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詩集》(完整版)原文、註解、譯文:千古名篇,一定背下來

中國歷史 蘭亭 王羲之 東晉 中國古代史 青梅煮酒論國學 2018-12-06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取捨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詩集》(完整版)原文、註解、譯文:千古名篇,一定背下來

【作者小傳】王羲之(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初為祕書郎,庾亮請為徵西參軍,累遷長史,拜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徵為吏部尚書,不就,授護國將軍,遷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晚年稱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釣為樂。卒贈金紫光祿大夫。有詩文集十卷。清人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稱其書札有遠見卓識,'誠東晉君臣之良藥';贊其'蘭亭詠詩,韻勝金谷'。於此可見王羲之文學成就。又以擅長書法名世,草隸尤精,筆勢飄若浮雲,矯若遊龍,論者評為古今之冠。他所創作和書寫的《蘭亭集序》,既是書苑珍品,也是文壇傑作,千百年來向為人所盛讚和傳頌。

【題解】浙江紹興西南渚山上的蘭亭,周圍環境優美,風景宜人。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名士謝安、孫綽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獻之等四十一人宴集於蘭亭,飲酒賦詩,各抒懷抱。羲之除賦詩二首外,事後併為詩集寫了這篇序。序文生動而形象地記敘了這次集會的盛況和樂趣,抒發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暫的感慨。在玄學盛行、崇尚清談的東晉,王羲之能反對'虛談廢務,浮文妨要'(《世說新語·言語》),可謂獨標一幟。本文斥老莊'一死生'、'齊彭殤'為'虛誕'、'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虛度歲月的積極進取意向。南朝初期,雕辭琢句的駢文已逐漸風行,這篇序文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自闢蹊徑,敘事狀景,清新自然,抒懷寫情,樸實深摯,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一致。

【註釋】

[1]永和:晉穆帝年號,345-356年。

[2]會(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蘇東南部一帶地方。山陰:今浙江紹興。

[3]修禊(xì細):古代習俗,於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遊春活動。

[4]群賢:指謝安等與會的名流。

[5]少長:指王凝之等九位與會的本家子弟。

[6]流觴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

[7]俯仰一世:很快地過了一生。俯仰,低首抬頭之間,形容時間短暫。

[8]晤言:面對面談話。《晉書·王羲之傳》、《全晉文》均作'悟言',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亦通。

[9]放浪形骸之外:行為放縱不羈,形體不受世俗禮法所拘束。

[10]趣舍:同'取捨'。

[11]老之將至: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12]死生亦大矣:語出《莊子·德充符》。

[13]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語出《莊子·德充符》:'以死生為一條。'又《莊子·大宗師》:'孰知生死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為友矣。'

[15]齊彭殤:把高壽的彭祖和短命的殤子等量齊觀。彭,彭祖,相傳為顓頊帝的玄孫,活了八百歲。殤,指短命夭折的人。《莊子·齊物論》:'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

【譯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集會,舉行禊飲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無不到會,老少濟濟一堂。蘭亭這地方有崇山峻嶺環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映襯在左右,引溪水為曲水流觴,列坐其側,即使沒有管絃合奏的盛況,只是飲酒賦詩,也足以令人暢敘胸懷。這一天,晴明爽朗,和風習習,仰首可以觀覽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眾多的物類,縱目遊賞,胸襟大開,極盡耳目視聽的歡娛,真可以說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人們彼此親近交往,俯仰之間便度過了一生。有的人喜歡反躬內省,滿足於一室之內的晤談;有的人則寄託於外物,生活狂放不羈。雖然他們或內或外的取捨千差萬別,好靜好動的性格各不相同,但當他們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於一時,感到欣然自足時,竟然都會忘記衰老即將要到來之事。等到對已獲取的東西發生厭倦,情事變遷,又不免會引發無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歡欣,很快就成為歷史的陳跡,人們對此尚且不能不為之感念傷懷,更何況人的一生長短取決於造化,而終究要歸結於窮盡呢!古人說:'死生是件大事。'這怎麼能不讓人痛心啊!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的感慨,其緣由竟像一張符契那樣一致,總難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嘆一番,不過心裡卻弄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我當然知道把死和生混為一談是虛誕的,把長壽與夭亡等量齊觀是荒謬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處。所以我要列出到會者的姓名,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儘管時代有別,行事各異,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動因,無疑會是相通的。後人閱讀這些詩篇,恐怕也會由此引發同樣的感慨吧。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蘭亭詩集》(完整版)原文、註解、譯文:千古名篇,一定背下來

1、右將軍令稽內史王羲之

代謝鱗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迺攜齊契。散懷一丘。

悠悠大象運。輪轉無停際。陶化非吾因。去來非吾制。宗統竟安在。即順理自泰。有心未能悟。

適足纏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遙良辰會。三春啟群品。寄暢在所因。仰望碧天際。俯瞰綠水濱。

寥朗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靡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親。猗與二三子。

莫匪齊所託。造真探玄根。涉世若過客。前識非所期。虛室是我宅。遠想千載外。何必謝曩昔。

相與無相與。形骸自脫落。鑑明去塵垢。止則鄙吝生。體之固未易。三觴解天刑。方寸無停主。

矜伐將自平。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餘馨。取樂在一朝。寄之齊千齡。

合散固其常。脩短定無始。造新不暫停。一往不再起。於今為神奇。信宿同塵滓。誰能無此慨。

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

2、司徒謝安

伊昔先子。有懷春遊。契此言執,寄傲林丘。

森森連嶺。茫茫原疇。迥霄垂霧,凝泉散流。

相與欣佳節。率爾同褰裳。薄雲羅物景,微風翼輕航。

醇醪陶元府,兀若遊羲唐。萬殊混一象,安復覺彭殤。

3、司徒左西屬謝萬

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蘿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響。條鼓鳴音。元萼咄潤,飛霧成陰。

司冥卷陰旗。句芒舒陽旌。靈液被九區。光風扇鮮榮。

碧林輝雜英,紅葩擢新莖。翔禽撫翰遊。騰鱗躍清泠。

4、左司馬孫綽

春詠登臺。亦有臨流。懷彼伐木。肅此良儔。修竹蔭沼。旋瀨榮丘。穿池激湍。連濫觴舟。

流風拂枉渚。停雲蔭九皋。鶯語吟脩竹。遊鱗戲瀾濤。

攜筆落雲藻。微言剖纖毫。時珍豈不甘。忘味在聞韶。

5、行參軍徐豐之

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尚想嘉客。希風永嘆。

清鄉擬絲竹,班荊對綺疏。零觴飛曲津。歡然朱顏舒。

6、前餘姚令孫統

茫茫大造。萬化齊軌。罔悟元同。競異摽旨。

平勃運謀。黃綺隱几。凡我仰希。期山期水。

地主觀山水。仰尋幽人蹤。回沼激中逵。疏竹間修桐。

迴流轉輕觴,冷風飄落鬆。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峰。

7、王凝之

荘浪濠津。巢步潁湄。冥心真寄。千載同歸。

細縕柔風扇,熙怡和氣淳。駕言興時遊。逍遙映通津。

8、王肅之

在昔暇日。味存林嶺。今我斯遊。神怡心靜。

嘉會欣時遊。豁爾暢心神。吟詠曲水瀨。淥波轉素鱗。

9、王彬之

丹崖竦立。葩藻映林。淥水揚波。載浮載沉。

鮮葩映林薄。遊鱗戲清渠。臨川欣投釣。得意豈在魚。

10、王徽之

散懷山水。蕭然忘羈。秀薄粲穎。疏鬆籠崖。

遊羽扇霄。鱗躍清池。歸目寄歡。心冥二奇。

先師有冥藏。安用羈世羅。未若保衝真。齊契箕山阿。

11、陳郡袁嶠之

人亦有言。意得則歡。嘉賓既臻,相與遊盤。微音迭詠。馥焉若蘭。苟齊一致。遐想揭竿。

四眺華林茂。俯仰晴川渙。激水流芳醪。豁爾累心散。

遐想逸民軌。遺音良可玩。古人詠舞雩,今也同斯歡。

已上十一人,各成四言五言詩一首。

12、散騎常侍郗曇

溫風起東谷,和氣振柔條。端坐興遠想,薄言遊近郊。

13、前參軍王豐之

肆眄巖岫,臨泉濯趾,感興魚鳥,安茲幽峙。

14、前上虞令華茂

林榮其鬱,浪激其隈。泛泛輕觴,載興載懷。

15、穎川庾友

馳心域表,寥寥遠邁。理感則一,冥然元會。

16、鎮軍司馬虞說

神散宇宙內,形浪濠梁津。寄暢須臾歡,尚想味古人。

17、群功曹魏滂

三春陶和氣。萬物齊一歡。明後欣時康。駕言映清爛。

亹亹德音暢。蕭蕭遺世難。望巖愧脫屣。臨川謝揭竿。

18、群五官佐謝繹

蹤暢何所適,回波縈遊鱗。千載同一朝。沐浴陶清塵。

19、穎川庾蘊

仰懷虛舟說,俯嘆世上賓。朝榮雖雲樂,夕斃理自回。

20、前中軍參軍孫嗣

望巖懷逸許,臨流想奇莊。誰雲元風絕,千載挹遺芳。

21、行參軍曹茂之

時來誰不懷。寄散山林間。尚想方外賓。迢迢有餘閒。

22、徐州西平曹華

願與達人遊,解結遨濠梁。狂吟任所適,浪遊無何鄉。

23、滎楊桓偉

主人雖無懷,應物寄有為。宣尼遨沂津,蕭然心神王。

數子各言志,曾生髮奇唱。今我歡斯遊。慍情亦暫暢。

24、王元之

松竹挺巖崖,幽澗激清流。蕭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

25、王蘊之

散豁情志暢,塵纓忽以捐。仰詠挹遺芳,怡神味重元。

26、王渙之

去來悠悠子。披褐良足欽。超跡修獨往。真契齊古今。

已上十五人一篇成

侍郎謝瑰 鎮國大將軍掾卞迪 王獻之 行將軍羊模 行參軍事卬丘髦 參軍孔熾

參軍劉密 山陰令虞谷 府功曹勞夷 府主薄後綿 前長岑令華耆 前餘令謝滕

府主簿任儗 任城呂系 任城呂本 彭城曹禮

已上一十六人,詩不成,罰酒三巨觥

蘭亭詩集後序

孫綽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非所以淳之則清,淆之則濁耶?故振轡於朝市,則克屈之心生;閒步於林野,則寥落之意興。仰瞻義唐,邈然遠矣;近詠臺閣,顧探增懷。聊於曖昧之中,期乎瑩拂之道,暮春之始,褉於南澗之濱。高嶺千尋,長湖萬頃,乃藉芳草,鑑清流,覽卉物,觀魚鳥,具類同榮,資生鹹暢。於是和以醇醪,齊以達觀,快然兀矣,復覺鵬鷃之二物哉!耀靈縱轡,急景西邁,樂與時去,悲亦系之。往復推移,新故相換,今日之跡,明覆陳矣。原詩人之致興,諒歌詠之有由。文多不載、大略如此,所賦詩亦裁面綴之,如前四言五言焉。

蘭亭集序匯評

李密

永和中,王羲之修禊事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序以謂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則當時篇詠之傳可考也。今觀羲之、謝安、謝萬、孫綽、孫統、王彬之、凝之、肅之、徽之、徐豐之、袁嶠之十有一人,四言五言詩各一首。王豐之、元之、蘊之、渙之、郗曇、華茂、庾友、虞說、魏滂、謝繹、庾蘊、孫嗣、曹茂之、曹華、桓偉十有五人,或四言,或五言,各一首。王獻之、謝瑰、卞迪、卓旄、羊模、孔熾、劉密、虞谷、勞夷、後綿、華耆、謝藤、任凝、呂系、呂本、曹禮十有六人,詩各不成,罰酒三觥。謝安五言詩曰:'萬殊混一象,安復覺彭殤。'而羲之序乃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蓋反謝安一時之語耳。而或者遂以為未達,此特未見當時羲之之詩爾。其五言詩曰:'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寥闃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親。'此詩則豈未達者耶?(〔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五)

六朝文章靡陋,獨王逸少高古超妙,史言韓昌黎'起八代之衰',吾謂不當先退之而後逸少。(〔清〕張習孔《雲谷臥餘》卷二)

通篇著眼在死生二字。只為當時士大夫務清談,鮮實效,一死生而齊彭殤,無經濟大略,故觸景興懷,俯仰若有餘痛。但逸少曠達人,故雖蒼涼感嘆之中,自有無窮逸趣。(〔清〕吳調侯等《古文觀止》卷七)

六朝談名理,以老莊為宗,貴於齊死生,忘得喪。王逸少《蘭亭序》謂'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有惜時悲逝之意,故《文選》棄而不取。(〔清〕喬松年《蘿藦亭札記》卷四)

六朝間散文之絕無僅有者,不過王右軍陶靖節之作數篇。……此序臨河興感,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即仲尼樂行憂違,在川上而有逝者如斯之嘆也。(〔清〕陳衍《石遺室論文》)

逸少經世之才,時不能用,而文章高潔,又為書名所淹,惜哉。(〔清〕高步瀛《魏晉文舉要》)

羲之之文,真率蕭閒,不事琢磨,寥寥短篇,詞意重沓。(錢鍾書《管錐編》)

《蘭亭詩集》(完整版)原文、註解、譯文:千古名篇,一定背下來

《蘭亭序》 法書之美學解讀

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節),'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修'祓稧'之禮,舉行過一次盛大的風雅集會。參加的名士,有'東山再起'的司徒謝安,'擲地作金石聲'的辭賦家孫綽,遊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41人。那日,天晴氣朗,名士們分坐在溪水兩旁,飲酒賦詩,51歲的王羲之,乘興而書,完成一篇《蘭亭詩敘》。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寫得既遒媚又飄逸,各個字勢縱橫變化,無一處相牴觸,好比以線穿珠,大小參差而不失其重心,其中'之'、'以'、'也'等字,都有重複,特別是'之'字,寫了二十多個不同的樣式,達到了藝術的多樣與統一。被稱為'行書之龍'的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的《蘭亭序》(指神龍本),傳為唐馮承素雙勾廓填本原題為:'唐模蘭亭',因捲上有唐中宗神龍年小印,故稱'神龍本'。自唐以降,被奉為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蘭亭序》,得到唐太宗和歷代名人雅士的推崇,唐太宗李世民在其《王羲之傳論》中說:'所以詳察古今,研精篆、隸,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闡釋了其書法點畫的精到和結構的神妙,由此奠定王羲之在我國書壇上的地位。宋代黃庭堅《山谷題跋》:'《蘭亭序》草,王右軍平生得意書也。反覆觀之,略無一字一筆不可人意。摹寫或失之肥瘦,亦自成妍,要各存之以心,會其妙處耳。'清代周星蓮《臨池管見》:'古人作書落筆一圓便圓到底,各成一種章法。《蘭亭》用圓,《聖教》用方,二帖為百代書法楷模,所謂規矩方圓之至也。'隨著王羲之書法地位的隆升,自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始,大凡名家,幾乎沒有不臨《蘭亭序》者。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它總是以這一恆定的書法形象及其造就的意境影響著無數古往今來的崇拜者,並且作為中國書法主流的典型象徵,升成為永遠追攀的書法高峰。1965年郭沫若的《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引起了關於《蘭亭序》真偽以及王羲之書法本來面貌的論爭。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否定《蘭亭序》為真跡,以商承祚為代表的肯定《蘭亭序》為真跡。雙方爭論的關鍵問題:'(蘭亭)有無隸書筆意以及如何理解隸筆。'這是一個頗為複雜的學術問題,只有系統地掌握材料,抓住主流和關鍵,才能對問題的解決有所推進。

迷信和盲從《蘭亭序》是國人認同權威的傳統心理導致。恰恰是權威的認定熄滅了無數個人創造的火焰,徹底地背離了王羲之藐視權威的本體精神和敢於比肩古人的氣概。我們無須仰視《蘭亭序》,而當清醒地正視它的時候,才能真實地感受到它的藝術價值所在。無論稱其嫵媚或靈動,還是讚歎整帖充溢著的天然情趣,而在其書體的背後,成功的精靈卻是王羲之的個性和人生態度上那股'放浪形骸'氣質的張揚。有趣的是王羲之從事書藝,乃其餘事,毋須以鬻書維持生計,或許《蘭亭序》正是以這般超脫的心態來書寫的。倘若如此,其書法風格和書寫時的心態正吻合於'自然'。

《蘭亭集》是一本由37首詩組成的詩集,關於《蘭亭集》的來由是這樣的: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當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謝安、孫綽、孫統等四十多位文人雅士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修躒,曲水流觴,飲酒作詩。眾人沉醉於酒香詩美的回味之時,有人提議不如將當日所做的三十七首詩,彙編成集,這便是《蘭亭集》。這時眾人又推王羲之寫一篇《蘭亭序》。王羲之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意揮毫,一氣呵成。

圖文均來自網絡 涉及版權 聯繫刪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