,自己要如何?未來會如何發展?基本都是不可控,無統一標準的問題。

所以單靠“思”,已經無法解決問題,而是應該邊行動邊思考邊調整。+

我那麼努力,為什麼走不出焦慮?

“思”=“田”+"心“”


02

我就是個真實的例子。

前段時間,我頭髮快掉光了,就是因為遇到了棘手的事情。工作已經有2年,但是我感覺我在工作中沒有絲毫的成長,每天被工作佔據了大量的時間,卻對自己的未來一片迷茫:我到底要做什麼?為什麼我沒有進步?我的優勢是什麼?這些問題如魔咒一樣在我的耳邊轟轟作響。

我一有空就思考,但是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答案。我開始看書,希望在書中尋找到答案,結果依然不理想。我向他人求助,他們說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放在我身上,我卻覺得沒有任何實用性價值,只是獲得一點心理安慰而已。在這樣前前後後折磨了兩個月後,頭髮掉地很快,可還是沒有任何結果。

我決定放棄,因為我感覺我的腦袋要爆炸了。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領導讓我去參加四川省創新創業培訓課程,最初擔心所授課程受影響,也不知道去參加後會面臨什麼問題,想要放棄。但突然想去接觸一下新環境,所以我決定去試一下。我非常感謝我的這次嘗試。它開啟了我的新生活。

在這次培訓中,我瞭解了一個全新的領域:職業生涯規劃。因為對這個領域的好奇,我關注了古典老師,閱讀了《拆掉思維的牆》、《躍遷》等一系列關於成長的書籍。書籍的內容給了我很多不一樣的觀點,也讓我對我現在的職業有了一定的認識和分析。

隨後我報名參加了一個新精英的線上課程,在這個培訓中主動報名做小組長,試著去做運營,督促組員完成任務。搞笑地是,還被組員認為是托兒。在小組中,我認識了不同地方,不同行業的人,他們都特別優秀,他們給我很多全新的觀點。

從參加培訓,到不斷學習,現在已過四個月,卻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事情對你產生影響,你是完全無法預料到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從這件事情,我也明白單純的“思”已經不適合現在我們要解決的問題,而我們要做的應該是邊行動邊思考邊調整。

根據科學研究,我們的大腦有一定惰性,很多時候不願深入思考一些讓我們感覺到痛苦的事情。這個時候,就更需要用行動去推動思考。在行動中去找尋更多答案,並整合之前所思內容,達到頓悟。

當然,可能行動的結果不盡如意。但是通過思考,我們能夠及時找出問題,進行調整。每一次的“行動—思考—調整”形成一個閉環,為下一次的行動做下準備。

當你想通過“思考推動行動”時,可能會久久卡在“思考”環節,永遠無法進入下一環節,這對心力和勇氣都是一種考驗。

我那麼努力,為什麼走不出焦慮?

閉環:行動-思考-調整

03

趙麗穎在《星空演講》中提到,當開始行動的時候,你就會想著把這個事情做好,一心一意地想著把這個事情做好,行動的力量勝過一切。

周圍無數的人告訴你,你不行。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你會懷疑自己不行。“三思”只是給予他人和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懷疑你的決定。

“一鼓作氣,再而衰,衰而竭”,你在思考中沉浸的每一秒,都在錯失機會。你在思考中沉浸的每一秒,都是喪失勇氣。你在思考中沉浸的每一秒,都是阻礙你行動的絆腳石。

當你迷茫的時候,困惑的時候,想不清楚未來會給你帶來什麼的時候,走出去,先行動起來,邊行動邊思考邊調整,就如克里斯·加德納在《當幸福來敲門》中所說“你想得到一樣東西,你要踏前一步,實現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