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友回憶錄 為何書中許世友幾乎不提及粟裕?

中國近代史 許世友 粟裕 聶鳳智 廣視新聞 2017-06-27

說起許世友應該有很多的人很多人知道,許世友有人在晚年的時候撰寫了回憶錄被稱為許世友回憶錄,但是我們在翻閱回憶錄的時候就會發現,在回憶錄中許世友很少在書提及粟裕大將呢?這是為什麼呢?在書中說許世友是一個打字也不認識,那麼文化程度不高的許世友是怎麼撰寫回憶錄的呢?今天AK軍事網小編帶您一起去了解一下。

許世友回憶錄 由祕書代筆

“文革”之前,毛澤東對中共黨內高級幹部說:“中央出了修正主義怎麼辦?”許世友朗聲回答:“我就帶兵進京勤王。”毛澤東聽了,自然喜上眉梢,很是滿意。

但1977至1980年間鄧小平重新出山,毛澤東選定的接班人華國鋒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改革開放即將全面啟動之時,許世友卻“這裡黎明靜悄悄”,並未如當初對毛澤東所承諾的“勤王”。唯一一件事便是1980年黨內民主生活會上說了一句“華主席人很厚道”,當有人提醒他注意時,從此噤若寒蟬。

5年後的1985年2月,鄧小平路過南京,順便前往中山陵的住處看望許世友,許世友不但一大早起床刮好鬍子,見面後稱僅長自己兩歲的鄧小平為“您”,還主動提出與他合影。不過到底年歲不饒人,晚年孤獨、寂寞的日子裡,撰寫生平回憶錄成為他生活的唯一目標。但當年文化不高可以救命,撰寫回憶錄便成為一道溝坎。

許世友回憶錄 為何書中許世友幾乎不提及粟裕?

他的老部下、南京軍區司令員聶鳳智給他解決了這一難題,點名許世友的祕書李文卿負責撰寫。李文卿回憶說:“我組織了三位同志,抓緊進行工作。剛看了兩天材料,許司令就催著我們動筆,說寫也是學習,一邊寫一邊學,不要光看材料。”

李文卿對許世友解釋說:“我們看了材料,先列出提綱,儘快報給你,然後請你給我們講。”但許世友還是不停地催促。李文卿認為,許世友“本來就是急性子,大概又感覺年齡不饒人,恐怕自己一旦去世,連帶多年積累的作戰經驗一同赴之九泉,更是急上加急,所以才催了又催”。

他只好應付一下,說開始了。可是材料沒有看完,根本無法列提綱,他只得去求助聶鳳智。聶鳳智告訴他先答應再說。李文卿匆匆列出提綱後,許世友回憶了一些戰例,更主要的是找其他人幫助。李文卿回憶說:“我們儘可能多找一些熟悉許司令的老同志回憶當年的事情,提供第一手材料,並請他們幫助把握撰寫回憶錄的基調。”

他寫得很快,僅半年時間便整出了許世友的第一本回憶錄《我在山東十六年》。他回憶說:“許司令最後看了非常滿意,未作任何改動,用紅鉛筆在首頁上寫下一個大大的‘許’字,表示同意付印。”

許世友回憶錄 書中出現紕漏

因為時間過於匆匆,撰寫者又是未經戰陣、不清楚戰史的年輕人,而當年許世友的上級、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13年後才公開平反,因而書中出現了明顯紕漏。譬如書中幾乎不提及華東野戰軍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粟裕。

書中寫到濟南戰役時,大概沒有蒐集到毛澤東與中央軍委“全軍指揮,由粟裕擔負”的重要電令,便將華東野戰軍全軍指揮、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降為與許世友並列的人物。書中說:“華東野戰軍首長研究決定:以山東兵團加上外線兵團一部,佔參戰兵力的44%,共約14萬人,組成攻城兵團,由譚震林同志和我負責。以參戰兵力的56%,約18萬人,組成打援兵團,歸粟裕同志指揮。”

真實的歷史是,書中“研究決定”濟南戰役的“華東野戰軍首長”正是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而“打援兵團,歸粟裕同志指揮”,也是打援集團歸華東野戰軍總部直接指揮,並同時指揮攻城集團,如同東北野戰軍二打四平時,由李天佑擔任攻城總指揮,而東北野戰軍總部即司令員林彪直接指揮打援方向一樣。

因為這些一目瞭然的失誤,許世友這本只有一個“許”字屬於他的回憶錄,其真實性便大打折扣。看來,文化不高可以救命,可以升官,但若弄起“傳諸名山藏諸後世”的史書來,到底還不能繼續“通吃”。

那麼書中那些很明顯的錯誤是怎麼回事呢?是屬於無意之失還是有意識的呢?這些隨著時間的過去,我們已經無法知道具體原因了。但是在這本書中很多地方還是能夠給我們帶來作為戰爭歷史上的真相的,能夠幫助我們瞭解歷史。

(本文有駐馬店廣視網/www.zmdtvw.cn編譯,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發,如需轉載請添加本文鏈接) 上一篇 : 胡亥怎麼死的?揭歷史上秦二世胡亥死亡過程下一篇 :文房四寶指什麼 文房四寶有哪些特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