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外國人,在中國一城市定居上千年,今言:中國就是我們的家

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清朝,絕大部分朝代是開放的、包容的,漢武帝時,派張騫去西域走了這麼一遭,就開闢了意義重大的絲綢之路,之後在這條東西交通大動脈上,上演了東西方文化、宗教、商品交流的喧鬧景象。有交流就少不了交流的人,有中國人走出去,也有外國人走進來。其中就有這麼一群外國人來到中國,他們在中國生活了上千年,如今以中華為家,他們就是被認為鐵板一塊的猶太人。

一群外國人,在中國一城市定居上千年,今言:中國就是我們的家

北宋時期,一批仰慕中國很久的猶太人,自波斯通過絲綢之路,風塵僕僕地來到了首都東京,也就是今天的開封。他們向大宋皇帝進獻了西洋布,龍顏大悅,皇帝便下詔:“歸我中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什麼意思?就是你可以做我華夏子民了,對於你們的祖訓風俗我們都會給予尊重,還在開封專門為你們劃出一塊地來居住。

一群外國人,在中國一城市定居上千年,今言:中國就是我們的家

猶太人簡直被驚著了,沒想到大宋如此大氣!他們被平等對待,跟每一箇中國人一樣可以自由地行走、就業甚至參加科舉考試、進行土地買賣,尤其令他們感激的是可以保持原來的宗教信仰,還能與漢族通婚。

除此之外,皇帝還給他們賜了17個漢姓,而且這些姓氏與猶太姓氏在語音上頗為相似,這些中文姓氏在他們融入中國社會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群外國人,在中國一城市定居上千年,今言:中國就是我們的家

可以說在猶太人兩千年漂泊四海的生涯中,這種包容是難能可貴的,讓他們得以在異國找到歸屬感,但凡事具有兩面性,這也削弱了其作為一個宗教團體的凝聚力。猶太人與中華民族融合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被儒化的過程。歐洲人兩千年幹不成的事,中國一千年竟雲淡風輕地幹成了。

當然融合的過程也是伴隨著疼痛的,猶太人對子女的教育一向嚴苛,但掌教列維的兒子卻偏偏喜歡上了柳永的詞,儘管被父親百般大罵,他依然喜不自勝,還原創了一首《沁園春·迦南勢》,聊以自慰。

一群外國人,在中國一城市定居上千年,今言:中國就是我們的家

通婚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多少猶太小夥被逐出家門,也有多少漢族姑娘被痛罵,但趨勢潮流勢不可擋,歲月會讓一切變化習以為常。

明朝時,開封猶太人達到四五千人,此時已經高度漢化,使用漢語、穿漢服、按中國傳統習俗來待人接物,而且猶太人以母系傳承的祖訓逐漸被中國以父系傳承所代替。1642年,黃河決堤,開封猶太人被衝散,人口銳減,教堂被沖垮,散失很多經書。之後,隨著開封猶太社團的最後一位猶太教神職人員離世,他們的希伯萊語也自此失傳。

一群外國人,在中國一城市定居上千年,今言:中國就是我們的家

歷經了歷史的煙雲,如今在開封的猶太人已經與中國人毫無二般,在飲食上遵循猶太傳統“挑筋”規定的寥寥可數,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對猶太教的基本知識已經一無所知,並直言中國就是他們的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