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你的祖輩也許是一百多年前的移民

中國歷史 走西口 清朝 中國近代史 四維文化 2017-04-07

明末戰亂下人口僅剩6000萬左右,到清末人口爆炸至四億,隨著這種人口大爆炸,而耕地確實有限的,尤其是遇到天災人禍,百姓們不得不去人口較少之處尋求生存,由此形成了山西移民的走西口,山東移民的闖關東和沿海移民下南洋三支浩大的移民潮。

這三次移民不分先後,從清朝乾隆年間,幾乎是同時開展。闖關東是以山東和直隸人為主,目的地是東三省一帶;走西口是以中原人為主,目的地是新疆及河西走廊一帶;下南洋是以廣東和福建人為主,目的地是東南亞一帶。

這三次大移民是民間的自發組織,不是官方有目的組織的,相反,一開始官方政府還是強烈反對的,如闖關東,就是因為東北是清政府的龍興之地,不許漢人居住的,怕是破壞了龍脈。所以山東河北的農民們就想方設法一闖而過,闖關東,就是山海關以東。在當時這也是一件極其凶險的事。

一、闖關東:關,指山海關。關東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關東”。舊中國,山東人口稠密,災害頻發;關東則地廣人稀,沃野千里,史書說:“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礦,曰鹽。”歷史上兩地有緊密地緣人緣聯繫,一是逃荒農民闖關東成為主流。“闖關東”的流民,以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人為多。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你的祖輩也許是一百多年前的移民

闖關東原因分析:

1.社會原因——戰亂頻繁被迫遷移:清末、民國的內外戰爭對華北地區的創傷

2.經濟原因——人多地少,遷移謀生:山東人口暴漲、土地兼併嚴重

3.自然原因:災害連年:水災旱災頻發

4.到民國初年,軍閥張作霖統治時期,為了大量發展東北經濟:農業與工業的開發,不斷修建鐵路(清末沙俄在東北修建鐵路),使漢人闖關東也達到高潮。

5.從清政府角度分析:清末俄日對東三省的侵略,填充人口,加強對東三省控制的需要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你的祖輩也許是一百多年前的移民

闖關東線路圖

二、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實在難留„„”這首蒼涼悽婉的山西民歌《走西口》,久為人所熟知。“西口”指河北張家口以西的長城沿線關隘(一般指殺虎口,明時稱殺胡口,張家口等則為東口)。因為中原地區人口眾多,而且經常鬧災荒,所以,流民走過西口,過長城,就可到達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帶謀求生計。走西口流民來自華北各地,而以山西人為主流。“走西口”流民潮持續了300年.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你的祖輩也許是一百多年前的移民

走西口

其中:從光緒年到民國。走西口原因分析:

1.當時全國內憂外患,政治腐敗。

2.土地兼併嚴重,人口快速增長造成大批失地農民。

3.連年災荒迫使百姓移民。

4.尤其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後,清朝急於募集鉅額賠款,於是全面開放蒙地,向墾荒移民徵收押荒銀,交錢後可擁有土地永久使用權。

5.同時為抵禦沙俄蠶食北方邊境,清朝號召“移民實邊”,鼓勵內地漢人定居邊境。

到民國初年,內蒙漢人數達300萬人。

大多數移民從事體力勞動:或佃地、或墾荒、或放牧、或受僱從事小手工藝,也有一部份從事商貿,全國聞名的晉商中,很大一部份是發家自旅蒙貿易。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你的祖輩也許是一百多年前的移民

走西口路線圖

三、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等地。指流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下南洋的流民來自全國大部分省區,但福建、廣東人佔絕對多數。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都是貧苦民眾抗爭命運、艱難創業生存的歷史,都是一段段苦難與艱辛、血汗與淚水交織而成的回憶。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你的祖輩也許是一百多年前的移民

下南洋

原因分析:

1.清末這段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福建、廣東一帶在當時慌亂窮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為了謀生計,維持家庭生活,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躲避戰亂,因“經濟壓迫”而出洋者佔主要。

2.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係,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

3.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你的祖輩也許是一百多年前的移民

下南洋路線圖

和在官方戰爭的壓力下而四散奔逃的難民相比,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是屬於民間的自發運動,因為他們不是為了逃避戰亂,所以也就沒有那種逼不得已,象驚弓之鳥一樣的哀怨情緒。沒有那種失敗、絕望,聽天由命,跑到那裡算那裡的亡命天涯心態。在這三次的大遷徙中,人們都是懷著一個美好的夢出發的。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勇氣,帶著開創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嚮往而走上了漫漫的遷徙之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