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國號為何在“契丹”與“遼”之間換來換去?

文/念田

遼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王朝。與此前其他北方少數民族的割據政權不同的是,遼朝的漢化程度很高,實現了高度的文明,進而與南方的北宋王朝分庭抗禮,並立於中華大地上。當年有一位遼朝皇帝宣稱,我遼朝修習中原文化典章,以至於彬彬有禮,不異於中華。故而遼朝歷史也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遼朝國號為何在“契丹”與“遼”之間換來換去?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雕塑

關於遼朝有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遼朝的國號究竟是什麼。根據宋代的文獻記載,遼朝的國號曾經先後又多次變化。公元91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為大契丹。遼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改國號為大遼;遼聖宗統和元年(983年),又改稱大契丹;遼道宗鹹雍二年(1066年),復號大遼。那麼遼朝的國號為什麼要在“契丹”和“遼”之間變來變去呢?

以往的歷史學家往往以為,“大遼”和“大契丹”兩個國號是一種替代關係。但是半個多世紀以前,就有歷史學家提出了質疑。現代歷史學家的看法是,遼朝初建國時還是一個以契丹人為主的遊牧國家,故而稱為“大契丹”。公元983年,燕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北方的契丹國,於是遼太宗就在這個以漢人為主的地方建立了新國號——遼。

遼朝國號為何在“契丹”與“遼”之間換來換去?

遼朝疆域圖

公元947年,遼軍南下,滅石晉政權,遼太宗宣佈將晉國改稱為大遼,實際上意味著大遼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了中原。但太宗北歸後,中原很快易主,遼又縮回了燕雲十六週的範圍,而遼朝本土仍然稱為大契丹。

遼聖宗統和元年(公元982年),取消了“大遼”國號,統一改為“大契丹”。此後又在公元1066年,改回“大遼”。有歷史學家指出,遼朝是一個漢化程度很深的民族政權,兼有契丹和南方的漢族文化兩種文化,在國號上也就體現出來了這樣的特色。

遼朝國號為何在“契丹”與“遼”之間換來換去?

契丹文字

由於對漢地統治的需要,遼朝多次更換過漢文國號,或是“大遼”,或是“大契丹”。在契丹語中,契丹人一直稱他們的國家為“偉大的中央哈喇契丹”,可簡稱為“大契丹”或“契丹”,這也能看出遼朝受華夏文化影響之深,其將“中國”翻譯為“偉大的中央哈喇契丹”,目的正是宣示自己作為“中國”的正統性,由此而言,遼朝歷史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胡阿祥:《偉哉斯名》

劉浦江:《遼朝國號考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