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民國大師,愛國志士,近代怪傑

章太炎:民國大師,愛國志士,近代怪傑

在同時代學人中,章太炎別名章炳麟(1869—1936)是最難定位的一個。時人多稱讚章太炎的學問,章太炎十分不滿,自認為政治勝於學術。他的弟子周作人在《謝本師》裡就說,先生“自己以為政治是其專長,學問文藝只是失意時的消遣”。

1869年,章太炎出生於浙江餘杭的書香門第,祖父為他留下了5000多卷藏書。到他父親時,家勢開始衰微,因此更加註重對子女的教育。為此還立下《家訓》,其中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要求子女們不得對清廷卑躬相事;二是希望子女們精研經史,而不是專心於詞章、書畫等。這兩條家訓,成為了章太炎日後走向革命道路、精研學問的人生起點。

與民國政治人物分分合合

父親死後,22歲的章太炎遵照父親遺命,來到杭州的詁經精舍求學。在此期間,他撰寫了兩部足以顯現他學術功力的著作——《膏蘭室札記》和《春秋左氏讀》。《春秋左氏讀》書成後,章太炎很自負地宣稱,如果劉逢祿看了這本書,只能是爬著逃走,劉逢祿是比章太炎的老師俞樾還長一輩的清代經學大師,曾著有《左氏春秋考證》。

章太炎:民國大師,愛國志士,近代怪傑

1897年春天,在詁經精舍苦學8年之後,章太炎來到上海,此時他經學研究已小有成就。此次抵滬,是受時務報的邀請,前往擔任撰述,參與維新變法大業。章太炎一到時務報館,就受到時任主筆梁啟超等的熱烈歡迎。章太炎不負眾望,很快寫出《論亞洲宜自為脣齒》等文章。

在時務報期間,章太炎對梁啟超等康門弟子尊康有為為“聖人”的做法充滿鄙夷,說“這群康門弟子好比一群屎克螂在推滾糞球”。每次與梁啟超等人論學時,都水火不相容。雙方矛盾不斷升級,最後竟發生了一場群毆事件。經此事件,倔強的章太炎憤然離開時務報。

1898年,章太炎被張之洞招入帳下。章太炎以為可以通過張之洞實現自己“依靠漢族督撫改變現狀”的念頭,但沒想到張之洞只是利用他打壓維新派。最後,章太炎失望離去。

在民國政壇上,與章太炎理想最為接近的當數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章太炎與孫中山相識是在1899年第一次流亡日本期間。那次見面,章太炎被孫中山“當今中國不流血就不能推翻滿清王朝”的議論深深打動,連連叫好,稱其“卓識”。

1902年,章太炎回到了國內,接受蔡元培的邀請,參加中國教育會。教學之餘,兩人經常帶領學生演說,公開宣傳革命;還一同在《蘇報》上撰文宣傳排滿。正當章太炎在革命浪潮中充分施展才華的時候,震驚中外的“《蘇報》案”發生了,這是清朝末年最大的一起文字獄案。1903年6月30日,章太炎被捕。

章太炎:民國大師,愛國志士,近代怪傑

“《蘇報》案”案發前,蔡元培等人聞風相繼逃往外地。只有章太炎照常去報社上班,鄒容勸他暫避風頭,他只是笑笑說:“小事擾擾。”“革命必流血,吾之被清政府查拿,今為第七次矣。”當幾個凶狠的巡捕叫囂著衝進來,一個小頭領從口袋裡掏出一張拘票,高聲念著章太炎等人的名字時,章太炎忽地起身,進前一步,指著自己的鼻子高聲說:“其他人都不在,要拿章太炎,就是我!”其風範直追“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從此歷經3年牢獄之災。

1911年,武昌起義打響後,章太炎異常興奮,提出“革命軍起,革命黨消”的口號,提議由黎元洪和黃興分別擔任元帥和副元帥。當時孫中山不在國內,歸國後立即對章太炎進行了批判,雙方成見日益加深。

1922年,53歲的章太炎在經歷了一次次的夢想破滅之後,逐漸失去了對政治的熱情,講學成為了他晚年撫慰心靈的主要方式。

學界的一代宗師

章太炎:民國大師,愛國志士,近代怪傑

對革命的單純與理想化,並不能掩蓋章太炎學術思想的深邃。作為學問家的章太炎,無論是在思想史、學術史,還是文學史上,都是當時學界的中流砥柱、一代宗師。

章太炎的國學成就大致可分為小學、經學、史學、文學、諸子學等方面。小學是章太炎學術的立身之本。章太炎繼承了乾嘉學派的作風,他所撰寫的《文始》(1913年)、《新方言》(1909年)等著作,成為近代語言學的奠基性著作。此外,章太炎還創造了58個注音符號,上聲下韻,相切成音,是中國第一套漢字注音方案。

章太炎的文學思想主要體現在《國故論衡》中卷,這本書清楚地表明瞭章太炎所倡導的“文學復古”思想,並不是唯古是從,而是要從本民族的優秀文學藝術遺產中,發掘、整理出適於現代民族發展需要的新型文學與藝術。推翻了當時古文家狹隘的文學觀念,為之後新文學浪潮的到來提供了多方面的理論源泉。

章太炎的諸子學則主要反映在《國故論衡》下卷,該書集中了章太炎在東京講學期間對諸子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章太炎認為,諸子學說最具獨立精神。他對於儒家所倡導的中庸之道尤為不滿,直斥為矯言偽行的“國願”。這一觀點,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前批判儒家最為犀利的文字,直接開啟了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的閘門。

章太炎:民國大師,愛國志士,近代怪傑

章太炎一生不僅勤奮著述,還積極講學,傳播國學。其生平比較集中的講學有3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1908年流亡日本,第二個時期是1913年被袁世凱禁錮於北京期間,第三個時期是晚年在上海、無錫、蘇州三地講學。他的每一次講學都少長鹹集、群賢畢至,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人,造就了不少文字、音韻、訓詁等方面的人才。

這其中,成就最為集中的是東京授業的一班弟子,後來皆成為中國新舊文化的翹楚。這批弟子(陳大齊、康寶忠、朱希祖、黃侃、錢玄同、周作人、馬裕藻、朱宗萊、沈兼士、劉文典、魯迅)民國初年自日本返回中國,大都被羅致入北京大學,進而轉變了北京大學文科乃至民初學術之風,在確立中國現代學科領域和學術規範方面具有開創性貢獻。

太炎逸聞

章太炎講學時每到興奮處,常常煙一根接一根地抽。一次他給學生上課,轉身寫黑板時,拿手中的紙菸在黑板上猛劃,寫完也不看是否寫上了,轉過身仍舊滔滔不絕地講。另一隻手中的粉筆也就被誤認為是香菸,猛吸了幾口。學員們忍俊不禁,都笑了起來,而他卻全然不知,依舊神情自若地講課。

章太炎:民國大師,愛國志士,近代怪傑

章太炎到北大講學,可以容納幾百人的北大風雨操場座無虛席。章太炎在北京任教的弟子馬幼漁、錢玄同、劉半農、吳檢齋等五六人圍繞著老師登上講臺,然後一字排開,畢恭畢敬地侍立在老師旁邊。滿頭白髮的章太炎穿著綢子長衫,個子不高而雙目炯炯有神。他向臺下望了望,就開始用他的浙江餘杭話演講。估計大多數人聽不懂,於是由劉半農翻譯。又因演講中常常引經據典,錢玄同便不時在黑板上用板書寫出。涉及到的人名、地名、書名,有拿不準的,擔任翻譯的劉半農會和寫板書的錢玄同當場商量,或者向侍立在老師旁邊的其他人詢問,就是不去煩擾老師。商量定當之後,再翻譯和寫板書。

在趙家銘的《章太炎與胡適之的一些是與非》中,曾講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1919年,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出版了。這是我國最早使用新式標點符號的書籍之一,擔心國人不理解,胡適還專門在此書的《凡例》中對新式標點的具體使用辦法做了詳細說明。書剛一出版,胡適便特地送了章太炎一本,還恭恭敬敬地寫上“太炎先生指謬”,下署“胡適敬贈”,在“太炎”和“胡適”4個字的右邊,各加了一條黑線,表示是人名符號。

章太炎:民國大師,愛國志士,近代怪傑

不料,章太炎接到書,翻開一看,見自己的名字旁多了一條黑線,竟生起氣來,開口罵道:“何物胡適!竟敢在我名上胡抹亂畫!”再往下一看,又見“胡適”兩個字的旁邊,也有同樣一條黑槓,氣才稍微消了一點,自言自語道:“他的名字旁也有一槓,就算互相抵消了罷!”

語言文字學家黃侃20歲時留學日本,恰與章太炎同住一寓。一晚,黃內急,忙不迭地窗口往外撒尿。這時,樓下的章太炎夜讀正酣,驀地一股腥臊的尿水像瀑布般往下飛濺,禁不住怒罵起來。黃侃不但不認錯,也報之以罵。兩人本都有瘋子之稱,真是章瘋子遇到黃瘋子,一場好罵。“不罵不相識”,通名報姓之後,二人的話鋒轉到學問上面,一談之下,才知道章太炎是國學大師,黃侃便折節稱弟子。

章太炎:民國大師,愛國志士,近代怪傑

1935年,黃侃50歲生日,章太炎親贈他一副對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對聯無意中藏了“絕命書”三字,黃侃愕然。當年10月8日,黃侃因飲酒過量,吐血而死。章太炎因聯句竟成讖語,悔痛不已。

章太炎傳奇一生,為後人留下遺作,為國家吶喊,愛國志士,堪稱近代古怪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