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業完成,含藏收斂——張良:功成身退,比范蠡更勝一籌

中國歷史 張良 范蠡 中國古代史 綠草原 2017-06-03

功業完成,含藏收斂——張良:功成身退,比范蠡更勝一籌

張良是戰國時韓國的貴族,在他少年時代,秦滅韓,張良“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終於“得力士,為鐵錐重百二十斤”,乘秦始皇遊天下時,在博浪沙進行狙擊。秦始皇出巡,有專車36乘,張良與刺客實在無法判斷出秦始皇在哪一輛車上,於是“誤中副車”。秦始皇為此而大怒,在天下搜索刺客,張良只好更名換姓,逃亡於下邳。這一來他從貴公子變成了逃犯,不得不改變過去的貴公子作風,注意尊重他人。

恰好在下邳圯上遇到黃石老父,以屈身為黃石老父穿履,得到黃石老父的信任,授以《太公兵法》,並告訴他:“讀此則為主者師矣”。張良有了做帝王師的才幹,需要的是一個能依照他的意見行動的帝王,這個人就是在秦末農民戰爭中乘機起兵的劉邦。

劉邦一見張良,便認定這是一個有才幹的人,拜張良做廄將,對張良的建議也言聽計從。而張良“為他人言,皆不省”,從而認定劉邦是一個值得輔佐的人,於是不斷給劉邦出主意,包括破武關取咸陽,屯軍霸上,鴻門宴全身而遁,制止酈食其分封六國主張,說服劉邦封韓信為齊王等關鍵性謀略,終於把一個“好酒及色”的無賴變成了代秦而立的皇帝。張良對這樣一個流氓無賴出身的皇帝不大看得起,何況劉邦做了皇帝后又拼命封賞他的豐沛同鄉。

《史記·蕭相國世家》載:漢王五年的時候,已經誅殺了項羽,平定了天下,於是討論功勞,進行封賞。眾多的大臣互相爭功。經過了一年多的討論還沒有一個決定。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所封賞的食邑最多(食邑就是受封邑的租稅)。功臣們都說:“我們身上穿著堅固的盔甲,手中拿著銳利的兵器,作戰多的人蔘加了一百多次戰役,作戰少的人也有數十回合的戰役,攻取城池,佔領土地,有的功勞大,有的功勞小,各有一定的等級。現在蕭何沒有汗馬功勞,僅僅靠著舞文弄墨,議論政事,不曾實地參加作戰,分封功勞的時候,反而在我們的上面,這是什麼道理呢?”高帝說:“各位都知道打獵的事情吧!”功臣們說:“知道。”高帝說:“各位知道獵狗嗎?”功臣們說:“知道。”

高帝說,追趕捕殺野獸兔子的是狗,然而發現遺蹟並且推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人,現在諸位功臣,只能獲得走獸罷了,就像打獵的時候獵狗所獲功勞一樣。至於蕭何這樣的人,他能夠發現遺蹟並且指出野獸所在的地方,他的功勞就像打獵的時候人所建立的功勞一樣。況且各位僅僅以本身跟隨我作戰,最多也不過兩三人。但是蕭何全宗族幾十人都跟隨我作戰,他的功勞是不能忘記的。這個時候,群臣們沒有人敢說話了。

張良見劉邦只認蕭何等豐沛同鄉的“人”,將其他功臣皆視為“狗”,立即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他見到劉邦將非豐沛同鄉的韓信、彭越、英布等功臣分別誅殺,更想到跟劉邦供職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當劉邦說:“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張良立刻說:“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劉邦想,留離長安較近,讓張良住在留比讓他去齊更容易監視一些,於是封張良於留。

等劉邦確立了蕭何的丞相地位,張良又進一步提出引退的要求:“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舍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劉邦想張良去“學辟穀,道引輕身”,對他的政權並無妨礙,於是放下心來,任意讓張良自由行事,張良於是獲得機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張良的功成身退,比范蠡更勝一籌。

【智慧點撥】

老子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它的意思是:始終保持豐盈的狀態,不若停止它;不停地磨調鋒芒,欲使之光銳,卻難保其鋒永久銳利;滿屋的金銀珠玉,很難永恆地守護住它;人富貴了就會產生驕奢淫逸的心理,反而容易犯錯誤;功成名就則應隱退,此乃天理。

它提醒人們功成名就、官顯位赫後,人事會停滯,人心會倦怠,業績也不會進展。應立即辭去高位,退而賦閒。否則,說不定會因芝麻小事而被問罪,遭到晚節不保的厄運。

凡有高尚氣節的君子,都不會一味地貪圖富貴安逸,在適當時機,都能主動退出舞臺,為後來者提供其大展宏圖的餘地。

【引申名言】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春秋)老子《道德經》

【名言釋義】

金銀財寶堆得滿屋,終將沒有辦法守得住;富貴之後就驕傲奢侈,終將給自己留下禍患。

【名言智慧】

以為財富是最好的人,不會把財富讓給別人;以為追逐名聲是最好的人,不會把名譽讓給別人;迷戀權勢的人,不可能把權力交給別人。一旦獲取了財富、名聲和權勢便唯恐喪失而整日戰慄不安,而放棄這些東西又會悲苦不堪,而且心中全無一點見識,眼睛只盯住自己無休止追逐的東西,這樣的人只能是上天所刑戮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