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史記·李可染傳

中國歷史 李可染 史記 國畫 章黃國學 2017-04-12

今史記·李可染傳

文/王一舸

李可染,江蘇徐州人。初名永順。家世微寒,父為庖廚。稍長,入徐州“吳氏兄弟小學”,有畫能,畫師王琴舫異之,贈名“可染”,蓋取“孺子可教,素質可染”之義也。又從錢食芝,習“四王”山水。

今史記·李可染傳

民國十二年(1923年),入上海美術專業學校普通師範科,時校長劉海粟。可染以“四王”山水畢業。旋歸徐州為教師。後間與北伐軍政治宣傳,數月乃還。

民國十八年(1929年),可染應考西湖國立藝術院研究部研究生。林風眠主其事,考題中有油畫一項,可染向不能,同室張眺知之,教可染油畫技。及榜發,可染有名而張眺未登,可染乃具陳狀於風眠,風眠嘉其事,並錄眺。可染從林風眠、克羅多(Andre Claouodot)習西畫法,並參研史論。可染與眺二人客居岳墳西小庵樓上。每日挑燈夜讀,扺掌相論,魯迅及蘇俄文藝之說,於時知也。而西洋古今藝事,亦聞焉。同年,眺等立“一八藝社”,可染與其事,又二年,“一八藝社”為大展,魯迅作序引文,可染名亦稍聞。張眺本為共產黨員,“一八藝社”向持左翼,不為國府所樂,未幾迫解。會眺等皆縲紲,可染亦牽及。風眠本欲留可染任教,因生此變,不能。乃遺可染六十銀元,使避禍。後張眺為“左聯”領導(黨團書記),旋歸蘇區。又二年,留守根據地遊擊,以肅反故,錯殺焉。

今史記·李可染傳

李可染 牧牛圖

可染歸徐州,數為展覽,聲言抗日。可染總其事,作宣傳畫皆巨幅。其中呼號吶喊之狀,皆神擬珂羅惠支版畫。而家國之痛,在在於幅間。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盧溝橋事變起。年末,日軍迫徐州。可染遁西安。翌年,至武漢,入政治部第三廳美術科。時郭沫若總其事,蓋為抗戰宣傳也。武漢旋不保,可染乃與眾人輾轉長沙、衡陽、桂林、貴陽。山水艱辛,終至重慶。先是,可染好戲曲,娶蘇少卿女娥。國變時,娥至上海學畫,明年亡故。國破家亡,生身飄蕩,可染之謂也。可染亦日傾力於抗日文宣,暫歇生身之憂而已。

可染醇厚,時林風眠以欲奔之過,為世人詆諆。傾軋之下,風眠索居於金剛坡倉庫中,屋宇蔽陋,衣食敝餒。可染往詣,見之慘然。時徐悲鴻聲名鼎盛,初賞可染。未幾,可染畫展揭幕。悲鴻盛服以至,乍見風眠著敝服亦至。悲鴻初訝甚,復赴風眠前,與握手,更言他日可會宴雲。可染果置局邀悲鴻、風眠。可染側座叨陪而已。二人相語甚洽。悲鴻與風眠素不相能,雖置一飯,猶僅此爾。而可染誠厚,其事大類如此。

今史記·李可染傳

李可染指導水墨動畫 《山水情》

既在重慶日久,以國府多忌,人事數猜。可染乃專致水墨。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可染入重慶國立藝專教國畫。其水墨人物,為時人所贊。老舍、郭沫若、傅抱石之屬,或屬文或賦詩,皆賞其作也。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可染與鄒佩珠結袂。佩珠有雕塑之能,人民英雄紀念碑之制,佩珠與焉。故與可染知音,二人相契,為世美談。

洎日本戰敗。徐悲鴻重歸北平,邀可染為北平國立藝專教師。可染從焉。民國三十八年(1947年),悲鴻引見可染,拜齊白石、黃賓虹為師。可染從白石十年,庶得斯理,更整字貌。而可染山水之法,自賓虹筆下來處尤多。

今史記·李可染傳

李可染與恩師齊白石

國朝初立,建中央美院。悲鴻為院長,可染亦列於教席。

國朝五年(1954年),可染與張仃、羅銘至江南作水墨寫生。此事乃國畫一大轉捩也。

山水畫舊有寫生者,北苑營丘,雖或未書其曝野餐露,要之審于山石草木,自不同於畫譜。公望雲林,雖自造筆意,亦寓景寫真。明清以降,率皆足不出斗室,目不超案前,自言胸中有丘壑,心裡自成竹。實本本相因,陳陳守舊。筆下雖有山水竹石雲光溪草,率多寫意,未嘗對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流弊積久,雖亦展經脈,故舍自然也。

可染諸人南下寫生三月餘,歷太湖、姑蘇、海上、臨安,富春江、黃山諸勝。歸巡所成,海內喧然。是故深味體察,客目從真。寄筆墨於瞬息雲影之間,辨纖毫以千山萬壑之異。可染諸人之功,譬於印象派之於油畫,不為過也。

今史記·李可染傳

1954年在黃山寫生

國朝七年(1956年),可染與門生黃潤華,自春南下,深秋方回。計有八月。壯遊二萬里。自江南而至川峽。師徒二人,或眠船聽雨,或循車為住。或宿站驛,或止荒店,村家夜宿,以至澡堂夜鋪,就簡隨投,復跋涉山水崎嶇之中,攀撐巖壑嶒崚間。負紙攜板,挎筆纏墨,羈旅塵煙,備極辛苦,惟為寫生。歸至家門,佩珠幾不識,以為乞丐雲。於是於中央美院作寫生展,更驚天下。

明年,訪東德。可染作“麥森教堂”一畫,蓋以中國筆墨神韻寫西洋風物,復能深其神,開前人之莫能者,啟後人之拳志。此作亦可謂古今名畫也。可染之訪德,正逢其時,時國中“反右”。其諸同儕,率皆遭劫,而可染獨能於此有成,人皆謂有神助。

今史記·李可染傳

李可染 麥森教堂

此後數年,可染多奔走九州間。國朝十三年(1962年)至桂林,國朝十四年至廣東(1963年)。雖奔波辛勞,猶能避禍。至“文革”前,運動迭出,餓殍萬里,家國毀敗,民不聊生。尤其同仁,皆為懲整,或每日列班,與家人擁泣,往往死生契闊,在平常之間。可染猶於北戴河及廣東諸所,作“萬山紅遍”等。其作以一山全景,而為逆光色。層層墨彩,備極厚重。筆墨千萬之變,皆在巍峨一體之中,忽然明水,照耀心目。中國畫之能運光影,寫晴陰,可染正為宗門。雖然,前有龔賢稍涉於此,而可染故融化中西,蘊於筆墨之間,如獨立大廈。言與行一,此“萬山紅遍”可見也。初,可染作“萬山紅遍”,為權貴喜,極褒揚之。謂今國朝美術,當如是。可染欣喜,更作數幅,為人指誚。遂止,不願妄筆。

今史記·李可染傳

李可染 萬山紅遍

至“文革”,可染亦為抄家,系入“牛棚”。其作亦冠諸罪名。時不使可染作畫,而可染除作畫拉胡琴,實無他能。性又戇厚。復使入食堂分饅頭,可染掰之不能均。學生詈罵之,謂其笨伯,手如熊掌云云。可染委屈不能堪。時黃永玉與可染同發配,素親可染,以鋸條為制小刀,比量以下,方解其困。

國朝二十二年(1971年),可染等以國務故,歸調北京作賓館畫。可染大喜,忘寢食以面壁。而其所作,蓊鬱厚重,分明光暗,皆踐主張。邪人或非之曰“何其‘江山如此多黑’。”覆上綱線,以其民族飯店所作“灕江”為“黑畫”,批判不絕。另,國朝初建時,可染不勝欣喜,日倡言國畫革命之說。更於《美術》創刊號中專撰文論其主張。至“文革”時,此皆以罪狀對之。可染因之心神俱摧。數月後,竟以血壓不調失語,與家人唯作蚓蛇筆談。

今史記·李可染傳

李可染 灕江

“文革”終,可染復與眾人為巨幅畫。雖所畫無非山水名勝,革命聖地。而可染猶持己念,為“黑畫”不輟。甚愈畫愈黑。至若縱詩情於墨韻,則益精熟。筆下蒼潤幽靉,風雨象生,煙雲冪冪,雲光沉浮,皆出目所寓而出於心。

自八十年代,可染名照九州,天下尊為泰斗。而人書俱逸,更趨高境。常捐畫作於公益,不以金谷為意。國朝四十年(1989年),有學生求捐於可染,可染欣然命筆。是年秋冬,可染伸其手與佩珠雲:“此手得矣,畫不壞畫矣。”貌欣欣有得色。十一月,美術館林風眠大展開幕,時人心肅然,展廳冷清,可染與佩珠贈大花籃。上書贈語,盡弟子之心意。十二月,忽有來人問可染捐畫之事,並論當時之狀。後,可染於十二月五日以心疾辭世,年八十二。

今史記·李可染傳

贊曰

可染性至厚,上奉師長,下德後學。溫柔敦厚,穆然君子。其為藝刻求為新,融合中西,深索精神。獨立面貌,砌立巨廈。膽氣之巨,知行之迅疾,令人訝然。而其生平則求靜,有致千山萬壑於止水明湖之能。天亦遂人,不使摧折。可染亦不張以秀木,惟以苦學頑石自稱。蓋亦寓雖風雨而不能摧其志也。而以可染終前對掌所云,若再假年月,或更有建瓴乎?或然也。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今史記·李可染傳

文章作者:王一舸,編劇、專欄作家、崑曲作家。

今史記·李可染傳

今史記·李可染傳

欄目主持人:孟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文學博士,從事訓詁學、《說文》學研究,章黃國學主編。

今史記·李可染傳

特別鳴謝: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敦和基金會

今史記·李可染傳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梅茹瑜 高銘婉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