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以前皇帝稱某帝,唐以後稱某宗,原來是這個女人造成的

不管是讀歷史還是學歷史,大家可能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在唐朝以前的皇帝,基本上都是XX帝,比如漢文帝、漢武帝、晉武帝、隋文帝、隋煬帝等,但是到了唐朝以後,就變成了XX宗了,比如唐太宗、宋徽宗、明英宗、明思宗等。

唐以前皇帝稱某帝,唐以後稱某宗,原來是這個女人造成的

當然清朝又是個特例,清朝的皇帝一般都習慣用年號來稱呼,比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光緒皇帝等。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首先要搞清楚諡號、年號、廟號的區別。

諡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始於西周。說以周文王、周幽王等其實都是諡號。

廟號是東亞地區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所以在古代對於廟號很慎重,隋朝以前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尤其是西漢,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擁有。

年號是中國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亦可以作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發起。明朝以前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

簡單瞭解了諡號、廟號、年號,那麼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會出現以唐朝為界限對皇帝的稱呼不同。

前面我們說了,對於皇帝的廟號都很重視,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廟號,但是每個皇帝幾乎都有諡號,而且諡號都比較短,比如漢文帝的諡號是孝文,因此叫漢文帝,漢武帝則諡號孝武,因此稱漢武帝,基本上唐朝以前諡號都是一到兩個字。由於不是每個皇帝都是廟號,因此在唐朝以前都習慣用諡號稱呼皇帝。

唐以前皇帝稱某帝,唐以後稱某宗,原來是這個女人造成的

但是這一切到武則天發生了變化,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不按套路出牌,給自己老公定的諡號叫天皇大帝,總不能叫他唐天皇大帝吧,因此只能稱呼其廟號了。所以就有了唐高宗,而唐太宗本來諡號文皇帝,但是武則天當皇帝以後諡號開始浮誇,唐太宗的諡號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所以也只能叫唐太宗了。

唐以前皇帝稱某帝,唐以後稱某宗,原來是這個女人造成的

而到了明清,由於絕大多數皇帝都是一個年號,因此為了方便也會稱呼廟號,比如明成祖朱棣也被成為永樂大帝,這一稱呼在明朝還不普遍,而到了清朝就太普遍了,由於乾隆、康熙一生都沒換過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

這些諡號、廟號、年號等用在皇帝身上的稱呼,出現了一個女攪局者,那就是武則天,不經意間改變了男人的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