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烏江自刎,其實並非死在烏江

中國歷史 項羽 烏江 項梁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017-05-04

項羽(前232一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代下相(今江蘇宿遼西!人,是秦末農民起義軍著名領袖。出身於楚國將軍之家,自小練就一身力氣。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爆發陳勝、吳廣起義。他和叔父項梁在吳今江蘇蘇州)起兵響應,不久項梁在定陶(今屬山東)西北戰死。項羽繼承叔父遺志,在鉅鹿之戰殲滅秦軍主力。秦亡之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積極分封諸侯王。不久則同漢王劉邦鬧翻,開始了長達5年的楚漢戰爭。終為劉邦所敗,他從垓下(今安徽靈璧南)突圍到烏江(今安徽和縣西北)自刎而死,結束了轟轟烈烈的一生。

關於項羽的死地,學者們有不同看法,認為項羽。身死東城。是今安徽定遠的東城,而非死於烏江。歷史上確有兩處東城。一是今天的定遠東城,一是在東城烏江。兩個東城孰是孰非,出現認識分歧。

關於項羽的死地,司昌遷《史記·項羽本紀》這樣記載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司馬遷先生所說的。東城。在什麼地方?東城縣故城在潦州定遠縣東南五十里。對於東城,《辭源》也這樣記載。東城,縣名,漢高帝五年,(前202年),項羽兵敗,自陰陵至東城,此地東晉後廢,故城在今安徽定遠縣東南。康熙二十三年修撰的《鳳陽府志》,也明確記載"南樑始置定遠縣,以漢東城縣故城為縣治。

從以上記載來看,項羽"身死。的東城就在安徽定遠縣東南。可是,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又載。於是項王乃與東渡烏江······乃自刎而死。。《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認為"烏江亭即和州烏江縣是也。。和州即今安徽和縣。關於項羽的"身死之地,司馬遷一說在定遠,又說是和縣,兩地相距芸遠,項羽到底"身死"何處?

司馬遷先生說的似乎自相矛盾,不妨看看其他史料。唐代宰相李吉甫匕在其《元和郡縣圖志》中認為,項羽。身死。之地是東城烏江。宋代樂史編著的《太平寰宇記》載。烏江本秦烏江亭,漢東城縣地,項羽敗於垓下,東走至烏江,亭長橫舟待羽處也。。而明代《和州志·城域》篇記載的就更直接。東城即烏江城,項羽敗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至此。但是,對於東城烏江的這種觀點,有人並不贊成。因為在《漢書》、《資治通鑑》、《通鑑紀事本末》這類權威史料中,除去《史記。項羽本紀》說到項羽"身死"烏江,其餘史料竟然無一處涉及。說明這位西楚霸王確實"身死東城。,而不是烏江。明確記載如。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嬰以御史大夫受詔將軍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率五人共斬項籍。破籍至東城。等等。由此可見,。身死"烏江不大牢靠。同時也有人認為,項羽。烏江自刎"的說法,最早出向晉代虞縛的《江表傳》。可惜此拓早已散佚。《史記-lf義》轉引過《江表傳》的記載"項羽敗至烏江,漢兵追羽至此。。但是並無"肉刎"的舉動,不能認為項羽身死於此。

這樣看來也有道理,司馬遷先生的記載難道真有矛盾?對此,有人不以為然司馬遷的《史記》確實存有矛盾、紕漏,前人早就指出,不值得大驚小怪。但項羽"身死。之地這樣重要的問題,司馬遷先生不會出現這種低級錯誤。他出生之時,項羽。身死。不過六七十年,相距不算遙遠,蒐集和整理項羽的材料比較容易,應該遠比後人可靠。以其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認真的寫作態度,怎會出現。乃自刎(烏江)而死和"身死東城兩種說法。況且這兩種說法出於同一篇文章,兩處相不到500字長度,司馬遷先生寫畢難道沒有看上一遍?後世的班固、司馬光、袁樞等史學大家也通通視而不見?出現以上不同的認識是正常的,司馬遷先生關於項羽。身死"之地的文字並非前後矛盾,問題出現在烏江和東城的隸屬關係上面。清代史學家、方誌學家章學誠在《和州志·補沿考》中說到這個問題。和處江北,而實介於淮海之間,故揚州域內地······秦為九江郡之歷陽及東城縣之烏江亭&地······晉太康元年屬淮郡,其歷陽及東城烏江亭地如故。。說明烏江是漢代東城的屬地,東城不在定遠,而在和縣之內。為何造成不同認識?。定遠東城"之說是由於某些古人對項羽。身死。的地形不熟,對於東城為誰之屬地也不清楚,認定項羽。身死。此地,屬於認識l:的偏差門環境,亦合於地理沿革。秦時區域設置依次分為郴、縣、鄉、亭,馬江亭在東城居首,位置比較重要,。東城"也就成了烏江的泛指勺王。項羽烏江自刎,後說他"身死東城。並非肉相矛盾,實為一個地方勺司馬遷之所以這樣寫,是因為同在一個地方,也是"變文避復"的修辭需要,沒有什麼不妥。所以,項羽。身死"是在滁河以南的東城,而非滁河以北的定遠。東城。只是根據史料中的片河記載,"馬汪東城"之說符合地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