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博山的孝文化

中國歷史 文學 民俗 文化 天天有瓜吃 2017-04-20

提到淄博大家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是個老牌工業城市,石化,陶瓷,琉璃可以稱的上是淄博的名片,但是我想說的是與這些現代工業相比,更能代表淄博的是起源遠流長的齊文化,臨淄是齊國的古都,齊國在中國歷史的地位無需贅述,歷史才是一個城市的底蘊!淄博的歷史古蹟如殉馬坑,文化名人如蒲松齡,焦裕祿,歷史傳說如牛郎織女等等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如果回顧歷史的話,大家都瞭解古代文明,文化都離不開“河流”比如印度的母親恆河,中國的母親河黃河,等在淄博也有一條母親河那就是孝婦河。

淄博博山的孝文化

孝婦河發源於淄博市博山區禹王山、青石關、岳陽山一線,全長135.9km,僅淄博市境內流程就達77公里,橫穿博山、淄川、經張店、繞周村入桓臺馬踏湖,後經廣饒、博興等地入小清河注入渤海。

孝婦河兩岸算得上是一個文化豐滿的地方,於文學而言更是如此。名士應該是知名人士吧。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3個: 蒲松齡、 王漁洋、 趙執信。同為文學大家,3人一生遭際卻各不相同,戲劇人生,留在孝水河畔士子身上的註腳深值玩味。 王士禎(1634-1711年):字子真,號阮亭,自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縣(今桓臺)人,官至尚書。其為清初最著名的詩人,倡“神韻”之說,主持詩壇五十年。

而對淄博人民來說孝婦河給當地人帶來的最大驕傲莫過於其源遠流長的孝文化,博山是中國孝文化發祥地之一,孝婦顏文姜的故事在博山源遠流長,被稱作“華夏孝鄉”。千百年來,人們受到孝婦顏文姜的影響自覺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幸福安康。

淄博博山的孝文化

淄博博山的孝文化

孝婦顏文姜是博山孝文化的典型代表,相傳在周朝時期,博山有一孝婦名叫文姜,因沖喜而被騙進婆家,不料剛過門不就,丈夫就死了。自此文姜背上了“掃把星”的名號,遭到婆婆的百般刁難,但是孝婦顏文姜依然任勞任怨,孝敬公婆、照顧小姑。他的孝心感天動地,最後得道成仙,人們把顏文姜尊稱為“顏奶奶”,鄰居們都籌資在其居住過的房子處建了小祠,香火不斷。此後其千百年來,逐漸演變成了盛大的民俗活動文姜廟會。時至今日,文姜廟會成為當地弘揚孝文化的重要載體。廟會舉辦地顏文姜祠是唐代木質建築,為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淄博博山的孝文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