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的妙計

中國歷史 張良 劉邦 項羽 中國古代史 河南日報 2018-12-02
張良的妙計

□王劍

公元前218年,在河南境內的一條官道上,行進著一列豪華的車隊。隊伍的最前面,是鳴鑼開道的公差,緊接著是威風八面的馬隊。馬隊的後面,是打著彩旗的儀仗隊,36輛四駕車輦走在中間。車隊的兩邊,大小官員前呼後擁,甚是熱鬧。

這個車隊,是秦始皇東巡的車隊。當時,大秦帝國剛剛締建,需要向天下人炫示它的威力。然而,秦始皇做夢也沒有想到,竟然有兩個青年人會在半道上等著他。

當東巡車隊途經陽武縣(今原陽縣東部)的博浪沙時,一個重約60公斤的大鐵錘忽然從天而降,砸向車隊中間最豪華的那輛車,乘車者當場斃命,現場一片混亂。只見兩條黑影趁亂鑽入蘆葦叢中,眨眼之間逃之夭夭。

後來人們知道,策劃這次斬首行動的人名叫張良,潁川城父(今寶丰)人。可惜,被大鐵錘擊中的只是副車,秦始皇僥倖逃得一命。

有人也許好奇,張良行刺,圖的是什麼呀?很簡單,為了給韓國報仇。

起初,張良的人生目標很豐滿,就是希望能像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那樣,成為韓國的丞相。但張良是不幸的,就在他18歲那年,他的國家被秦國滅掉了。於是,他散盡家資,找到一個大力士,他要殺掉那個打碎他人生夢想的“惡人”。

一般來說,行俠仗義的人,都長得高大威武。然而,張良的相貌卻像個美麗的女子。司馬遷見到他的畫像,也感到很意外。

顛沛流離的張良,有過人生當中的一段傳奇。有一天,他到下邳的沂水橋上閒逛,遇到一個穿著粗布短袍的老人。老人見張良走近,故意把腳上的草鞋甩到橋下面,然後對他喊:“喂,小子,去把我的鞋撿上來。”張良很是驚訝,雖然知道老人是在故意刁難他,可還是忍著性子走到橋下,把草鞋撿上來遞到老人面前。誰知,老人把腿一伸,說:“給我穿上。”於是,張良又跪在地上,幫老人穿上了鞋。

老人大笑幾聲,揚長而去。走了一里多地,老人又折了回來,對還在原地發愣的張良說:“你小子不錯,我想教你一點兒本事。五天後的清晨,你來這兒等我吧。”張良立刻恭敬地答應了。

五天後的清晨,張良氣喘吁吁地來到橋上,誰知老人已經坐在橋頭了。老人生氣地說:“年紀輕輕的,來得比長輩還晚,以後能有什麼出息?如果真想學的話,就五天後再來見我吧。”張良對老人行了個禮,目送老人離去,並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先到這兒!”

又過了五天,雞剛叫,張良就到了橋上,可老人還是先到了。老人還是很生氣,又讓張良再等五天。張良下定決心,下次一定不能再晚了。

這一次,張良半夜就起來,去橋上耐心地等著。老人到來後,非常高興,從懷裡掏出一本薄薄的書,對張良說:“你好好讀讀這本書,將來準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說完,老人就不見了。

天亮後,張良打開書一看,竟是著名的兵書《太公兵法》。張良驚喜異常,從此日夜研習,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的“智者”。

這位老人,據說就是隱身巖穴的高士黃石公……

劉邦的眾多謀士中,張良是以一條條妙計贏得尊重和依賴的。

公元前206年,項羽入主咸陽後,把劉邦分封到偏僻荒涼的巴蜀。張良把劉邦送到褒中,看到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別無他途。張良觀察一會兒後,給劉邦獻上一條計策:全部燒燬棧道,以消除項羽的猜忌。不久,劉邦又採用大將韓信之謀,“暗度陳倉”,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一個“明燒棧道”,一個“暗度陳倉”,成就了歷史上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被項羽擊敗,幾乎全軍覆沒。劉邦逃至下邑,萬念俱灰,前途暗淡。而張良卻很樂觀,又為劉邦獻上一條妙計:“楚國的猛將英布與項羽有隔閡;彭越沒有受封,早對項羽不滿。這兩個人,可以利用。漢王手下的大將韓信,可以委託大事,獨當一面。如果能用好這三個人,打敗項羽是早晚的事兒。”

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謀”。劉邦聽罷,認為這確是一條以弱制強的妙計,連忙起身對張良拜了又拜。不久,在張良的謀劃下,一個內外聯合共擊項羽的軍事聯盟形成了。從此,劉邦由戰略防禦,開始轉為戰略進攻。

公元前203年,漢楚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項羽如約拔營東歸,向彭城而去。劉邦也欲引兵西歸漢中。就在這重大轉折之際,張良看出了項羽腹背受敵、捉襟見肘的破綻,便給劉邦獻計道:“如今漢據天下三分有二,正是滅楚的有利時機。如果放虎歸山,必將遺患無窮。”劉邦馬上採納了張良的計策,親率大軍追擊項羽。韓信、彭越等各路兵馬也齊聚垓下,終於迫使項羽烏江自刎。

劉邦登基後,在洛陽的南宮舉行慶功宴會。席間,觥籌交錯,君臣言談甚歡。劉邦端著酒杯,由衷地感嘆道:“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啊!”

張良的晚年,隱居在東昏(今蘭考)西南的白雲山,生活很是散淡。興致來了,他會跟著一個叫赤松子的人,到處閒逛。有一天,他路過濟北,在谷城山下看到一塊黃石頭,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恩師。他把這塊石頭鄭重地撿起來,細心地用絲綢包好,視作珍寶。居家則供於案,出行則揣在懷,再也沒讓它離開過自己一步。

公元前186年,張良病逝,這塊石頭也隨他一同下了葬。

“功成輕舉信良謀,心與鴟夷共一舟。呂媼區區無鳥喙,先生輕負赤松遊。”張良的閒適心境,在范成大的詩句裡如白雲出岫,縷縷如新。

插圖王偉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