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為什麼叫北洋?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與之對應的是南洋軍閥。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

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

北洋軍閥為什麼叫北洋?

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

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奉系的、直系的、皖系的連年大戰。

北洋政府是史稱的,當時掌控北京政府的主要是北洋軍閥,北洋軍閥一稱是指在晚清時期由袁世凱培植起來的北洋新軍的一些軍事將領。袁世凱曾任清政府"北洋通商大臣”(亦稱辦理三口通商事務大臣)所以他訓練的部隊稱北洋軍,以他為首形成的政治派別統稱北洋系。

在1912年與孫和談後,孫讓權與袁。自然以袁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就掌握中華民國行政大權,他們建立的政府史稱“北洋政府”。

北洋軍閥為什麼叫北洋?

北洋頭子袁世凱

北洋一詞最早出現在宋朝,指的是黃海、渤海區域。

近代史上,與“北洋”相關的名詞很多,北洋大臣、北洋水師、北洋三軍、北洋六鎮、北洋軍、北洋三傑、北洋軍閥、北洋政府,近代史是繞不開北洋的。

1870年11月,清政府裁撤三口通商大臣,之後所有洋務、海防事務都均歸直隸總督管理,並頒發欽差大臣關防給直隸總督,稱“北洋通商大臣”,也就是簡稱的北洋大臣。之後清政府的歷任直隸總督都兼任北洋大臣。

戊戌變法之前的1897年,慈禧太后的親信榮祿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將駐防在直隸的袁世凱新建陸軍,聶士成武毅軍,董福祥甘軍合併,以充實京師防禦力量,這三支軍隊被稱為“北洋三軍”。“北洋三軍”中的這個北洋成了之後北洋系用的這個北洋的緣起

北洋軍閥為什麼叫北洋?

吳佩孚中國第一人

辛丑條約之後,袁世凱調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正好趕上訓練新軍,就有了當時武力最強的北洋六鎮,後來成了北洋軍的主力。在袁世凱小站練兵出來了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袁世凱勸清廷退位之後,在北京建立的政府被稱為——北洋政府。

北洋軍中出來的這些軍人,後來分成了很多股勢力,但都被統稱為北洋軍閥。

北洋軍人,大多出自流氓、貧農,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又桀驁不馴,

能聚在一起,完全憑藉袁世凱的超強手腕。

北洋軍閥為什麼叫北洋?

北洋三傑

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

直系的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

奉系的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

另外,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和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操縱下,爾吞我並,爭鬥不已。

混亂不堪,浪費了國家的有生力量。但是大節還是有的,鐵骨錚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