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代練不適合中國女排,聯賽職業化程度低,還是有點連累國家隊

以賽代練不適合中國女排,聯賽職業化程度低,還是有點連累國家隊

世界女排聯賽總決賽在南京打響已有數日,在比賽正式開打之前,對於中國女排派出的安家傑為教練員和二組隊員14人蔘賽,一時之間引起了球迷們的熱議,支持和反對的意見那是相當不少。中國女排對陣土耳其女排賽前,央視排球記者崔嘉對前國家隊球員惠若琪進行了採訪,惠若琪發表了自己的深刻見解,她認為中國女排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備戰八月初的奧運會資格賽,而歐美球員常年征戰各大聯賽,非常適應以賽代練的訓練模式。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不愧是有過八年國家隊經歷的人,她還是非常最瞭解郎導和中國女排。

以賽代練不適合中國女排,聯賽職業化程度低,還是有點連累國家隊

中國女排從地方隊開始,不管是少年隊、青年隊還是成年隊,一直都是走一條大運動量、長時間的集訓道路,特別是進攻環節,二傳和場上五個攻手要想配合默契,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和訓練量做保證,否則就會出現二傳與攻手配不上的情況,看似是二傳的球傳低了或者是高了,但其實位置誤差就是平時的訓練沒練到家,最終導致二傳和攻手的傳配不能人球合一。

以賽代練不適合中國女排,聯賽職業化程度低,還是有點連累國家隊

國家隊的隊員訓練根基源自地方隊,這說明我們的職業化水平還不夠。很多人評價中國的排球聯賽可謂是偽職業聯賽,除了有贊助商以外,在訓練管理這方面還是沿用之前的模式,依靠俱樂部教練寫的訓練計劃,天天按照計劃一步步進行,教練讓練什麼就被動地訓練什麼,一天不練技術就生疏,兩天不練就配不上,慢慢地人人跟著教練節奏走,自己的短板就會顯得越來越薄弱,且得不到補強。好多隊員到了國家隊還在補課。

以賽代練不適合中國女排,聯賽職業化程度低,還是有點連累國家隊

不光是中國女排,亞洲的日本女排和泰國女排都是走常年集訓的模式,也跟亞洲人種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關係,身高普遍偏矮,身材又不如歐美球員壯實,力量又先天不足,在身體條件普遍落後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更多的集訓來強化彼此之間的默契,練好一傳、做好串聯和爭取打快,以來突破歐美高大球員的攔網。據瞭解亞洲各隊平均明天訓練時間在八小時左右,甚至是比這還多,大運動量訓練容易造成傷病過多,縮減壽命。

以賽代練不適合中國女排,聯賽職業化程度低,還是有點連累國家隊

歐美強隊的運動員就不一樣了,她們穿梭於各大聯賽,土耳其、意大利、巴西和俄羅斯聯賽職業化程度高,球員訓練全靠自覺,俱樂部賽程也比較漫長,慢慢的形成和帶動了一種適應能力強的氛圍,用以賽代練提高自身技術和團隊配合的默契。二傳一個球傳倒三角,攻手可以利用手上技術去彌補,而不是等著送失誤。由於歐美強隊許多大牌球員常年征戰聯賽,國家隊集訓時間很短,所以就要靠更多的比賽來加強磨合,這就是總決賽為什麼其餘五隊都來了主力,而中國女排閉門訓練,主力不參賽的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本人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