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海,心理攸同

終結漢學“費正清時代”

《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柯文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較全面地介紹了戰後美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方法、成果與趨向。全書共四章先後著重討論了近代中國在政治、思想、經濟與社會等方面的發展,涉及的美國當代史家、學者120多人,對其中的代表人物進行了詳細評介。在學界被認為是結束西方漢學“費正清時代”的標誌性作品。

南海北海,心理攸同南海北海,心理攸同南海北海,心理攸同南海北海,心理攸同南海北海,心理攸同南海北海,心理攸同

柯文受業於費正清和史華慈等名家,為美國第二代漢學家的代表性人物。1934年生,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二戰”後美國對中國近代史研究主要以費正清與列文森為代表,認為中國社會長期以來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缺乏內部動力突破傳統框架,只有經過19世紀中葉西方衝擊之後,才能向近代社會演變。相反,柯文則認為對中國社會的研究應避免以西方社會發展模式為標準,向西方漢學界指出了一條研究中國問題的新思路。柯文此書是美國史學界第一次對中國中心觀做出明確詳細的描述,也是對幾十年來美國研究中國近代史3種主要模式進行批判性總結的第一部著作。

傅秉常眼中的“二戰”後國際格局

傅秉常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外交官。原名褧裳,廣東南海人。早年就讀於香港育才書院和聖士提反男中學,繼入香港大學學習工程。隨伍廷芳步入政壇,曾擔任國民政府最後一任駐蘇聯大使,參加過1946年的巴黎和會。傅秉常參與過民法和海商法的修訂、撰寫過憲法草案。1965年7月29日病逝於臺北,終年69歲,曾編《最新六法全書》並遺有《一九四九年日記》等。

傅秉常是國民政府最後一任駐蘇大使,《傅秉常日記》(傅錡華、張力校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記錄了“二戰”期間國際形勢及蘇聯見聞,是傅秉常出任蘇聯大使的3年日記,曾於2014年在臺出版。該版本由傅秉常孫女傅錡華校注並作序。

《傅秉常日記》分為3個部分。1943年是傅秉常出使蘇聯的第一年,日記主要記載了在蘇聯的見聞,1944年和1945年的日記,主要記載盟軍在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的情況,也涉及國內的政治軍事以及“二戰”後重建國際秩序中的大國關係。

詩界革命是怎麼啟動的

詩界革命,即戊戌變法前後的詩歌改良運動。詩界革命衝擊了長期統治詩壇的擬古主義、形式主義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時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體詩語言趨於通俗,不受舊體格律束縛,這些在當時都起了解放詩歌表現力的作用。但是,梁啟超等強調保持舊風格,這就又束縛了手腳,使得它只是舊瓶裝新酒,在中國古典詩歌的改革上雖有前進,卻前進不大。

《近代報刊與詩界革命的淵源流變》(胡全章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基於原生態近代報刊詩歌詩話文獻史料,通過對詩界革命的歷史淵源、核心陣地、原初形態、地理版圖、革新精神、多層意蘊、詩體風格、流變軌跡、詩人隊伍、歷史影響等方面的系統探研,重繪了詩界革命運動的政治、地理、文化、詩學、詩人版圖,揭示出其多聲復義的駁雜形態及其多元探索與試驗,得出了諸多原創性觀點,解決了此前學界或語焉不詳、或尚無定論、或存在偏見、或史實有誤的一些文學史問題,在整體意義上將晚清詩界革命研究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填補一段歷史空白

《抗戰時期北平電影活動史料集》(孫柏、蘇濤主編,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為供學術研究用的一部電影史料集,它收錄了抗戰時期關於北平電影活動的3部分史料,分別是:1、《新民報》所載電影評論、明星與影人活動、影片廣告和信息、電影公司影院及映演活動的內容;2、偽北京市警察局等機關關於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華北電影檢閱所的規章條例以及影院管理和影片審查方面的檔案材料;3、舊本《映畫旬報》。

這部電影史料集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展現了抗戰時期日偽當局在北平及華北地區推行“國策”電影的情形以及淪陷區中國國民的文化生活狀況,為了解日偽當局在文化領域的倒行逆施及其必然失敗提供了—手材料。由於抗戰時期北平及華北地區電影活動的研究幾乎還處在空白階段,這一史料整理工作具有開拓性的學術價值。

國民黨“聯德”為何失敗

國民黨與德國的關係是一種國際關係,是超越國家界限建立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關係。它不是由國民黨直接與德國交往形成的,而是外在地表現為由國民黨主導或執政的南京臨時政府、廣州政府、南京國民政府等與德國發生的外交關係。國民黨與德國的經濟合作、軍火貿易是其關係演變的根本動力;國民黨與德國之間的矛盾是其關係演變的直接動力;國民黨內部和德國內部各自的鬥爭是其關係演變的間接動力;孫中山、蔣介石和希特勒等政要在國民黨與德國的關係演變中起著巨大的作用。

關於中德關係,學術界基本上摸清了其發展脈絡,對其中一些問題,如孫中山聯德、德國在華軍事顧問團和軍事合作、中德經濟合作和軍火交易、“陶德曼調停”、國民黨聯德外交路線之爭等方面的研究較為深入,但從國民黨的視角審視中德關係的著作尚未出現。《國民黨與德國的關係》(張北根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填補了一個空白。

海盜開啟了現代社會

海盜指專門在海上搶劫其他船隻的強盜,航海發達的16世紀之後,只要是商業發達的沿海地帶,就有大量海盜出沒。海盜多非單獨的犯罪者,往往是以犯罪團體的形式打劫。

《創造世界史的海盜》(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出版)是國際政治學家竹田勇的新作,從海盜的角度分析了世界歷史如何從中世紀進入近代,揭示了海盜在政治、經濟領域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在這本書裡,以英國為例,竹田勇根據史料揭開了海盜這一特殊群體與政治的關係,饒有興味地向讀者展示了在大航海時代與政治經濟轉型期海盜的特殊作用。尤其將海盜與英國近代史、歐洲遠洋貿易、對中美洲的掠奪與殖民相聯繫,從嶄新的角度介紹了近代西方繁榮的開端與發展。

陳輝/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