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發展歷程

中國歷史 努爾哈赤 雍正 歷史 莫力達瓦 2017-04-19

一、概述

達斡爾族人的先民分佈於外興安嶺以南至黑龍江北岸的河谷地帶。17世紀中葉以後逐步遷到嫩江流域、呼倫貝爾、愛輝及新疆等地。17世紀前,達斡爾族已結成村落,聚族而居。漁獵業是傳統的生產活動。南遷後農業迅速發展。1947年達斡爾農區進行土地改革,牧區實行牧場公有、放牧自由。1952年開始建7個達斡爾民族鄉,1958年8月15日在內蒙古建建立自治旗。

二、江北時代

17世紀以前,達斡爾族在黑龍江北岸時,已結成村落,聚族而居,有雅克薩、多金、鐸陣、阿薩金、兀庫爾、吳魯蘇穆丹等堅固設防的木城,是當地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民族之一。

達斡爾族——發展歷程

三、後金統治

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次年即征服黑龍江中游薩哈連部,取其11寨,以後相繼征服自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以東全部外興安嶺以南地區,原屬明朝奴兒干都司各衛所全改屬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

達斡爾族——發展歷程

四、避俄內遷

順治元年1644清兵入山海關後,無力顧及入侵的沙俄殖民者,達斡爾與鄂溫克、鄂倫春等族人民陸續從江北內遷。清廷把遷至嫩江流域的達斡爾族居民編為杜博淺、莫爾丁、訥莫爾3個“扎蘭”隊,由理藩院管轄。

達斡爾族——發展歷程

五、布特哈八旗

雍正九年1731,清廷又將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按姓氏為布特哈八旗,設副都統銜總管管轄,其中達斡爾原來的3個“扎蘭”,分別編為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為便於統治達斡爾族人民,清朝統治者任命該族一些上層人物為佐領,其中少數還擢升為將軍、都統、辦事大臣等,逐漸使他們形成為本族內部的統治階級。

達斡爾族——發展歷程

六、抗俄保家

達斡爾族人素以勇敢善戰著稱。17世紀中葉,沙俄殖民者侵入黑龍江流域時,達斡爾族人民進行了頑強抵抗,受到清廷的讚賞。

清朝統治的200多年間中,多次徵調達斡爾人民戍邊,遠達新疆,使該族人口和生產發展受到影響。

八旗的建立,加速了達斡爾族社會逐步封建化的過程,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和物資上的交流,密切了達斡爾族同漢族、滿族人民的聯繫。

達斡爾族——發展歷程

七、東北淪陷時期的達斡爾族

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地區以後,於1932年分別成立興安東省和興安北省。兩省省長和省公署各廳廳長及所轄各旗旗長主要由達斡爾族和當地少數民族擔任。同時,在兩地組建興安警備軍,也主要由達斡爾族和蒙古族擔任高級軍職和司令官。雖擔任了官職,但實權則掌握在日本參事官和日本人擔任的副職手裡。為了加強其殖民統治,日本侵略者駐重兵於海拉爾,並在海拉爾、興安嶺修築眾多軍事要塞。加緊了對各民族同胞的奴役和迫害,但是有壓迫就有反抗,達斡爾族的一些愛國志士投入了抗日救國的正義鬥爭。

達斡爾族——發展歷程

八、新中國時期的達斡爾族

1946年1月解放,成立布西旗,歸嫩江省二行署管轄。同年3月又改稱莫力達瓦旗,劃歸納文慕仁盟管轄。

1949年4月,將巴彥旗併入莫力達瓦旗。

1958年8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實現了民族區域自治,歸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管轄。

1969年4月,劃歸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領導。

1979年7月,劃歸內蒙古自治區,歸呼倫貝爾市管轄至今

達斡爾族——發展歷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