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裸分的同學,你還有不到10%的位置可以搶。

圖/學科競賽網

201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了6100人,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年兩所學校計劃招收的總人數是6700人,拿到降分的人數超過91%,這表明在這一屆學生中,裸分考入清北的學生大概只有600人。

敢問神州大地,有幾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一定在這600人之內。在以重點錄取人數論英雄的高中教學中,有高中老師直言,哪所學校重視自主招生,哪所學校就將佔據優勢。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裸分的同學,你還有不到10%的位置可以搶。

圖/學科競賽網

201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了6100人,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年兩所學校計劃招收的總人數是6700人,拿到降分的人數超過91%,這表明在這一屆學生中,裸分考入清北的學生大概只有600人。

敢問神州大地,有幾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一定在這600人之內。在以重點錄取人數論英雄的高中教學中,有高中老師直言,哪所學校重視自主招生,哪所學校就將佔據優勢。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想要第一個衝到終點,從起跑線上就不能落後。


如今,自主招生愈發受到家長和考生的關注,高校也在不斷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清、北兩所國內頂級高校為例,除了自主招生,北大還有博雅計劃,清華大學還有領軍計劃。

當裸分進入名校越來越難,個性化的招生通道自然成為眾人爭奪主戰場。

與此同時,00後的高考觀也與前人大不相同。在他們眼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並非唯一出路,也不是非得去擠不可。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裸分的同學,你還有不到10%的位置可以搶。

圖/學科競賽網

201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了6100人,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年兩所學校計劃招收的總人數是6700人,拿到降分的人數超過91%,這表明在這一屆學生中,裸分考入清北的學生大概只有600人。

敢問神州大地,有幾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一定在這600人之內。在以重點錄取人數論英雄的高中教學中,有高中老師直言,哪所學校重視自主招生,哪所學校就將佔據優勢。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想要第一個衝到終點,從起跑線上就不能落後。


如今,自主招生愈發受到家長和考生的關注,高校也在不斷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清、北兩所國內頂級高校為例,除了自主招生,北大還有博雅計劃,清華大學還有領軍計劃。

當裸分進入名校越來越難,個性化的招生通道自然成為眾人爭奪主戰場。

與此同時,00後的高考觀也與前人大不相同。在他們眼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並非唯一出路,也不是非得去擠不可。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高考對我們的影響,會在未來慢慢減弱嗎?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媒體對2萬餘名“00後”高考考生、考生家長和其他網友發起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受訪的“00後”考生認為參加高考是為了增長經歷,而非改變命運的大考。

“00後”即使選擇參加高考,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滿足於單純憑裸分上大學,而是嘗試各種各樣的特殊途徑。對於他們來說,出國留學、藝考、自主招生等為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裸分的同學,你還有不到10%的位置可以搶。

圖/學科競賽網

201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了6100人,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年兩所學校計劃招收的總人數是6700人,拿到降分的人數超過91%,這表明在這一屆學生中,裸分考入清北的學生大概只有600人。

敢問神州大地,有幾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一定在這600人之內。在以重點錄取人數論英雄的高中教學中,有高中老師直言,哪所學校重視自主招生,哪所學校就將佔據優勢。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想要第一個衝到終點,從起跑線上就不能落後。


如今,自主招生愈發受到家長和考生的關注,高校也在不斷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清、北兩所國內頂級高校為例,除了自主招生,北大還有博雅計劃,清華大學還有領軍計劃。

當裸分進入名校越來越難,個性化的招生通道自然成為眾人爭奪主戰場。

與此同時,00後的高考觀也與前人大不相同。在他們眼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並非唯一出路,也不是非得去擠不可。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高考對我們的影響,會在未來慢慢減弱嗎?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媒體對2萬餘名“00後”高考考生、考生家長和其他網友發起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受訪的“00後”考生認為參加高考是為了增長經歷,而非改變命運的大考。

“00後”即使選擇參加高考,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滿足於單純憑裸分上大學,而是嘗試各種各樣的特殊途徑。對於他們來說,出國留學、藝考、自主招生等為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與前人相比,素質教育下薰陶出來的一代,面對高考的境界都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般說辭80、90後也不陌生,因為那個年代他們就是靠“相信過程”作為心裡安慰來麻痺自己的。

在一系列的自主招生或藝考、出國背後,是社會呼籲多年的素質教育。其作為如今應試教育的對立面,屢屢作為人們批判應試教育的抓手。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裸分的同學,你還有不到10%的位置可以搶。

圖/學科競賽網

201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了6100人,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年兩所學校計劃招收的總人數是6700人,拿到降分的人數超過91%,這表明在這一屆學生中,裸分考入清北的學生大概只有600人。

敢問神州大地,有幾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一定在這600人之內。在以重點錄取人數論英雄的高中教學中,有高中老師直言,哪所學校重視自主招生,哪所學校就將佔據優勢。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想要第一個衝到終點,從起跑線上就不能落後。


如今,自主招生愈發受到家長和考生的關注,高校也在不斷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清、北兩所國內頂級高校為例,除了自主招生,北大還有博雅計劃,清華大學還有領軍計劃。

當裸分進入名校越來越難,個性化的招生通道自然成為眾人爭奪主戰場。

與此同時,00後的高考觀也與前人大不相同。在他們眼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並非唯一出路,也不是非得去擠不可。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高考對我們的影響,會在未來慢慢減弱嗎?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媒體對2萬餘名“00後”高考考生、考生家長和其他網友發起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受訪的“00後”考生認為參加高考是為了增長經歷,而非改變命運的大考。

“00後”即使選擇參加高考,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滿足於單純憑裸分上大學,而是嘗試各種各樣的特殊途徑。對於他們來說,出國留學、藝考、自主招生等為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與前人相比,素質教育下薰陶出來的一代,面對高考的境界都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般說辭80、90後也不陌生,因為那個年代他們就是靠“相信過程”作為心裡安慰來麻痺自己的。

在一系列的自主招生或藝考、出國背後,是社會呼籲多年的素質教育。其作為如今應試教育的對立面,屢屢作為人們批判應試教育的抓手。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事實是,能參加自主招生或保送的學生,哪個不是在補習班裡練就幾項絕技或拿了幾項大獎。當有錢的父母用盡資源將孩子送進名校時,問題也來了,窮人的孩子也玩得起素質教育嗎?

窮人的孩子,“玩不起”素質教育

依靠裸分上名校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開始在保送、降分等領域展開競爭。

同時,調查也顯示,我國頂尖高校中來自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且目前就讀的學生中,所佔比例極低。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裸分的同學,你還有不到10%的位置可以搶。

圖/學科競賽網

201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了6100人,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年兩所學校計劃招收的總人數是6700人,拿到降分的人數超過91%,這表明在這一屆學生中,裸分考入清北的學生大概只有600人。

敢問神州大地,有幾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一定在這600人之內。在以重點錄取人數論英雄的高中教學中,有高中老師直言,哪所學校重視自主招生,哪所學校就將佔據優勢。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想要第一個衝到終點,從起跑線上就不能落後。


如今,自主招生愈發受到家長和考生的關注,高校也在不斷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清、北兩所國內頂級高校為例,除了自主招生,北大還有博雅計劃,清華大學還有領軍計劃。

當裸分進入名校越來越難,個性化的招生通道自然成為眾人爭奪主戰場。

與此同時,00後的高考觀也與前人大不相同。在他們眼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並非唯一出路,也不是非得去擠不可。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高考對我們的影響,會在未來慢慢減弱嗎?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媒體對2萬餘名“00後”高考考生、考生家長和其他網友發起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受訪的“00後”考生認為參加高考是為了增長經歷,而非改變命運的大考。

“00後”即使選擇參加高考,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滿足於單純憑裸分上大學,而是嘗試各種各樣的特殊途徑。對於他們來說,出國留學、藝考、自主招生等為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與前人相比,素質教育下薰陶出來的一代,面對高考的境界都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般說辭80、90後也不陌生,因為那個年代他們就是靠“相信過程”作為心裡安慰來麻痺自己的。

在一系列的自主招生或藝考、出國背後,是社會呼籲多年的素質教育。其作為如今應試教育的對立面,屢屢作為人們批判應試教育的抓手。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事實是,能參加自主招生或保送的學生,哪個不是在補習班裡練就幾項絕技或拿了幾項大獎。當有錢的父母用盡資源將孩子送進名校時,問題也來了,窮人的孩子也玩得起素質教育嗎?

窮人的孩子,“玩不起”素質教育

依靠裸分上名校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開始在保送、降分等領域展開競爭。

同時,調查也顯示,我國頂尖高校中來自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且目前就讀的學生中,所佔比例極低。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當重點高中的學生開始為保送、降分而努力的時候,處於落後地區的孩子們,也許壓根就不知道有這回事兒。在信息不平等的情況之下,憑藉單薄的教育資源讀死書,依舊是他們篤定的唯一選擇。

在保送等特殊手段之下,分數這一參考依據被弱化,高校會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判學生是否能達到降分或者保送資格。

即使落後地區的學生知道存在保送或降分的途徑,素質教育培養背後所需的巨大支出,也是大部分家庭無法承擔的。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裸分的同學,你還有不到10%的位置可以搶。

圖/學科競賽網

201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了6100人,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年兩所學校計劃招收的總人數是6700人,拿到降分的人數超過91%,這表明在這一屆學生中,裸分考入清北的學生大概只有600人。

敢問神州大地,有幾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一定在這600人之內。在以重點錄取人數論英雄的高中教學中,有高中老師直言,哪所學校重視自主招生,哪所學校就將佔據優勢。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想要第一個衝到終點,從起跑線上就不能落後。


如今,自主招生愈發受到家長和考生的關注,高校也在不斷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清、北兩所國內頂級高校為例,除了自主招生,北大還有博雅計劃,清華大學還有領軍計劃。

當裸分進入名校越來越難,個性化的招生通道自然成為眾人爭奪主戰場。

與此同時,00後的高考觀也與前人大不相同。在他們眼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並非唯一出路,也不是非得去擠不可。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高考對我們的影響,會在未來慢慢減弱嗎?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媒體對2萬餘名“00後”高考考生、考生家長和其他網友發起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受訪的“00後”考生認為參加高考是為了增長經歷,而非改變命運的大考。

“00後”即使選擇參加高考,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滿足於單純憑裸分上大學,而是嘗試各種各樣的特殊途徑。對於他們來說,出國留學、藝考、自主招生等為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與前人相比,素質教育下薰陶出來的一代,面對高考的境界都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般說辭80、90後也不陌生,因為那個年代他們就是靠“相信過程”作為心裡安慰來麻痺自己的。

在一系列的自主招生或藝考、出國背後,是社會呼籲多年的素質教育。其作為如今應試教育的對立面,屢屢作為人們批判應試教育的抓手。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事實是,能參加自主招生或保送的學生,哪個不是在補習班裡練就幾項絕技或拿了幾項大獎。當有錢的父母用盡資源將孩子送進名校時,問題也來了,窮人的孩子也玩得起素質教育嗎?

窮人的孩子,“玩不起”素質教育

依靠裸分上名校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開始在保送、降分等領域展開競爭。

同時,調查也顯示,我國頂尖高校中來自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且目前就讀的學生中,所佔比例極低。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當重點高中的學生開始為保送、降分而努力的時候,處於落後地區的孩子們,也許壓根就不知道有這回事兒。在信息不平等的情況之下,憑藉單薄的教育資源讀死書,依舊是他們篤定的唯一選擇。

在保送等特殊手段之下,分數這一參考依據被弱化,高校會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判學生是否能達到降分或者保送資格。

即使落後地區的學生知道存在保送或降分的途徑,素質教育培養背後所需的巨大支出,也是大部分家庭無法承擔的。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讀書這條路,他們能走多遠呢?圖/《出路》

自上世紀末高考改革之後,包分配製度被廢除,大學開始全面自費。1997年,全國高校的平均學費為2000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2029元。到2005年,全國高校的平均學費上漲到6000元,但農村人均收入僅為3000元左右,收入增長已遠落後於學費增長。

此後,公辦本科類學校的學費趨於穩定,學費一般處於3600到6000元不等。但三本類高校與民辦學校的學費卻一路上揚,如今,學費達幾萬塊的學校不算少見。

然而,對於寒門子弟來說,進入學費較低的知名高校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裸分的同學,你還有不到10%的位置可以搶。

圖/學科競賽網

201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了6100人,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年兩所學校計劃招收的總人數是6700人,拿到降分的人數超過91%,這表明在這一屆學生中,裸分考入清北的學生大概只有600人。

敢問神州大地,有幾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一定在這600人之內。在以重點錄取人數論英雄的高中教學中,有高中老師直言,哪所學校重視自主招生,哪所學校就將佔據優勢。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想要第一個衝到終點,從起跑線上就不能落後。


如今,自主招生愈發受到家長和考生的關注,高校也在不斷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清、北兩所國內頂級高校為例,除了自主招生,北大還有博雅計劃,清華大學還有領軍計劃。

當裸分進入名校越來越難,個性化的招生通道自然成為眾人爭奪主戰場。

與此同時,00後的高考觀也與前人大不相同。在他們眼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並非唯一出路,也不是非得去擠不可。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高考對我們的影響,會在未來慢慢減弱嗎?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媒體對2萬餘名“00後”高考考生、考生家長和其他網友發起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受訪的“00後”考生認為參加高考是為了增長經歷,而非改變命運的大考。

“00後”即使選擇參加高考,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滿足於單純憑裸分上大學,而是嘗試各種各樣的特殊途徑。對於他們來說,出國留學、藝考、自主招生等為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與前人相比,素質教育下薰陶出來的一代,面對高考的境界都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般說辭80、90後也不陌生,因為那個年代他們就是靠“相信過程”作為心裡安慰來麻痺自己的。

在一系列的自主招生或藝考、出國背後,是社會呼籲多年的素質教育。其作為如今應試教育的對立面,屢屢作為人們批判應試教育的抓手。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事實是,能參加自主招生或保送的學生,哪個不是在補習班裡練就幾項絕技或拿了幾項大獎。當有錢的父母用盡資源將孩子送進名校時,問題也來了,窮人的孩子也玩得起素質教育嗎?

窮人的孩子,“玩不起”素質教育

依靠裸分上名校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開始在保送、降分等領域展開競爭。

同時,調查也顯示,我國頂尖高校中來自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且目前就讀的學生中,所佔比例極低。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當重點高中的學生開始為保送、降分而努力的時候,處於落後地區的孩子們,也許壓根就不知道有這回事兒。在信息不平等的情況之下,憑藉單薄的教育資源讀死書,依舊是他們篤定的唯一選擇。

在保送等特殊手段之下,分數這一參考依據被弱化,高校會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判學生是否能達到降分或者保送資格。

即使落後地區的學生知道存在保送或降分的途徑,素質教育培養背後所需的巨大支出,也是大部分家庭無法承擔的。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讀書這條路,他們能走多遠呢?圖/《出路》

自上世紀末高考改革之後,包分配製度被廢除,大學開始全面自費。1997年,全國高校的平均學費為2000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2029元。到2005年,全國高校的平均學費上漲到6000元,但農村人均收入僅為3000元左右,收入增長已遠落後於學費增長。

此後,公辦本科類學校的學費趨於穩定,學費一般處於3600到6000元不等。但三本類高校與民辦學校的學費卻一路上揚,如今,學費達幾萬塊的學校不算少見。

然而,對於寒門子弟來說,進入學費較低的知名高校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數據顯示,在獲得清、北保送降分資格的考生中,北京、兩湖、江浙學生佔了很大比重,剩餘的名額繼續被各省市大城市的重點中學佔有。

對於小城市或者寒門子弟來說,上清北無異於登天。

另一方面,高校收費有一條潛在的規則,除特殊的專業以外,學校質量越高,其收費一般越低。聲名顯赫的985高校,其學費必定不如三本高校。

由此,經濟基礎薄弱的寒門子弟,最有可能考上學費高昂的學校,學費越貴便愈發讀不起書。而保送、降分等捷徑依仗的素質教育,寒門或者小城市的人是不大消費得起的。

"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也許你嘗試過千百餘種教育方法,可是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聽話、跟父母對著幹依然還是束手無策,您不妨花上兩三分鐘來在線思起源教育平臺的心理老師,老師會根據您孩子的實際情況為您提供合適您孩子的教育指導解決方案。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李老師(心理救援熱線:19982507195)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師、青少年心理訓練教練、親子關係解決導師,從業家庭教育十多年,專注解決青少年孩子叛逆、厭學、沉迷手機遊戲、社交能力差等問題。經其親自帶領蛻變的青少年均已再社會各個領域開花結果!


1998年,央視主持人崔永元在節目《實話實說》中迎來了一位名叫寧鉑的嘉賓,那一期節目的主題叫“評說神童”。寧鉑上臺之後,接過話筒,語速飛快,炮轟神童教育。

時間回到1978年,寧鉑在當時是風頭無兩的“第一神童”。當年,全中國的電視、報紙雜誌上最受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必定有寧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的圍棋對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4歲的少年大學生寧鉑(左)和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方毅對弈。


彼時,江西神童寧鉑受到方毅副總理接見。在留存至今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年幼的寧鉑面色沉穩,在對局中兩站全勝,轟動一時。

2003年,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實現了出家為僧的夢想。

儘管昔日的神童曾當眾表達對神童教育的不滿,但在高考制度的重壓之下,萬千父母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千萬分成為神童的希冀,最終卻又在一代神童的落幕之後,獲得些許心靈慰藉。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太早的成名,也意味著太早的壓力和過多的期盼。

圖/《少年班》


1977年,高考恢復,中科大少年班的成立,是整個國家經歷十年科技人才斷層之後,對教育的報復性反彈。

雖然少年班的入學路徑對學生智商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具有普遍性。但這不難表明,自從高考恢復起,進入大學就絕不止埋頭讀書考分這一條路。

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以考分跨越生死線為主,再輔以保送、減分等諸多手段進入大學,已經成為主流。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手中沒有其他籌碼的人,才不得不全拼裸分來競爭。

圖/《高考》

客觀說,眾人以為小眾的減分、保送的手段,實際也未必小眾。近年來,通過自主招生等手段進入名校的學生,遠遠比裸分入學的學生要多。

當00後一代告訴世人,我們的高考不再是簡單的越過生死線,而有了更多的轉圜餘地時,記憶裡被高考恐懼支配的“老人家”們,大概大多都難有共鳴了吧。

裸分考名校,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情

不論是依靠刷分過死線的七八十年代,還是如今有了各種減分的加持,考上名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當撒貝寧在演講中輕鬆的分享著自己被保送北大的經歷,覺得北大“還行”時,被逗笑的眾人心中應該都有所感。

人們借“北大還行撒貝寧”來獲得生活一樂的同時,背後也充滿了無奈與自嘲。即使在今天這個被人們戲稱“大學生爛大街”的年代,“大學人人有,質量大不同”的事實依舊存在。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時至今日,很少人敢說自己考上了大學就是人中龍鳳。真正有底氣說這話的那批人,正被年輕人看做“老朽”,做著各行業的“珍寶元老”。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高考從曾經的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開始,大學生作為百裡挑一的天選之子的地位,幾乎就不存在了。

如今正是年富力強的年輕人,上大學接受的正是“大眾教育”。說句不好聽的,如今這些動不動就搞學歷鄙視鏈的小年輕,還得感謝自己生對了時候,要在早生幾年,絕大部分人都沒書讀。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1977年時的高考現場。圖/sina

1977年,高考恢復,570萬考生中,僅有27萬人圓了大學夢,錄取率大約為4.9%。而在這27萬人中,還包括了4萬名各類大專班的錄取學生,要是算本科學生則只有3%。

即使是80年代錄取率上升了許多,本科錄取率也僅在20%左右徘徊,一本錄取率則更低。所以不要再輕易嘲笑馬雲只考上了杭州師範,那個年代的大學和今天的大學,含金量很不一樣。

之後,大學的錄取率一路走高,到2018年,參加高考的975萬人中,有715萬人被錄取,錄取率達到73%,從數據上看,現在上大學容易得多了。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相比二三十年前,如今考上大學確實容易了許多。

圖/《高考灰姑娘》

然而,對於現在的考生來說,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

我國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只佔總人口4%的消息在網上瘋傳,這並非危言聳聽。恢復高考四十年來,雖然培養的大學生超過一億,但是本科人數僅有5400萬人左右。

當一個人考上本科,且不論學校質量,都已經碾壓了近96%中國人。若要考上985高校則更困難。

有人估算,全國985高校有39所,這部分高校平均招生數為每年5000人左右,以2018年計算,975萬考生中僅有2%的考生能上985高校,難度不遜於1977年高考的大學生。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上大學容易,上好大學難,而人人都想上好大學。

圖/《高考》


說的直白一些,近千萬的學生只有不到二十萬的學生能考上985高校。這其中,每年只有0.05%的人能夠夢圓清北。

恢復高考四十年以來,即便“大學生爛大街”的言論一再出現,但直到今天,考上985或者211高校仍是難度不小的事情。

只是相比以前,如今的考生擁有了更多的門路,直至如今裸分考大學竟然成為一種稀缺。

這年頭,誰還靠裸分上大學啊

說起高考,從科舉制時代起就令人“聞風喪膽”的江浙考生就不得不提。

2016年,浙江各重點高中被清華、北大錄取了347名考生,總數居全國第三。在這三百多人之中,靠裸分考上北大、清華的僅有39人,不到總人數的零頭。其他學生皆通過自主招生、博雅計劃、領軍計劃等手段獲得了降分或直接被保送清北。

在2019年高考中,蘇州女生彭越成為蘇州高考中唯一一名以裸分考上清華的學生,像她這樣裸分考上清北的,放在全國也沒幾個人。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裸分的同學,你還有不到10%的位置可以搶。

圖/學科競賽網

2018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獲得降分的人數達到了6100人,這意味著什麼呢?

當年兩所學校計劃招收的總人數是6700人,拿到降分的人數超過91%,這表明在這一屆學生中,裸分考入清北的學生大概只有600人。

敢問神州大地,有幾人敢站出來說自己一定在這600人之內。在以重點錄取人數論英雄的高中教學中,有高中老師直言,哪所學校重視自主招生,哪所學校就將佔據優勢。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想要第一個衝到終點,從起跑線上就不能落後。


如今,自主招生愈發受到家長和考生的關注,高校也在不斷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清、北兩所國內頂級高校為例,除了自主招生,北大還有博雅計劃,清華大學還有領軍計劃。

當裸分進入名校越來越難,個性化的招生通道自然成為眾人爭奪主戰場。

與此同時,00後的高考觀也與前人大不相同。在他們眼中,“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並非唯一出路,也不是非得去擠不可。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高考對我們的影響,會在未來慢慢減弱嗎?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媒體對2萬餘名“00後”高考考生、考生家長和其他網友發起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半數左右受訪的“00後”考生認為參加高考是為了增長經歷,而非改變命運的大考。

“00後”即使選擇參加高考,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考生不滿足於單純憑裸分上大學,而是嘗試各種各樣的特殊途徑。對於他們來說,出國留學、藝考、自主招生等為其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與前人相比,素質教育下薰陶出來的一代,面對高考的境界都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般說辭80、90後也不陌生,因為那個年代他們就是靠“相信過程”作為心裡安慰來麻痺自己的。

在一系列的自主招生或藝考、出國背後,是社會呼籲多年的素質教育。其作為如今應試教育的對立面,屢屢作為人們批判應試教育的抓手。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事實是,能參加自主招生或保送的學生,哪個不是在補習班裡練就幾項絕技或拿了幾項大獎。當有錢的父母用盡資源將孩子送進名校時,問題也來了,窮人的孩子也玩得起素質教育嗎?

窮人的孩子,“玩不起”素質教育

依靠裸分上名校的機會越來越少,人們開始在保送、降分等領域展開競爭。

同時,調查也顯示,我國頂尖高校中來自農村的學生越來越少,且目前就讀的學生中,所佔比例極低。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當重點高中的學生開始為保送、降分而努力的時候,處於落後地區的孩子們,也許壓根就不知道有這回事兒。在信息不平等的情況之下,憑藉單薄的教育資源讀死書,依舊是他們篤定的唯一選擇。

在保送等特殊手段之下,分數這一參考依據被弱化,高校會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判學生是否能達到降分或者保送資格。

即使落後地區的學生知道存在保送或降分的途徑,素質教育培養背後所需的巨大支出,也是大部分家庭無法承擔的。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讀書這條路,他們能走多遠呢?圖/《出路》

自上世紀末高考改革之後,包分配製度被廢除,大學開始全面自費。1997年,全國高校的平均學費為2000元,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為2029元。到2005年,全國高校的平均學費上漲到6000元,但農村人均收入僅為3000元左右,收入增長已遠落後於學費增長。

此後,公辦本科類學校的學費趨於穩定,學費一般處於3600到6000元不等。但三本類高校與民辦學校的學費卻一路上揚,如今,學費達幾萬塊的學校不算少見。

然而,對於寒門子弟來說,進入學費較低的知名高校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數據顯示,在獲得清、北保送降分資格的考生中,北京、兩湖、江浙學生佔了很大比重,剩餘的名額繼續被各省市大城市的重點中學佔有。

對於小城市或者寒門子弟來說,上清北無異於登天。

另一方面,高校收費有一條潛在的規則,除特殊的專業以外,學校質量越高,其收費一般越低。聲名顯赫的985高校,其學費必定不如三本高校。

由此,經濟基礎薄弱的寒門子弟,最有可能考上學費高昂的學校,學費越貴便愈發讀不起書。而保送、降分等捷徑依仗的素質教育,寒門或者小城市的人是不大消費得起的。

讀書這條路能走多遠呢?假如上大學不再憑高考分數,公平還會有嗎


其結果便是:有的學生不靠裸分就能上名校,有的學生連不靠裸分的機會都拿不到。

也難怪有人批判,說提倡廢除高考的人,正試圖堵住大部分人的上升通道。

但話說回來,激烈競爭背後諸如清北這一類的重點大學,到頭來與你我大部分的人,似乎也都不相干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