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建軍大業》想念《人間正道》

建軍大業的電影現場充滿了笑聲和驚呼聲,為這部電影定下了一個口碑基調:娛樂至上。所以這部電影雖然是主旋律類型,是戰爭類型,是歷史題材,但如果僅從這三個方面看待建軍大業,必然會大失所望且遠離事實。

看完《建軍大業》想念《人間正道》

主旋律電影,無論古今中外,一定要突出英雄人物的家國情懷,以及與妻兒老小的相濡以沫。前者要大書特書,後者可大可小。比如拯救大兵瑞恩,把個人家庭的故事就縮小了很多,只有幾段而已,媽媽看見軍人來到家門口送陣亡通知書暈倒,然後是瑞恩臨戰前的一夜聊天,沒了。也有把個人故事擴大的,例如珍珠港,那幾乎是兩個英雄,發小,為了同一個女人產生誤會,後來一個壯烈犧牲,把女友還給了戰友,雖說也大大幹擾了主線,但幸虧有偷襲珍珠港和轟炸東京的大場面。

建軍大業明擺著穿上了主旋律的制服,卻不打算幹份內的事,搞了一個歷史人物集體亮相而已。除了毛周朱蔣賀葉戲份較多,其他角色每個大約不超過15分鐘。

作為戰爭類型片,建軍大業又沒有以戰爭邏輯為線索,把南昌起義的前前後後規劃為戰鬥動員、戰鬥集結、戰鬥困難、戰鬥成敗為主要內容的戰爭大戲。即使戰鬥所使用的煙火和特效還算密集與火爆,但是蔣汪、張發奎與起義者構成的危險局勢描述地太過匆忙,太過簡單,使得一場戰爭如同兒戲,流於刺激而不驚心動魄。

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彷彿在朱德的一番精心策劃之下,各個部隊通力協作,一晚上毫無懸念地拿下,這不就是個電視劇亮劍某場戰鬥的級別麼?更別說起義主力部隊在潮汕被消滅,僅用臺詞就交代了,然後迅速進入朱毛會師的高潮……

如果你要把建軍大業從歷史題材的角度去看待的話,那就幾乎一無是處了。講歷史,這方面張黎導演的人間正道是滄桑說得非常清楚、明白。不就是北伐更加突出顯示了一山不容二虎嗎?建軍大業把大量畫面獻給了412事件,蔣介石的軍隊聯合上海青幫的杜月笙突然大開殺戒,但是卻沒有激起觀眾的強烈反應。在人間正道是滄桑裡,蔣介石背叛革命,就是讓昔日熟悉、交往甚深的同志彼此突施殺手,給了觀眾巨大的心靈衝擊。同時,蔣介石也在儘可能的挽留、勸說革命黨人能夠投向他的懷抱。而不像建軍大業刻畫的,總在陽臺聽雷雨或者忙於和宋美齡準備婚禮,太卡通了好嗎

拋開建軍大業在主旋律、軍事類型片和歷史題材方面的缺陷,這部電影最大的好處是應用了大量年輕演員,符合我們現在所說的開國元勳和軍隊元老這些人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的確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當然這些年輕演員的表現有好有壞,或者說有更出色的,也有相對不如意的。並且他們的出色是個人的出色,他們的不如意是導演的責任。

和網上的觀點一致,在年輕人中表現最好的當屬張藝興扮演的盧德銘和白宇扮演的蔡晴川,他倆的戲份有限,但是神態和動作結合的比較到位,給了烈士應有的壯烈。表現不如意的是歐豪扮演的葉挺,這個人物戲份相對重,但是歐豪把江湖氣引入太多了,無論是進南昌城的趾高氣揚,還是後來在戰鬥中耍酷的pose,比較辣眼睛。讓人笑場的包括陳赫、關曉彤、鹿晗、周冬雨,讓女生驚呼的有李易峰、馬天宇、劉昊然、韓庚等。

全片演技和表現最好的是週一圍扮演的反派角色陳峰。儘管這個角色僅僅是在南昌起義中抵抗了起義部隊一陣,就被消滅,但是他在警覺性和臨場指揮能力上,起到了支撐反派的作用,也使得這部電影在正反派人物的天平上有了一次小小的但搶眼的平衡。

不管是贈票還是自己買票,建軍大業的觀眾還是買賬了,這部電影帶給年輕人的偶像洗禮和歡樂值回票價。但這部電影的拍攝初衷恐怕無法實現,因為走出電影院,大家記得的主要是那些年輕明星。因為他們,戰爭也顯得很酷,這是本片最遺憾之處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