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個字是何意?何時代表我們的祖國?誰最先使用?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這句熟悉的歌詞,讓國人對家國充滿熱愛。不禁有人想,“中國”這兩個字,到底什麼時候才代表中國的呢?答案是“中國”兩個字,雖然很久就出現了,但到了清朝時期,“中國”才真正代表我們的祖國,而且,第一次使用“中國”代表我國的人,是清朝著名的權臣,他就是康熙時期的索額圖。

“中國”兩個字是何意?何時代表我們的祖國?誰最先使用?

中國歷史悠久,從遙遠的夏朝開始,每一個王朝,都有其獨有的國號,這個國號,其實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國家名稱,不僅本國君臣百姓要以此稱呼本國,連鄰國也要這麼稱呼。例如劉邦取得天下後,定國號為“漢”,匈奴就稱南方大國為漢。隋朝末年,唐王李淵平定天下,以自己祖上的封號“唐”為國號,從此“大唐”就成了享譽四海的國家,因為唐朝曾傲立於世界之巔,所以,“唐人”仍被不少人作為中國華人的代名詞。

“中國”兩個字是何意?何時代表我們的祖國?誰最先使用?

夏、商、周、漢、魏、晉……,既然每一代都有國號,那為何我們的國家又被稱為中國呢?“中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民勞》中,原句為“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此後,在《孟子》《左傳》等著作中,也出現這兩個字。但需要說明的是,這裡的中國,是指“中部的區域”,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區域的相對概念。因為古人習慣稱周邊藩國的人為:夷、狄、蠻、戎,那麼,我們居在中間,所以叫中國。這裡的“國”,並不是指國家,意思是“地方”。

“中國”兩個字是何意?何時代表我們的祖國?誰最先使用?

第一次出現“中國人”這個概念,來自《遼史·張礪傳》:“(張)礪奏曰,今大遼始得中國,宜以中國人治之。”這句話的前提是,張礪本是漢人,家在河北,投降遼國後,他在回答遼國皇帝的問題時說:“我們遼國剛剛得到燕雲十六州,需要讓當地的人來治理。”這裡所說的中國,是指燕雲十六州這些漢人常年居住的地方,相當於遼國而言,是中國;當地的人,是中國人。這裡的中國,仍舊是相對周邊區域而言,不是國家的意思。

“中國”兩個字是何意?何時代表我們的祖國?誰最先使用?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中國外交史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通過漫長的談判,清朝和沙俄正式簽訂邊界條約,史稱《尼布楚條約》。條約中有句話:“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亦為兩國之界:河以南諸地盡屬中國,河以北諸地盡屬俄國。”因為《尼布楚條約》是的清朝以主權國家的身份和鄰國簽訂的條約,這裡所說的“中國”才真正是國家的意思。在條約上寫下“中國”的人,是清朝著名的權臣索額圖。

“中國”兩個字是何意?何時代表我們的祖國?誰最先使用?

索額圖是清朝著名的權臣,他是大臣索尼之子,同時也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裡(孝誠仁皇后)的叔叔。從康熙除掉鰲拜之後,索尼和明珠兩位權臣把持朝政,爭鬥不休。索額圖之所以要用“中國”來代表清朝,因為在索額圖看來,沙俄處在北部邊緣,是傳統意義上的夷狄之人,所以要用“中國”來顯示大清的正統位置。從此後,“中國”這個詞,被傳入國際,正式代表我們的祖國。

“中國”兩個字是何意?何時代表我們的祖國?誰最先使用?

清朝晚期,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正式面世,中國這個詞才被無數國人烙在心中,成為我們一生的銘記。而後,不管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都稱為中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