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宿夜花

80年代的中國影壇百花齊放,張瑜同劉曉慶、陳沖、潘虹、斯琴高娃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員,因為她們擁有眾多代表作,也是同期最受業界與觀眾認可的女演員。

很多觀眾可能認為張瑜輝煌的電影成就集中在80年代初,其實張瑜的從影生涯一直都有不錯的成績,在90年代自制自演的《太陽有耳》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而00年後她主演的電影《任長霞》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的確,80年代初是她無可複製的事業巔峰。

這要從80年代初期的中國影壇說起,1981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於雞年誕生,張瑜十分幸運成為了首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女主角,而同時她也是當年《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女演員。她也成為了中國影壇第一位金雞百花雙獎影后。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張瑜、劉曉慶

能同時取得專家與大眾的認可頗為不易(而當屆金雞獎的男主角甚至出現空缺),夏衍為她題詞對她寄予厚望,著名電影評論家鍾惦棐寫長文《論張瑜》詳細分析了她的表演,著名錶演藝術家於藍(曾主演《烈火中永生》)也向她表示祝賀(《寄語張瑜》原載於《人民日報》)。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中國電影金雞獎評選委員會給她的評語是:“青年演員張瑜同志在《廬山戀》和《巴山夜雨》中,以刻苦鑽研的景深創造了周筠和劉文英兩個生動的銀幕形象,表演細膩、自然,顯示了可惜的藝術才華,特授予最佳女主角獎。

而在當時,張瑜不僅先於陳沖、劉曉慶等同期女演員拿到金雞獎,還在眾多實力派中脫穎而出(其中不乏很多有較大影響力的前輩),這其中也有著上影廠雄厚的電影實力做基礎。正如她在授獎大會上的發言《繼續向新的目標》邁進裡說的那樣“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是集體勞動的結晶”。而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這與上影廠的積澱也是分不開。

上影廠“獨佔鰲頭”

第一屆中國金雞獎的最佳故事片授予了《巴山夜雨》和《天雲山傳奇》,而當年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則是《廬山戀》、《天雲山傳奇》、《七品芝麻官》。不難發現,當年“雙獎”最受好評的電影中除了謝添導演的《七品芝麻官》外,其餘三部均為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而其中《巴山夜雨》、《廬山戀》兩部由張瑜主演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巴山夜雨》是由曾執導過《神女》的吳永剛任總導演、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執導。無論是葉楠具有強烈寓言式效果的劇本還是導演對意境美的絕佳把控、對藝術風格的獨特體現都收穫了當時的一致好評。在當時,影片對生活詩意化的消解、對未來理想化的嚮往使人感受到了美好與希望,也是十分符合當時的創作環境。張瑜連同影片的很多演員則展現了一群令人信服又個性鮮明的角色。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而《廬山戀》雖然在業內與評論界褒貶不一,但無疑觀眾是最喜歡它的。用現在的視角看,或許更容易理解,因為當故事情節隨著時間流逝被淡忘,那種純粹的美卻歷久彌新。即便是記不得了具體情節,也難以忘記熱情爽朗的周筠洋溢著燦爛美好的微笑。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從我查閱到的《大眾電影》來看,80年的中國影壇,三大廠(上影廠、北影廠、長影廠)自然是實力雄厚,還有很多電影廠仍然有著不錯的成績(如廣西電影製片廠,30~33)。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候選者裡,宋曉英、姜黎黎、李元華的電影題材均為民國題材,雖然觀眾對強故事性的電影有著本能的喜愛,但在影片風格與時代審美需求的把控上,上影走在當時的最前沿,長影廠的這幾部片如今看來她的手法還比較傳統。姜黎黎的“紅牡丹”的悲慘命運雖然打動人心,也使得她在最佳女演員中名列前茅。

但對比之下,上影廠入圍不僅是最多的(多達9個候選,21~29),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張瑜更是唯一一個雙片進入候選名單的女演員集合了時尚、風光、愛情等元素於一體的《廬山戀》更是受到觀眾的狂熱喜愛(最終張瑜也是以126萬餘票遙遙領先)。

北影廠的重點片《他們在相愛》是群戲,而光彩更集中於達式常與郭旭新。八一廠的候選角色都十分富有典型性,而在我前面的文章中都有分析過,電影沒能就角色個性與完整性上有更深入的刻畫,這就使得電影雖然有典型意義的代表性角色,但又缺乏生動立體的形象給觀眾留下更深一層的印象

而金雞獎則除了張瑜外,提名的則是《天雲山傳奇》裡宋薇的飾演者王馥荔和《法庭內外》裡尚勤的飾演者田華。《天雲山傳奇》雖然讓謝晉成為第一位拿到金雞獎的導演,但演員的表演並沒有受到完全的好評。除卻王馥荔與石維堅、施建嵐、仲星火在飾演角色年輕時的戲份顯得尤為力不從心外,影片四位主人公整體形象呈現和彼此關係的處理也有缺憾。前者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爭議主要是放在整個影片的語境下看,石維堅的羅群顯得“平”,仲星火的吳遙顯得性格“模糊”,而群戲中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任意一個角色的含糊不清或者不精確都會對觀眾對其他角色的理解判斷產生誤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宋薇的形象塑造。而《巴山夜雨》拿到了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女配角集體獎,與《天雲山傳奇》表演獎上的一無所獲形成對比,也更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法庭內外》體現了峨影廠導演陸小雅迴歸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但就女主角形象而言,她雖然有了個比較清晰的形象,但終究在一部導演構思主導的影片中很難“跳出來”。作為早在50年代就以《白毛女》廣為人知的著名女演員,田華的表現也很難不被同行和觀眾拿來與以往的經典相比。

時代的面孔——業內與觀眾的雙重認可

而據我觀察,前幾屆的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大多是年輕的“新面孔”,題材也多是對當下有一定現實意義的(張瑜、潘虹、龔雪、李羚、嶽紅),這更說明了當時金雞獎更看重獎的現實意義而不是急著去論資排輩式的“補償”。當然,這些作品通常也有著鮮明的藝術風格,演員的表演也都是過硬的。

這就更不難理解當時業內與觀眾一致對張瑜的喜愛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前面已經說了,《廬山戀》並不是靠深刻的劇本與前衛的藝術手段取勝,而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觀眾喜愛這種故事簡單、影片清新、愛情純粹而又唯美的電影。而周筠同樣也是如此,她的性格活潑開朗富有朝氣,就像一縷清風沁人心脾。而她與耿樺(郭凱敏飾)之間的對白則是簡單又深入人心。在當時,很多流行的東西不一定深刻,但一定是特色鮮明、直擊人心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而《巴山夜雨》的劉文英又是另一種典型,她象徵著很多青年人,他們盲從、懵懂,對事情沒有深入的理解與感悟便匆匆隨波逐流。劉文英的成長不僅是導演編劇希望理性的迴歸,更是對“真、善、美”的呼喚

驚人的潛力

正如當時的很多業內影人都會給獲得金雞獎的年輕演員寫寄語一樣,“專家獎”潛意識會將演員的潛力、發展空間考慮在內,這也體現了老一輩對年輕人的希望

張瑜在《廬山戀》、《巴山夜雨》獲獎後的第二年主演的《小街》與《知音》同樣有著很大的反響。《小街》是上海電影製片廠楊延晉導演《苦惱人的笑》之後的又一力作,不僅是導演“戲中戲”、“開放式多樣性結局”的實驗性風格受到矚目,張瑜對主人公俞性格心理的多層次的體現比之《巴山夜雨》、《廬山戀》要更為成熟。

80年代中國影壇,張瑜如何成為第一位金雞百花雙料影后?

張瑜作為上影廠演員,還多次被北影廠借調。例如,謝鐵驪的《知音》、《清水灣,淡水灣》,董克娜的《明姑娘》。而《知音》中的表現雖然受到爭議,但我想謝鐵驪多次合作張瑜就是看中了她的“單純與憂鬱”,如果這點使得她與角色之間有了差距,或許也是個不大的遺憾比起角色百變、塑造能力強的優秀性格演員,那些自身本色形象便能有一定的審美價值給人直觀美的感受也是難能可貴的,沒有高下之分。

出演電影《雷雨》後不久,張瑜選擇了出國,90年代再度迴歸影壇後的張瑜不僅再次出演了《太陽有耳》(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等備受矚目的作品,還為觀眾帶來了成熟後的銀幕形象,不同於80年代初期的青春稚氣,90年代的張瑜更多了一份洗練。

新千年後的張瑜,也時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而回看她當年在上影廠、北影廠的作品,不管是飽受讚譽的,還是相對冷門的,都有著很多驚喜。上影廠的創作實力與張瑜自身的優秀素養創造了中國影壇的一段佳話

© 本文版權歸 宿夜花 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80年代女演員龔雪,是如何登上事業巔峰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