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東麓,襄陽為鄰 三國故地,千秋史話—湖北南漳(上)

【縣名由來】

南漳縣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漢水以南,荊山山脈東麓。東臨宜城,西接保康,東北與襄陽為鄰,西北同谷城接壤,南依遠安,東南與荊門毗連。地處江漢平原的北緣,南陽盆地的南緣,秦巴山系的東緣。

南漳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是三國故事的源頭,也是和氏璧的故鄉,這裡曾孕育出和氏璧的千秋史話

南漳定名於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以前稱思安。春秋時期境內為羅國和廬戎國。秦設伊廬縣,漢設中廬、臨沮,晉設中廬、上黃。自南北朝到南宋,地域時分時合,縣名多次更改。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閤中廬、南漳二縣為南漳縣。此後,縣名沿用至今。

荊山東麓,襄陽為鄰 三國故地,千秋史話—湖北南漳(上)

南漳縣

【歷史沿革】

周桓王二十年(公元前700年),楚國屈瑕領兵攻打羅國(南漳縣境內),羅國、廬戎國(南漳縣境內)聯合抗擊,楚軍大敗。

卞和(南漳人)得璞於荊山中(南漳縣內),獻給楚王。玉官鑑定為頑石。王以欺君斷其左腳。楚武王即位,卞和再獻璞,武王又以欺君罪斷其右腳。楚文王即位(公元前689-677年),卞和抱璞哭於荊山下。文王令玉官剖璞,果得玉,乃封卞和為大夫,“和氏壁”因而得名

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秦遣白起領兵攻楚國鄢城(今宜城縣境),久圍不下。白起在鄢城西百里(50公里處,今武鎮西)蠻河之中壘石築壩,圍堰開渠,引水灌鄢城,破鄢。後利用此渠灌溉武東一帶農田。秦封白起為武安君。武安鎮由此得名。

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心懷統一大志,求賢心切,走訪隱居於南漳水鏡莊的司馬徽。

明成化元年(1465年)二月,襄陽、南漳一帶天降黑籽,如粟谷一樣。同年三月,發生地震,地震有聲。此後,明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夏、明崇禎五年(1632年)冬、清乾隆八年(1743年)正月,發生地震,平均每46年一次,相距最長116年,最短3年。

明成化元年(1465年),荊襄流民(集聚在荊襄一帶的鄂、豫饑民)在劉通(河南西華縣人)、石龍的領導下於房縣的大石廠起義。

崇禎九年(1636年),明廷派兵部侍郎盧象升帶兵到河南、湖北一帶鎮壓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十五年(1642年)十二月,李自成率起義軍攻下襄陽城及附近各縣,改襄陽為襄京,建國號新順,自立為新順王。府設尹,州設牧,縣設令,派金汝礪為南漳令。

康熙二年(1663年)四月,李來亨等率領的義軍在南漳長坪一帶抗清。湖廣提督董學禮率清兵攻打長坪。李來亨、郝搖旗、劉體純等領義軍轉移到鄖陽府山區。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三桂於雲南叛清,攻下湖南等地。三月,襄陽總兵楊來嘉與副將洪福屯兵谷城,宣佈叛清,接受吳三桂授予的“將軍”職銜。九月初楊來嘉領兵攻下南漳。十月,楊來嘉於中峰寨和農民起義軍組成聯合抗清軍。聯軍攻下天門寨、雞公寨。十四年(1675年),清廷令下荊南道石琳、總兵劉成龍率兵於三月攻佔長坪。七月,楊來嘉部清軍擊潰。

【近代變遷】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縣劉有洪購縣城西關民房一所,經改建修整,創設沮漳書院。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知縣李芸經勸諭士民捐白銀5660兩於縣城北郊鳳凰山建房48間,次年七月竣工。鳳山書院建成。

清咸豐七年(1857年)正月,紅巾軍之一部與副都統舒保率領的清軍激戰於南漳倒座廟、陳家河,後轉移到重陽坪。二月十二日,張維邦率領紅巾軍聯合劉尚義、閔大旺率領的四川農民起義軍攻佔武鎮。知府唐訓方、副都統舒保、鹽道常恩率領清軍圍攻武鎮。義軍堅守月餘後詐降,被遣往谷城廟灘,後再起義,轉戰於房縣、均縣,最後被圍於武當山。清指使叛徒張惟邦誘義軍下山受降,全部慘遭受害。

清光緒二十八(1902年)創建“南漳縣養正學堂”,這是南漳縣廢除科舉、興辦學堂之始,也是湖北省最早設立的一批官辦小學堂之一。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縣設簡易師範學堂於鳳山書院,當年招收學生一班40人。

清宣統二年(1910年),本縣開辦初等農業學堂,當年招收學生一班60人。

【行政建制】

2004年底,南漳縣轄10個鎮:城關鎮、武安鎮、李廟鎮、九集鎮、長坪鎮、薛坪鎮、板橋鎮、肖堰鎮、東鞏鎮、巡檢鎮,31個居委會、274個村委會。

【人口/民族】

2014年戶籍總人口為589053人,其中城鎮人口為210817人。常住人口53.92萬人,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20.97萬人,城鎮化率達38.89%。

南漳縣以漢族人口為主。

【地理地貌】

南漳幅員廣大,舊稱“八百里金南漳”之美譽。縣界實際周長373公里,東西橫距66公里,南北縱距81公里。總面積3859平方公里。有“七分山兩分水一分田”之說。

南漳地處荊山山脈東麓,是鄂西山區向漢水中游平原過渡的地帶。地形西高東低,大致形成了三級階梯。縣西為一級階梯,中山地帶,海拔800—1200米,約佔南漳縣總面積的17.6%;縣中部為二級階梯,低山、丘陵地帶,海拔300—800米,約佔南漳縣總面積的52.9%;石門、三道河、雲臺山水庫以東為三級階梯,渠網密佈、土壤肥沃、是南漳糧、棉、油集中產區,海拔65—300米,約佔南漳縣總面積的29.5%。縣境最高處三尖山(與保康縣交界)海拔1570米,最低處界碑頭(與宜城交界)海拔65米。縣城海拔101米。

【主要河流】

有濰水、蠻河、漳河、沮河四大河流,均屬長江水系,為山溪性河。因地勢西高東低,四大河流均呈西北往東南流向。

【氣候概況】

南漳境內氣候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和垂直差異。東部春季70天、夏季90天、秋季70天、冬季135天,西部山區和東部比較,春秋日數差別不大,但夏日較少,冬日較多。東部年平均氣溫15.4℃—15.6℃。自東向西氣溫逐漸降低,南漳保康邊境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0.4℃—11℃。河畈、崗地降雨量830—950毫米,丘陵低山地區960—1000毫米,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區為1000—1200毫米。

【主要資源】

生物資源——

林產品資源有1500多個品種。銀杏、紅豆杉、白皮松等珍貴物種蘊藏其間,麂、獐、獾、鯢等稀有動物得以保護繁衍。土特產品十分豐富,蠶繭、銀杏、板栗、核桃、香菌、木耳、柑桔以及天麻靈芝、杜仲、棗皮等名貴中藥材十分豐富,尤其是蠶絲、木耳、銀杏在明清時期就享譽海內外。

水流資源——

南漳境內水資源豐富,古有“四十八大泉、七十二河堰”之稱。南漳縣共有大小河流187條,流域面積3832平方公里,河流總長1960公里,年平均徑流量18.53億立方米。河流分佈比較均勻,自北向南。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43197千瓦。大、中、小型水庫130座,控制面積1803.9平方公里,攔控率47.1%。

礦產資源——

可開採的礦藏有近30個品種,煤炭、磷礦石、累託石、伊利石、瓷土、鋁土、重晶石、方解石等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境內已發現探明礦種37種,已開發利用的有10種,分別是煤、磷、鐵、瓷土、重晶石、鋁土礦、方解石、鈣石、硅石、石灰石。稀有礦種有累託石、伊利石。有開發利用潛力的有赤鐵礦、銅礦石、煤礦和磷礦,赤鐵礦儲量約7300萬噸,品位35—48%之間,銅礦石儲量8700萬噸,品位0.5—3%。煤炭發熱量,面煤3500—5500卡/克,塊煤5000—6500卡/克。探明D級以上地質儲量3346.99萬噸,年產煤40萬噸。磷礦探明儲量2076.7萬噸,保有儲量1655.7萬噸。

南漳縣礦業從業人員1.2萬人,年開採各類礦石170萬噸,產值6500萬元,佔南漳縣國民生產總值5.7%,年創利稅1200多萬元,與礦產相關產業能源建材及運輸業產值達1.5億元。

【經濟發展】

2014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92.9億元,比2013年增長1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66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75.5億元,增長12.2%,在第三產業增加值72.7億元,增長12.9%。第一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2%,同比下降1.4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9.1%,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7.7%。

【遺址遺存】

春秋寨遺址——

荊山東麓,襄陽為鄰 三國故地,千秋史話—湖北南漳(上)

春秋寨遺址

位於南漳縣東鞏鎮北13公里處,緊鄰250省道,山寨海拔高270米。此寨地形獨特,山水交融,視野開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地利。相傳春秋五霸之楚國發跡於南漳,楚先人“闢在荊山,篳路藍縷”,為抵禦外敵侵略而修築此寨。

春秋寨得名於東漢末年。相傳關羽胸懷濟世大志,苦於不得明主,於此寨苦讀史書《春秋》而得名。桃園三結義後,關羽戰遠安,搏當陽,在南漳東鞏團山寺收周倉,演繹出一系列動人的三國故事。

【名勝概覽】

水鏡莊——

位於縣城南0.5公里處,北臨蠻河,南靠玉溪山。東漢末年,名土司馬徽曾在此隱居。因司馬徽又稱水鏡先生,山莊因此而稱水鏡莊。莊前立有石碑,上書“漢水鏡棲隱處”,為清乾隆七年(174年)南漳知縣徐彥所樹。石碑左側為“薦賢堂”,兩進平房,中隔小院,每進三間,建築莊重古樸,佔地約300多平方米。

傳說劉備馬躍檀溪、襄陽脫難後逃至南漳,在水鏡莊與司馬徽相遇,司馬徽薦諸葛亮、龐統與劉備,繼而發生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三國鼎立,更使司馬徽名昭千古。為懷念司馬徽,後人建起了“水鏡莊”紀念勝地。

香水河 ——

位於湖北南漳縣西南38公里處,由香水河峽谷及三景莊、般若寺組成。香水河風景區距襄樊市60公里,景區東西長21.5公里,南北寬5公里,總面積110平方公里,整個景區除香水河景區外,還有普陀庵景區、甘景洞景區、般若寺景區和三景莊景區。

荊山東麓,襄陽為鄰 三國故地,千秋史話—湖北南漳(上)

香水河瀑布

其河谷落巖而生,喀斯特溶洞穴遍佈,羅漢洞、金牛洞、獅子洞、回箭洞、大小鉗中洞、楚樂洞等,構成品位極高的地下世界,且洞穴中還有東、西天坑和大山天懸眼等喀斯特漏斗和天井。再就是絕壁奇峰,斷裂山體又構成本景區內另一大特色。該景區內雜灌木遍野,植被完整,山谷中尚有珍貴的野生臘梅、紫薇、紅豆杉、玉蘭等,加上季相變化的黃櫨木、烏析、楓樹,以及大量色澤豔麗的草木、木本花卉,四季絢麗多姿。老林之中的獐子、鹿、果子狸、獾子、狐狸、獼猴、大水獺、吾鼠尊小型野生動物,以及雉雞、錦雞、語眉等種類繁多的禽鳥群,更使整個景區增添了靈動和新奇,也豐富了景區觀光覽勝的內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