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在2019上海5G創新發展峰會暨中國聯通全球產業鏈合作伙伴大會期間,在會場六樓的一間普通教室大小的屋子裡,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聯通”,600050.SH)雲計算首席科學家謝朝陽向與會聽眾提出了一個問題:“光速等於波長乘以頻率,那麼當頻率是28GHz時,波長是多少?”

瞭解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並不需要高超的計算能力。目前國際上主流的5G使用頻段即為28GHz,其波長為10.7mm,這些信息可以直接從網上搜到。相比4G,5G的頻率更高,波長越短,速度也更快。不過《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會展上的部分產品已經實現落地,實現5G也只是起到提升速度的作用,而更多的或許是革命性場景的開發則需要未來5G真正落地後的探索。

如今恰逢5G的關鍵過渡時期,基於作為三大運營商之一的資源優勢,中國聯通與各行業各企業之間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合作企業提供數據中心、網絡以及營銷體系的服務。同時中國聯通不再僅僅提供數據接入、數據中心、雲計算的業務,也意圖在平臺、應用端方面拓展業務。

//

拓展雲業務

//

轉型一直以來都是運營商老生常談的話題,除了“扁擔”(即鏈接用戶、企業的通信業務)這一主營業務,運營商們也早已開拓產業互聯網方面的創新型業務。

中國聯通於2013年年底推出旗下雲計算業務品牌沃雲。2015 年,中國聯通IDC 及雲計算業務實現收入70.7 億元,同比增長 37.5%。

對於中國聯通創新業務貢獻率最高的仍然是其IDC即數據中心的業務。

據其2018年財報顯示,創新業務主要聚焦於產業物聯網,其中具體包括ICT業務(電信服務、信息服務、IT 服務及應用的集成性業務)、IDC及雲計算業務、物聯網及大數據業務。

2018年全年產業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5%,達到230億元,佔整體服務收入比例提高至8.7%。其中ICT業務收入56億元,同比增長69%;IDC及雲計算業務收入達到147億元,同比增長33%;物聯網業務及大數據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1億元和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和284%。

財報顯示,中國聯通雲計算業務收入達到9.6億元,意味著IDC業務也就是數據中心業務收入約137.4億元,佔全年產業互聯網業務收入比重約為60%。

數據中心業務主要為雲計算提供基礎設施(機房、網線等設施)。謝朝陽認為,中國聯通雲計算業務主要能給企業客戶做兩件事情:一個是網絡和分佈在全國的數據中心。另一個則是全國各地有6萬家門店的地推人員,由此形成的龐大的營銷網絡。

一名來自外資企業的數據中心的員工告訴記者,目前數據中心市場三大運營商的用戶數量最多,此外,獨立第三方數據中心或者其他企業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也需要採購三大運營商的網絡。如果要保持通訊可靠性,至少要有兩個運營商提供通信服務。

雲計算市場對於中國聯通而言,則較為難啃。IDC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阿里雲公有云市場份額達到43%,穩居中國市場第一,騰訊雲佔11.2%,居於第二,中國電信的市場份額位於第三名,佔7.4%。值得一提的是,謝朝陽此前在中國電信擔任雲計算首席科學家。

據聯通大數據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越介紹,中國聯通在雲計算方面是業務和資本雙驅動的發展模式。趙越表示,在資本層面,中國聯通和BATJ等公司建立合資企業,就某一具體場景展開合作,比如今年年初中國聯通和騰訊文旅合作成立了雲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在3月1日已經正式發佈產品,現在也已經面對全國提供相應的服務。

記者從雲景文旅員工處瞭解到,此產品的作用是通過網絡將線下景區的停車場、廁所使用情況、WiFi以及線上的一些渠道信息(比如門票來源、第三方點評情況)、用戶端反饋的信息進行集合並呈現在一個大屏之上,目前還未接入大數據系統。這名員工表示,下一個版本可能會接入騰訊和聯通的數據,不過因為本身中國聯通用戶的市場佔有率比較小,會以騰訊的數據為主。

此外,中國聯通還通過和其他行業的系統商合作發展自身的雲計算業務。音視頻會議系統服務商跨國公司Polycom的一名高層告訴記者,Polycom與中國聯通聯合推出了雲視訊產品,基於中國聯通為Polycom提供了雲平臺,然後Polycom是在此基礎上搭建軟件和硬件系統,來支撐所有客戶的音視頻溝通。這名高層也透露,Polycom跟其他的運營商也有相應的合作,只是合作的方式會有一些相應的區別。比如說有可能在終端層面會跟中國移動進行一些合作,而對中國聯通則是基於平臺的合作。

中國聯通並不甘心只是作為網絡、數據中心提供方,其也在發展應用軟件、應用平臺方面的業務。一名負責講解智慧工地項目的中國聯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國聯通除了設備上與海康威視合作之外,工地平臺端、雲平臺及手機APP/PC端應用均由中國聯通開發。

//

佈局物聯網

//

如果說雲計算是中國聯通目前意圖開拓發展的領域,而基於5G結合行業場景佈局物聯網,則是中國聯通需要“徐徐圖之”的未來市場。

現在已經落地的一些物聯網產品主要是基於NB-loT,也就是窄帶物聯網,比如生活中的水錶、燃氣表的數據通過NB-LoT傳輸到物業的終端,可以實現不用上門查表,即可獲得相應的信息。2017年工信部下發《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要求到2017年末,我國NB-IoT基站規模要達到40萬個,到2020年,我國NB-IoT基站規模要達到150萬個,實現對於全國覆蓋。

據瞭解,中國移動在2017年就建立了OneNet平臺,這一平臺提供一系列標準化套件,供各行業的企業入駐進行開發物聯網相關軟件產品。中國聯通則傾向於直接與各個行業的企業建立合作、聯盟關係。

據中國聯通2018年財報,中國聯通的物聯網聚焦智慧城市、智能可穿戴、車聯網、智能製造等領域,連接數接近 1.1 億,2018 年收入達到20.8 億元,同比增長 47.8%。而據中國移動財報,中國移動的智能連接數為5.51億,2018年一年淨增3.22億元。

中國聯通在近期發佈了“7+33+n”的5G試驗網絡部署,除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核心區域連續覆蓋,在33座城市的熱點區域和多座城市行業應用區域提供5G網絡覆蓋,“n”代表的即中國聯通與各行各業展開5G應用合作。

4月24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寶武)與中國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5G智能製造建設展開合作。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具體合作體現在鋼鐵行業的生產管理設備運營遠程控制等各個領域的應用上。

在具體的合作中,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聞泰科技”,600745.SH)與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信軟件”)也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國寶武媒體負責人進一步向記者解釋,聞泰科技實際上是做5G的設備,中國寶武控制的寶信軟件是做工業軟件,因此需要直接採購聞泰科技的設備來支撐其軟硬件;中國聯通和寶武則是基於更大的工業場景進行簽約。

一名航空項目的人員在宣傳基於5G的物聯網項目時,告訴記者5G是用於減少光纖的使用,通過直接運用5G網絡實現對各個製造環節的加速,甚至能夠通過5G網絡來實現AR遠程操控機器設備。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基於部署成本、穩定性和質量方面考慮,目前商用光纖專線仍然是不可欠缺的存在。

中國聯通的5G野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