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人物」李雲初:不忘初心歸國投身芯片業 守得雲開見月明'

"
"
「芯人物」李雲初:不忘初心歸國投身芯片業 守得雲開見月明

【本期人物】李雲初,1972 年生於湖南臨澧,蘇州雲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擁有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士、碩士和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AMU)電子博士學位。曾在美國ADI及TI等公司從事高速高精度數據轉換器芯片設計以及領導項目團隊近10年。2009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2010 年,在江蘇省崑山市創辦蘇州雲芯微電子。2016年6月,雲芯公司被中國電子(CEC)旗下的中國振華集團增資控股。

"
「芯人物」李雲初:不忘初心歸國投身芯片業 守得雲開見月明

【本期人物】李雲初,1972 年生於湖南臨澧,蘇州雲芯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擁有中國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士、碩士和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AMU)電子博士學位。曾在美國ADI及TI等公司從事高速高精度數據轉換器芯片設計以及領導項目團隊近10年。2009年,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2010 年,在江蘇省崑山市創辦蘇州雲芯微電子。2016年6月,雲芯公司被中國電子(CEC)旗下的中國振華集團增資控股。

「芯人物」李雲初:不忘初心歸國投身芯片業 守得雲開見月明

圖示:李雲初

2013年8月的某一天,一篇題為《又見“漢芯”: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李雲初起底》的文章在網上曝光,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傳播開來。

在該網文中,李雲初博士被冠以“陳進第二”的頭銜,為此他的個人聲譽瀕臨崩潰,頻頻遭受業內同行的指指點點。與此同時,他所創辦的公司——蘇州雲芯微電子也因先後面臨業務合同暫停、融資困難、資金鍊緊張等一系列嚴峻考驗,離破產僅一步之遙,最終公司在2016年被中國振華集團收入麾下後才得以再次“復活”。

李雲初與幕後此文的策劃者有何過結,對方為何要炮製這樣一篇文章?經歷重創後的李雲初,是如何頂住壓力、帶領團隊重新起航的呢?帶著疑問,筆者來到崑山拜訪了李雲初博士,在此次採訪中,他首次公開講述了這件事情的起因和詳細經過,以及自己的心路歷程。而這一切,筆者都將在文章中為大家一一揭曉。

從小對電子類產品感興趣

1972 年出生於湖南省臨澧縣的李雲初從小就是一名學霸,1989年以湖南省理工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系(現已改名為電子工程和信息科學系)。

“我從小就對電子類的東西很感興趣。由於小時候在農村,家裡除了收音機也沒有其他的電子產品,小時候看到收音機那麼小卻能既說話又唱歌就覺得很神奇。長大之後開始訂閱電子雜誌,自己去買一些電子元器件開始電子製作。”對於選擇無線電系的原因,他笑著說道。

在大學時期,李雲初親手做了許多無線電相關的有趣實驗,而一次偶然的與移動通信原型機相關的實驗讓其對芯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以說,這也是他和芯片之間緣分的開始。

據他回憶,在科大的時候,他參與了一個研究移動通信系統原型機的科研項目。讓他感到驚訝的是,體積如此龐大的原型機功能最終居然要在那麼小的手機上實現,芯片才是硬件設計的最終出路。

基於對芯片濃厚的興趣,李雲初在中科大通信專業碩士畢業後,毅然決定出國攻讀美國德克薩斯農工大學(TAMU)的集成電路設計博士學位。畢業後李雲初幸運地進入美國 ADI 公司從事高端數據轉換器芯片設計,從高級工程師升到主任工程師和項目負責人。

投身於國內的“朝陽”產業芯片業

2009年,彼時的李雲初已在美國站穩腳跟,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回國是必然的選擇,而創業則是他回國之後所做的又一個重要決定。

他清楚地知道,在美國,芯片產業被稱為是“夕陽產業”,因為它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大公司形成寡頭,小公司很難有生存空間。但是,中國比較特殊,由於中國作為電子大國雖然有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但集成電路產業長期以來發展嚴重滯後導致芯片國產化率非常低。李雲初認為,國內芯片創業大有可為。

彼時,中國政府對集成電路行業開始提高了重視程度,並出臺了多項鼓勵政策支持其發展,其中《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所確定的國家十六個科技重大專項中編號01專項就是“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編號02是專注芯片製造的專項。李雲初2009年回國後在中國電科某研究所,作為技術負責人帶領團隊完成了多項“核高基”重大專項項目。

完成重大專項研發任務的李雲初,很快便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計劃。2010 年,他在江蘇崑山花橋開發區創辦了蘇州雲芯微電子,公司主要研製面向軍工和工業領域的高性能芯片特別是高速高精度數據轉換器(ADC/DAC),而其目標客戶也主要是在國內至今仍被國外廠商佔據的受控市場領域。

談及落戶崑山的理由時,他坦言主要是因為崑山的地理位置、創業環境和政策福利非常好:“一是購房租房補貼,二是稅收的優惠,三是提供免費辦公場地。尤其是在花橋經濟開發區,公司最早的一批核心骨幹都享受了高額購房補貼和個稅返還,政策力度確實大手筆。”

與第一筆大訂單擦身而過

幸運的是,公司剛成立不久便迎來了首個“開門紅”:一筆高達 900 萬元的芯片定製委託研發訂單。“當時公司剛註冊好,我剛辦好公章就馬上蓋章籤合同,簽好合同就立馬去招人,在1個月內迅速組建了一個擁有約20人的設計研發團隊,然後大夥兒立即開始加班加點幹活。”他回憶道。

創業的開端看似幸運且美好,然而第一單生意卻是艱辛而慘痛的。由於缺乏創業經驗,雲芯公司成立一年後便遭遇了第一個重大挫折。“第一筆大訂單最後還是搞砸了。”他無奈地說。

他自己分析認為:“第一單之所以搞砸,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時間緊,客戶希望在一年之內就把芯片做出來,但其實要在一年之內把填補國內空白的單片集成RF收發通道以及高速ADC和DAC的SOC完成,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激進的決策;二是因為公司團隊成員的磨合不夠,對他們的技術水平把握不準導致大量返工使進度嚴重滯後,最終錯過了客戶的量產窗口期。”

研發進度滯後,則意味著公司收不到客戶按預計節點支付的項目款,這也將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現金流。為此,李雲初只好個人繼續增資,再尋求當地政府的投資,才得以讓公司能繼續運營。

本來是希望憑藉這一筆訂單在業內打響知名度,但最終還是以失敗收場,李雲初的內心倍感挫折與焦灼,因為這一次的失敗也會直接影響到公司未來去接洽其他的客戶。但慶幸的是,他還是帶領團隊堅持了下來。

“其實客戶後來也能理解,因為我們公司做的就是一件開創性的事情,將相控陣T/R單元的RF收發通道包括ADC/DAC全部集成到一顆芯片上去,這在國內屬於填補空白。要讓臨時組建的團隊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內研發出定型產品,是一件極具挑戰性的任務。當然,雖然項目拖了期,雲芯還是鍛鍊了團隊,也取得了不少可以展示的成果。所以慢慢地,後面的客戶也給了我們訂單,才得以讓雲芯繼續走下去。”對於如何化解此次挫折,李雲初解釋道。

因“較真”而身陷網文事件

在李雲初的創業生涯中,重大的挫折就有兩次,除了前文提到的搞砸第一筆大訂單,另一個便是 2013 年的網文事件。作為該篇網文批判對象,李雲初不僅頻頻遭受業內同行的指指點點,雲芯公司也差點資金鍊斷裂。

這一切還得從公司逐漸步入正軌後說起。對於一個好的公司來說,技術人才和市場人才缺一不可,因此純技術出身的李雲初迫切地需要一位市場人才協助自己。在業內獵頭朋友的撮合下,很快他便招進了一位擁有豐富的市場營銷和管理經驗的市場副總沈某(化名)。然而讓李雲初意想不到的是,沈某的加入的同時也意味著夢魘的開始。

在半年左右的工作過程中,李雲初慢慢發現,沈某不僅涉嫌私自挪用公款、唆使下屬私拿回扣,後來還被查出學歷造假,這讓他對沈某的人品產生了懷疑。為此,李雲初當機立斷讓沈某和下屬走人。

“自此之後,沈某不辭而別,但他並未辦理離職手續,當時他在公司還預支了 18 萬元,也沒有用業務發票來衝抵。所以我讓公司律師和他溝通讓他再回公司處理一下,把帳了結,但是他卻怎麼也不願意回來。”李雲初說道,“無奈之下,公司律師建議可以起訴他追回欠款。”

被逼急的沈某傳話威脅李雲初說:“你要是把我逼急了大家都不好過。”當時李雲初認為自己公司沒有做過虧心事,所以並沒有將沈的威脅放在心上,依然讓律師按正規流程準備起訴沈某。

2013年8月的某一天,李雲初至今還印象深刻,一篇題為《又見“漢芯”: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李雲初起底》的文章在網上BBS和論壇鋪天蓋地,使李雲初深陷輿論漩渦之中。這篇文章便是沈某與下屬合謀所寫,目的是為了搞臭李雲初打垮雲芯。

在這篇迅速傳播開來的網文中,李雲初被冠以“陳進第二”,為此他不得不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揣測和懷疑,不瞭解真相的時任中國電科的領導要求多個研究所的項目立即暫停付款(幾個月後才恢復),雲芯公司資金鍊因此頓時捉襟見肘,公司部分員工也開始懷疑公司是否還能扛過去,競爭對手也以此藉機開始挖角。一段時間雲芯這艘小船在風雨飄搖中幾乎傾覆。

因為網文事件的影響,雲芯微電子渡過了 2014 和 2015 整整兩年的困難期。由於公司經營慘淡,一部分員工也因此選擇離職。

也曾有人問李雲初,為什麼不去法院起訴沈某呢?“這種事情去法院不合適,因為我們公司的客戶很多是要保密的軍工客戶,網文曝光了他們名字已經讓他們對雲芯不滿,讓他們去法庭作證根本不可能。而且即使去法院告贏了,既拿不到賠償,也不會讓這件事情有本質的改變。認識你的還是相信你,不認識的還是會懷疑。”他迴應道。

網文事件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但該事件確實為雲芯公司帶來了重創,因此也有朋友問他:“水至清則無魚,你開除沈某為了 18 萬欠款較真,代價是不是太不值了?”對此,李雲初認為:“公司用人一定要有基本的底線,挪用公款、學歷造假都說明這個人存在著人品問題,人品問題是大是大非,遲早會出問題。所以開掉他們沒有錯,但是在具體操作手段以及企業的風險管控上確實應該可以做得更穩妥一些。”

守得雲開見月明

2014-2015兩年間雲芯一直在努力尋找合適的投資方,並且進行了多輪洽談。從2014年4月開始與中國振華接觸,一直到2016年6月振華增資控股,經歷了兩年多漫長的考察和洽談。

而之所以最終選擇投入中國電子振華集團旗下,李雲初表示原因有三:一是因為中國電子振華集團是一家實力雄厚的央企,它能為雲芯微電子後續尋找新客戶背書;二是因為雲芯微電子當前主要面向軍工和工業客戶,而振華集團作為老牌軍工電子元器件央企與雲芯的客戶群高度重合,能幫助雲芯微電子建立品牌和銷售渠道;三是因為資金,在重要裝備核心電子元器件加速國產化替代的大背景下,中國振華集團能為雲芯微電子提供充分的資源保障,幫助後者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雖然雲芯微電子經歷了整整兩年的困難期,但是李雲初依然十分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尤其是如今毫無緩解趨勢的中美貿易摩擦,對於包括雲芯微電子在內的國內芯片供應商來說,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此前,我在美國ADI公司負責高端數據轉換器芯片的設計工作。我發現這些芯片在中國的用量比較大,除了華為、中興等一批工業客戶外,高端芯片的主要客戶還包括一部分特殊的受控市場客戶,由於中美貿易摩擦,歐美公司在受控市場的業務量將會迅速萎縮,而國內芯片供應商是定製化設計服務上的不二選擇。當前的大環境是本土芯片廠商幾十年未見的大好機遇。”他說。

在李雲初看來,本土芯片廠商雖然整體上技術落後於國外廠商,但如果選取幾個關鍵產品面向客戶系統定製化設計,紮紮實實解決客戶痛點,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條成功之路。同時,因為保密等原因,整機裝備單位也只能依賴本土芯片廠商來做定製化設計服務。因此,他從一開始就強調設計師團隊正向設計能力的培養,即與客戶深度溝通整機系統的需求,找準痛點分清主次,根據用戶需求進行頂層設計,同時也充分借鑑國外成功的技術和經驗。

一路走來,雲芯微電子雖曾多次與關門歇業僅一步之遙,但是篳路藍縷,玉汝於成,雲芯不僅堅韌地生存下來,且已在特定的領域中逐漸嶄露頭角。對於李雲初個人來說,創業之路充滿著未知。雖然這條路異乎艱辛,但他十年前毅然回國就是為了集成電路的自主可控,為了這個理想,他毫不畏懼,繼續勇往直前。(校對/範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