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時 他偽造一道聖旨 竟挽救了中國半壁江山

晚清七十年眾生相(三十三):聲滿東南幾處簫

在1900年,世紀之交時,晚清的中華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奇特的鬧劇:

在北方,義和拳亂,八國聯軍入侵,戰事如火如荼,烽煙遍地,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簡直是一幅帝國末日的景象。

而在南方,似乎是與北邊完全隔絕的一個國度,波瀾不驚,仍猶如太平盛世。華洋居民仍照常工作生活,絲毫沒有要開戰的意思,甚至沒有幾個南方大臣想起來,要去北邊搭救一下逃難路上,連飯都吃不飽的太后和皇帝。

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慈禧太后聽信主戰派的胡話,縱容義和團濫殺外國公使和傳教士,並向列強十一國宣戰,導致戰亂髮生。

而南邊的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等老臣,為大局著想,不奉慈禧宣戰詔書,並擅自與各參戰國達成和議,使南方沒有捲入戰火之中,史稱“東南互保”。

不過,這件事情有點反常。

八國聯軍侵華時 他偽造一道聖旨 竟挽救了中國半壁江山

劉、張、李三督,雖說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畢竟還是大清的臣子。他們可以不奉北京的宣戰詔書,暫時選擇觀望,但私自與參戰國簽訂和議,就有擅權之疑了。

尤其是對慈禧忠心耿耿的張之洞,是不可能在沒有得到慈禧命令的情況下,擅自提議實行東南互保的。而實際上,在整件事情的背後,確有高人在運籌謀劃,牽線搭橋,終成清朝半壁江山互保之局。

這個人叫趙鳳昌。

八國聯軍侵華時 他偽造一道聖旨 竟挽救了中國半壁江山

趙鳳昌此人,原是張之洞的幕僚,頗為得力,深受張之洞信任。只是張之洞有個不良癖好,喜歡白天睡覺晚上幹活,因此被大理寺卿徐致祥參了一本,說他“興居無節”。來巡查的劉坤一既不想得罪張之洞,又不想得罪徐致祥,只好讓趙鳳昌背了這個黑鍋,導致他被清廷革職。

離開張之洞後,趙鳳昌來到了上海。從晚清到民國的政局中,趙鳳昌雖無活躍身影,其實為幕後之人。在庚子拳亂中,即趙鳳昌一手促成東南互保和局,在其《庚子拳禍東南互保之紀實》一文中有詳述,亦與史實相合。

在這段時間裡,趙鳳昌做了幾件大事。

第一,以在野之身,定東南互保之計。

早在1900年6月,義和團剛在京津地區發難,慈禧太后還未向列強宣戰之時,中華大地已經人心浮動,各國派軍艦沿海岸各港口保護其僑民,大有山雨欲來之勢。趙鳳昌即與好友何嗣焜商議:

“予意欲與西摩(當時的英國水師提督)商,各國兵艦勿入長江內地,在各省各埠之僑商教士,由各省督撫聯合立約,負責保護;

上海租界保護,外人任之;華界保護,華官任之;總以租界內無一華兵,租界外無一外兵,力杜衝突,雖各擔責任,而仍互相保護,東南各省一律合訂中外互保之約。”

以此確立了以東南互保的方式來避免東南地區捲入戰火的方針。由於趙鳳昌並非清朝官吏,需要一位在朝之人的幫助,他最終選擇了同在上海的大理寺少卿盛宣懷作為代言。

八國聯軍侵華時 他偽造一道聖旨 竟挽救了中國半壁江山

第二,促成上海與各國領事簽訂互保條約。

北京被義和團佔領後不久,慈禧以光緒名義發出宣戰詔書,命令全國與洋人開戰,給簽訂和議增加了困難。在上海簽訂合約時,美國駐上海總領事古納(John Goodnow)在談判中,開口便問上海道餘聯沅:“今日各督撫派員與各國訂互保之約,倘貴國皇帝又有旨來殺洋人,遵辦否?”

盛宣懷按事前趙鳳昌之指導,回答說:“今日訂約,系奏明辦理。”謊稱為是已得太后和皇帝允諾,促成合約,造成了東南互保的既成事實。

第三,偽造聖旨,迫使各地督撫承認東南互保。

8月,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和光緒離宮逃跑,不知去向。眼看全國即將大亂,趙鳳昌馬上給張之洞發去了一份電報,說:

“洋電兩宮西幸,有旨飭各督撫力保疆土,援庚申例(即第二次鴉片戰爭)令慶邸留京與各國會議雲。”

當時,北京與外界通訊切斷,還無人得知慈禧和光緒到底往哪去了,所以這個“兩宮西幸”是趙鳳昌胡謅出來的,所謂“有旨”更是無中生有。趙鳳昌是希望張之洞得此電報後,能夠遵所謂的“旨意”,承認東南互保之局,安定江南一帶的民心。

張之洞也不是傻瓜,看了趙鳳昌的電報後,回了一句話,問此消息從何得來,請確切回覆。

八國聯軍侵華時 他偽造一道聖旨 竟挽救了中國半壁江山

趙鳳昌此消息為偽造,自然拿不出來證據。於是他馬上想起去拉盛宣懷下水,讓盛宣懷也發一條同樣的消息給張之洞,給自己背書。

盛宣懷一開始嚇了一跳,這捏造聖旨,可是欺君大罪,弄不好是要殺頭的。趙鳳昌連忙一面曉之以民族大義,一面又給他留好後路,說:

“捏旨亡國則不可,捏旨救國則何礙?且既稱洋電,即西人之電,吾輩得聞,即為傳達而已。……”

以此,終於說服了盛宣懷,也終於說服了張之洞。穩住了東南地區,沒有讓全國都陷入與列強的戰爭之中,使中國暫時避免了一場瓜分浩劫。

盛宣懷和趙鳳昌,一明一暗,一朝一野,互為表裡,以高超的手段和過人的智慧,促成了這件影響整個晚清乃至民國全國政局的大事,不可不謂百年間非凡之人傑。

後來《辛丑和約》既成,兩宮迴鑾後,慈禧感於盛宣懷在東南互保事件中的功績,賞賜他太子少保銜。而趙鳳昌作為此事背後的最大功臣,由於無官職在身,並未得到獎賞。他所得到的,只有少數知道真相的人對他功績的感念了。


後記:本人在之前的“晚清七十年眾生相”系列文章中,使用過“氣寒西北何人劍”的標題,與本文之標題“聲滿東南幾處簫”,合起來即為龔自珍《秋心三首·其一》中的頸聯。

龔自珍當年作此句,或是用以自喻,或是抒發豪情。然龔自珍詩文俱佳,卻無大功業,難以襯得起這豪氣萬丈的兩句詩。

依本人淺見,晚清以來平定西北邊患,功無過於左宗棠;力保江南和局,功無過於趙鳳昌。龔自珍此句,改為“氣寒西北左公劍,聲滿東南竹君簫”,亦深得其義,或可為傳世一佳句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