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貨可居”,一躍登峰:郭沫若評呂不韋

“奇貨可居”,一躍登峰:郭沫若評呂不韋

林語堂先生曾說:中國一向就是女權社會,女人總是在暗地裡對男人施加影響,左右著男人的心理情緒和處世態度,無形中便決定了事態的發展。有鑑於此,一些老謀深算者辦事時,專門在婦女身上做些手腳,結果真是事半功倍。

我們縱觀歷史時發現,呂不韋無疑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他抓住了秦國質子子楚這個“奇貨”,用女人接近他,為以後步入仕途鋪下了墊腳石。

呂不韋早年是個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他在得知異人(後改名為子楚)是秦國王孫之後,心裡做了一番盤算:雖然異人現在窮途末路,然而他有著秦國皇室血統,如果扶助他將來登上帝位,自己就可大賺一筆,何況七雄之中,秦國最強,弄好了就會統一天下,那樣自己的利益就更大了。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對還是錯,呂不韋特地請教父親,這就有了中國歷史上一段著名的對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呂不韋絕對有政治才能:

“如果耕種田地的話,能獲得幾倍的利益?”

“可以獲得十倍的利潤。”

“如果經營珍珠玉器的話,可以贏得幾倍的利潤?”

“能獲得上百倍的利潤。”

“如果幫助扶立一國的君王的話,可以贏得幾倍的利潤?”

他的父親最後笑著說:“這樣就可以獲得無數的利潤了。”

從此,深諳商業與政治關係的呂不韋集中全部精力開始了他的從政活動。而異人也在呂不韋不惜血本的投資之下,成為秦國的合法繼承人。異人繼位後,呂不韋也如自己所願,獲得了驚人的回報:以藍田十二個縣為食邑。而更重要的是,秦國大政從此完全控制在呂不韋手上。

人生如下棋,能看到多步之後的人總會有大的收穫,在利益上攫取的東西要比常人多得多,這是智慧。呂不韋不僅善於經商,在經營國家方面也是好手。工於算計的商賈從政,處處顯露出他善於把握時機、取得最大效益的才能,無怪乎連郭沫若先生都稱讚他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政治家。在從政期間,呂不韋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發展國家,比如鼓勵開發水利,發展經濟,使秦國的國力大增;招賢納士,在歷史上除了戰國四公子外,養士最成功的就要算秦相呂不韋了——養客三千。這三千人與四公子的三千食客可不同。四公子養士無非沽名釣譽罷了,而呂不韋自然算計更為精到。“呂不韋乃使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日《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這等作為、這等氣魄,四公子做得出來嗎?連司馬遷也在《報任安書》中特別指出,“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這就是政治家的風範。

政治家自然說政績。消滅東周就是他執政後立起的第一塊豐碑。公元前249年,莊襄王元年,東周君糾集各諸侯國向秦發動了進攻,而呂不韋親自率兵擊退這次進攻,攻滅了東周,之後“東西周皆人秦”。重要的是,他結束了延續八百年的天下共主的所謂正統的最後統治,秦一統天下的合法地位也隨之得以確立。秦國蒸蒸日上,兵強馬壯,不論外交、軍事以及經濟發展都取得很大的成績,為秦王政的統一天下打好了鋪墊。

郭沫若先生認為古人以士為貴、以農為本、以商為末,而呂不韋恰恰出身商人,走了一條頗具戲劇性的從政之路,憑著“奇貨可居”的經營理念一躍登上古代士子心目中的人生巔峰。

但盛極而衰是古今常理,公元前239年,秦王贏政二十一歲了。他顯然不滿足於做一個傀儡,他要親政,呂不韋無疑是他最大的障礙。於是,就因繆毒淫亂太后事件牽連到相國呂不韋。接下來,呂不韋被免去相國職務,遣出京城。呂不韋在河南封地時,並未韜光養晦,而是廣交賓客,各國諸侯使者絡繹不絕,去拜訪他。秦王贏政害怕他叛亂,便把他發配到蜀地,並斥責他。受到威脅的呂不韋害怕被殺,於是飲鴆自殺了。史學家認為呂不韋死就死在他雖然是個政治家,但終究還沒有弄懂“功高蓋主”和“急流勇退”的道理,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沒有好下場也許是呂不韋自己想不到的,但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無法掩蓋。他靠做珠寶生意發了大財,後又想到了由商人政這條路,而他人政的基石竟然是誰都不看好的異人,這說明呂不韋有著別人沒有的戰略眼光和魄力。“秦滅六國,蓋始於魏冉,而成於呂不韋、李斯。”雖然作為商人,呂不韋在政治上不免貪求利益和權勢,但他對秦的統一事業是功不可沒的,他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對後世更是具有深遠的影響。他的一生,展現了一個非凡政治家的風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