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不為人知的一面

人們談到隋煬帝楊廣時,總是把他罵得一無是處,評價他到處巡遊、沉湎女色、荒淫無道,是極其奢侈揮霍的昏君等等。實際上,隋煬帝作為一個封建皇帝,儘管作過許多壞事,但也做過不少對歷史發展有益的事情,還是有一些歷史功績的,我們不能因隋煬帝的過而否認他的功。

楊廣不為人知的一面

一、精簡機構,改革吏治,創建科舉制。隋煬帝即位後,曾在官制上作了大膽改革。"其一,廢除三師、特進官。其二,廢除都督以上至上柱國凡十一等及八郎、八尉、四十三號將軍。其三,改三衛為三侍,廢除直閣將軍。其四,尚書省六曹,原各設侍郎六,計三十六侍郎,改為每曹各設侍郎一"。這些改革,一方面裁減了冗員,精簡了中央機構;另一方面,又抑制和削弱了周、齊顯貴的勢力,是切中時弊的。煬帝對地方行政機構的改革,是廢州置郡。"郡設太守,直接轄縣。過去軍事重鎮、軍事政治統由州刺史統管,廢州改郡後,於郡別設正副都尉,主管軍事,郡太守不得與聞"。

楊廣不為人知的一面

隋煬帝功績較大的是創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主要是進士科的建立,這為選拔下層知識分子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也改變了以往門閥士族把持選舉的現象,重才學而輕門第,從而擴大了招攬人才的門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得以參加統治政權,適應了庶族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削弱了門閥士族在政治上的壟斷權,它有利於選拔封建統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適應了大一統帝國的政治需要。另外,隋煬帝還修訂了法律,主要是將隋文帝末年比較嚴酷的法律進行了改革。隋文帝在晚年也犯了些錯誤,法律的嚴酷就是其中之一。隋煬帝將一些殘酷的法律條文取消,或者是減輕處罰程度。但這也僅是表面文章,像是沽名釣譽。在隋煬帝統治晚期,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殘忍了許多,不再按法律做事,專斷性很強。

楊廣不為人知的一面

二、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發展交通和運輸。隋煬帝為什麼要營建東都洛陽?歷史上不少人認為他主要是為了遊賞玩樂,這種看法,值得推敲。隋煬帝的《營建東都詔》講了營建東都的理由。洛陽地形險要,“控以三河,固以四塞”,且位置適中,便於向山東及江左、淮海一帶安施兵力機動。隋開皇十年,平定不久的陳國故境,多處發生叛亂,攻陷州縣,殺死隋官。仁壽四年,隋文帝剛剛病故,漢王楊諒又在幷州起兵造反,在平叛過程中,由於“南服遐遠,東夏殷大”,使煬帝深感“關河懸遠,兵不赴急”,加上楊諒謀反被誅後,“幷州移戶覆在河南”,急需加強控制。因此,隋煬帝認為,必須“因機順動”,營建東都洛陽。公元605年,即隋煬帝即位第一年,他讓楊素等人負責修建洛陽城。當時,每月都有二百萬人在工地上勞動。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完成。新的洛陽城有宮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圍有七十里長。裡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門辦公的地方,在往裡,就是宮城,周圍有三十里。隋煬帝修建洛陽城,是從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的。當時首都長安在西北面,往東的路不太暢通,影響了國家政令的傳達。洛陽則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的治理江南,控制北方,鞏固國家。還有,在長安的時候,各地的糧食運往長安要費時費力,白白浪費。到了洛陽便可以很方便的取得糧食,也相應的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楊廣不為人知的一面

另一個工程就是大運河的開鑿,開鑿通濟渠與營建東都洛陽是同時進行的。煬帝開鑿通濟渠、永濟渠等,首先是為了溝通漕運,達到“水路通,貢賦等”的目的,以保障東都和京師的供應,特別是統治集團日益增長的奢侈腐化的生活的供應。其次,也是為了從水路把江都和洛陽聯繫起來,加強對江左,淮海的統治,併為用兵高麗做準備。同時,不管煬帝的主觀動機如何,開鑿運河在客觀上也適應了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需要。南北割據,曾經影響了商業的發展。隋王朝統一全國以後,為手工業發展、交換範圍的擴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隋文帝時,即為擴大商品流通作了一些工作,如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修治道路,設置驛站等,但靠陸路交通、人背肩挑、畜力運輸,遠不能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這樣,疏浚河道,開鑿運河就成了適應歷史發展要求的進步舉動。

楊廣不為人知的一面

隋煬帝先後開鑿疏浚了由黃河進入汴水,再由汴水進入淮河的通濟渠;還有從淮河進入長江的邗溝;從京口(現在江蘇的鎮江)到達餘杭(現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達黃河,向北到達涿郡(現在的北京)的永濟渠。這些渠南北連通,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運河。大運河從北方的涿郡到達南方的餘杭,南北蜿蜒長達五千多裡,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水運大動脈。大運河不僅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的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強。大運河還對以後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後的元朝、明朝和清朝之所以建都北京,從經濟上來看,不能不說和大運河對物質供應的有力保證有很大的關係。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他在位也就是十四年的時間,其他方面不談,單就大運河一項,我們應該從事實出發,充分肯定隋煬帝的歷史功績。如果我們大膽的設想一下,沒有大運河,或許唐太宗李世民也會去開鑿的。所以,貞觀之治的功績裡面,是不是有一點大運河的因素呢?

楊廣不為人知的一面

三、文化方面的貢獻。隋煬帝愛好圖書字畫,“初西京(長安)嘉則殿有書三十七萬卷,帝(隋煬帝)命祕書監柳顧言等詮次,除其復重猥雜,得正御本三萬七千餘卷,納與東都(洛陽)修文殿,又寫五十副本,簡為三品,分置西京(長安)東都宮省官府,其正御書皆裝翦華淨,寶軸錦裱,於觀文殿(洛陽)前為書室十四間,窗戶妝褥廚幔,鹹極珍麗。每三間開方戶,垂錦鏝,上有二飛仙,戶外地中施機發,帝幸書室,有宮人執香爐,前行踐機,則飛仙下收幔而上,戶扉及廚扉皆自啟。帝出,則垂閉復故”《隋書•經籍志》還記得更清楚,他把五十種副本分為三等,上等用錙軸,中等用紺璃軸,下等用漆軸,又把魏以來古蹟名畫“於觀文殿後築二臺,東曰妙楷臺,藏古籍,西曰室臺,藏古畫”。

隋煬帝如此喜歡圖書字畫,在古代帝王中是少有的。因此隋代時間雖短,但《隋書•經籍志》中所記錄的圖書都是比較好而最完整的,這 與隋煬帝愛好圖書是分不開的。隋煬帝還興辦學校,訪求遺失的圖書,並加以保護,還恢復了被楊堅廢除了的國子監、太學以及州縣學。還組織人編寫了《長洲玉鏡》四百卷和《區宇圖志》一千二百卷,這對於保存我國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貢獻。

楊廣不為人知的一面

四 、開發西域。隋煬帝向四處用兵擴張的野心從即位第一年就激發出來了。這年,北方的契丹族侵擾營州,被隋煬帝派出的將領韋雲起擊敗,這使楊廣用兵的信心倍增。兩年之後,楊廣開始大規模的開發經營西域。在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張掖和西域商人進行貿易的,隋朝由黃門侍郎裴矩負責具體事物。後來,裴矩上疏主張開發經營西域,並說:“胡中多諸寶物,吐谷渾易可併吞。”這激發了隋煬帝建立像秦始皇和漢武帝那樣功績的強烈願望。但是,隋煬帝所做的卻是賠本的買賣。好大喜功,貪慕虛榮,白白的浪費了國家巨大的財富。

楊廣不為人知的一面

隋煬帝主要是用金錢來引誘西域的商人來朝貿易,還命令西域商人所經過的地方郡縣要殷勤招待,這根本不是平等的貿易,而是借貿易之名來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但隋煬帝為了開發經營西域,還是派兵做了一些統一工作,“如打敗了西突厥的處羅可汗,掃除一大障礙,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了和西域的暢通。”為了開發西域,隋煬帝付出了很大代價,消耗了國家巨大財富。但是開發西域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意義。首先,達到了征服西突厥和吐谷渾,加強隋代中央集權的目的。西域開發後,許多國家都倒向了隋朝,成為瓦解西突厥和吐谷渾的同盟軍。其次,加強了中原與西域人民的友好往來,這為唐代民族關係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且西域道路的暢通,使中原與西域諸族人民進一步加強了聯繫,增進了友誼,減少了隔閡。再次,促進了西域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由於通西域後消除了邊患,沿邊郡縣的經濟發展有了保證,也給西域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除此之外,又發展了中國古代的中西交通。從上可知,隋煬帝開發西域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發展是利多弊少的,其結果只能是促進隋代的強盛,而不可能是使隋朝走向滅亡。《隋書•煬帝紀》說“煬帝爰在弱齡,早有會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籍”。即位之後,“地廣三代,威震八 ,單于頓顙,越裳重譯”,對隋煬帝給予了應有的肯定,連對隋煬帝成見很深的司馬光也不得不承認,隋氏之盛至煬帝極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