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臣包拯到底是怎麼死的?包拯死因大揭祕!

中國歷史 文物 藥品 歷史 小喆看歷史 2017-04-18

包拯平生整治吏治、注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徵。

包拯性情嚴峻剛正,憎惡辦事小吏苟雜刻薄,務求忠誠厚道,雖然非常憎恨厭惡,但從來沒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隨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悅人,平常沒有私人信件,連朋友、親戚都斷絕來往。雖然地位高貴,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飲食跟當百姓時一樣。曾著家訓:“後世子孫仕安者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於堂層東壁,以詔後世。”[48]時人也稱其“有凜然不可奪之節”,“有所關白,喜面折辱人”,據此可見,包拯的為人已清正剛直得近乎執拗,甚至還有些不近人情,然而,這也正是他與一些庸吏的根本不同。

宋朝名臣包拯到底是怎麼死的?包拯死因大揭祕!

包拯在朝廷為人剛強堅毅,貴戚宦官因此而大為收斂,聽說的人都很害怕他。人們把包拯笑比做黃河水清一樣極難發生的事情。小孩和婦女,也知道他的名聲,叫他“包待制”。京城裡的人因此說:“暗中行賄疏不通關係的人,有閻羅王和包老頭。”按舊規矩,凡是訴訟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遞交狀子。包拯打開官署正門,使告狀的人能夠到跟前陳述是非,辦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瞞。朝中官員和勢家望族私築園林樓榭,侵佔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發大水,包拯於是將那些園林樓榭全部毀掉。有人拿著地券虛報自己的田地數,包拯都嚴格地加以檢驗,上奏彈劾弄虛作假的人。

包拯的嚴於律己,廉潔著稱也是十分突出的。二十三歲時,包拯受到出知廬州的劉筠嘉許,聲名大盛,家鄉有一豪富之家曾邀請他赴宴敘談,一位李姓同學欣然欲往,而包拯卻嚴肅地說:“彼富人也,吾徒異日或守鄉郡,今妄與之交,豈不為他日累乎。”可見他為官前即確立了從政不徇私情的志向。

關於包拯當時在開封逝世時的情況,墓誌銘上記載為:“嘉佑七年五月己未,方視事,疾作為歸。上遣使賜良藥,辛未,遂以不起聞。”從以上記載可知,包拯從發病到亡故僅有13天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他還服用了“上遣使賜良藥”。由於包拯生前敢於諫諍,不畏權貴,執法不徇私情,受到貪官汙吏的仇視,又這樣突發性地去世,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懷疑和關注,即包拯究竟是病死?還是服藥後被毒死的?

宋朝名臣包拯到底是怎麼死的?包拯死因大揭祕!

最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安徽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產生的同步輻射,對包拯遺骨進行了研究。發現包拯遺骨中鈣、鐵、汞元素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高,而砷和鉛的含量均比現代人骨中的含量低或相近。眾所周知,古代的毒藥主要有砒霜(砷)、硃砂(汞)等,它們都具有“劇毒”的性質,包拯遺骨中砷含量較現代人低,可以初步排除包拯生病時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至於包拯遺骨中汞含量較現代人高,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古人為保存屍體(防腐),在棺木中放入硃砂,由於硃砂對骨頭的侵蝕和汙染引起汞含量增高;另一種可能是包拯生前曾服用小劑量含汞藥和食品。同步輻射的研究結果,排除了包拯生前服用大量含有砒霜藥物的可能性,但不排除服用小劑量含汞藥物或食品的可能性。分析結果支持包拯屬正常死亡的結論。

包拯墓:包拯墓全稱包孝肅公墓園,位於合肥市內包河南畔林區,與包公祠緊緊相連。墓園面積1200平方米。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包拯靈柩由他的女婿護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鄉。後來,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包拯墓被破壞,當時的隨葬器物也大多被盜。包拯後裔將原棺和墓誌遷葬於墓西三十多米處,原墓地被廢為耕地。後來,當地官員誤將包夫人墓當作包拯墓,修葺一新,並蓋有享堂。

宋朝名臣包拯到底是怎麼死的?包拯死因大揭祕!

1973年,合肥文物部門對包拯及其家族墓地進行清理,從包拯墓葬中出土了包拯遺骨及其墓誌,同時還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們的兩個兒子、兒媳及長孫的遺骨。1985年,開始動工修建包公墓園,歷時三年竣工。墓園共有包氏家族的六個墓冢,按宋制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