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中國近代史 中國歷史 楊廷寶 劉鎮華 南陽廣場南街網 2017-04-10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文化大家楊鶴汀的傳奇一生

文︱郭旋

他是堅韌的反清猛士,感憤清廷腐敗而憤起革命;

他是開明的南陽知府,為了南陽發展而嘔心瀝血;

他是著名的教育先驅,創辦的南陽公學、南陽女中方興未艾;

他是著名的實業大家,創辦的李華莊農場,助力南陽農業科學地發展;

他是傑出的醫學雄才,寫成兩“淺歌”,使《傷寒雜病論》從經典走向現代;

他是譽滿南陽的高流名士,南陽的父老對他常懷感恩之心,常念傳承之志。

家道衰落,改變命運

清朝光緒三年(1877年),在南陽城東南趙營村的一個富商家族,一個男嬰呱呱墜地,因同輩排行十四,人稱“十四少”。

他就是後來對南陽影響深遠的一代名士——楊鶴汀。

楊鶴汀的祖上依靠經商發財致富。到他這一代時,家境日衰。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在他之前,偌大的楊氏家族,全依賴祖上留下來的產業為生,不少子弟“喜嫖愛賭吸鴉片、貪吃坐穿”。

在他的族中親友慢慢滑向命運深淵時,他打破了沒落腐朽愚昧的大門,投身於辛亥革命的洪流中。

他的命運,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都因此改寫。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一門雙院士,滿門科教才

鶴汀對於整個楊氏大家族,非常重視文化、重視教育,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追尋大道無垠的楷模。

20世紀上半葉,時局動盪,楊氏家族也被迫輾轉流徙,始終沒捨得丟掉的,是那一大箱重重的、孩子們無比喜愛的書籍。

在楊氏家族,最低的學歷是中學。這在當時受教育程度整體不高的中國,相當不易。

在他的影響下,楊家的子弟們,開始學知識學科技,英才輩出,享譽海內外。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其長子楊廷寶和長孫楊士莪是一對父子院士,其他子孫在科技領域也有所成就。

因此,這個家族,人稱“一門雙院士,滿門科教才”。

長子楊廷寶,被譽為“近現代中國建築第一人”,是建築史上與樑思成齊名的宗師級人物,建築界譽之為“南楊北樑”。

次子楊廷賓,授業于徐悲鴻大師,是奔赴延安的著名版畫家,解放後任中國美術館館長。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長孫楊士莪(é),楊廷寶之子,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中國第一代科教人才,我國水聲學的奠基者,全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

楊鶴汀、楊廷寶、楊士莪,百年跨度裡,形成了一段傳奇佳話。這是風雲流蕩的大家氣象,是令人目不暇接的流年盛宴。

三人的成長曆史和業績,脈聯意合,堪稱書香傳世的典範。

光復南陽,功不可沒

1906年,19歲的楊鶴汀畢業於北京法政學堂。

在北京求學期間,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朽、帝國主義的猖撅、袁世凱的狡詐、康梁“戊戌變法”未成,便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立志教育救國。

畢業後,他回到老家河南,任開封中州公學教師。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他一邊教書育人,一邊從事反清的革命活動。

他聯絡社會各界進步人士和學生,和武漢的革命軍取得祕密聯繫,以南陽公學為中心,以《民報》、《大漢報》為陣地,進行反清宣傳。

在他的影響下,到辛亥革命前夕,南陽公學加入同盟會多達150多人, 他們捐資購買槍支,待機起義,成為南陽地區辛亥革命的中堅力量。

不料消息洩露,槍支被南陽知縣文策扣留,武裝起義的計劃失敗。清政府駐宛總兵謝寶勝大肆搜捕革命者。

楊鶴汀及時隱蔽,得以倖免。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義成功。

新野人馬雲卿在武漢組建了“河南旅鄂奮勇軍”,揮戈北上,連克新野、鄧縣,直逼南陽縣城。

楊鶴汀為儘早光復南陽,聯絡社會賢達,多次面見謝寶勝,申明利害,施以壓力,迫其停止抵抗。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咄咄逼人的形勢,楊鶴汀等的再三敦促,1912年2月18日,南陽知府——徐承焜(kūn)見大勢已去,倉皇出逃。

2月19日,知縣文策砸開北城門亡命而去。謝寶勝乘馬出東城門狼狽逃竄,至方城縣自殺,奮勇軍光復南陽。

南陽光復,楊鶴汀首立殊功。他也因此被後人稱為南陽“辛亥三傑”之一。

出榜安民,政令一新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

2月20日,楊鶴汀被革命軍推選為“南陽知府”,並被選為河南省參議會議員。

知府任上,他不負眾望,出榜安民,政令一新,民眾皆大歡喜。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他開放南陽府的糧倉——昌平倉,賑濟無吃無喝的貧困市民,每家二斗八升;

他下令城內各行各業公買公賣,不準欺詐百姓;

他槍斃了當時殘害良民、惡跡斑斑的張家臣等人,鎮壓了一大批罪惡昭著的壞人,抄沒了一批土豪的財產,為民除害,深得民心。

不久,南北議和,袁世凱竊國稱帝,奮勇軍被改編,統領馬雲卿被殺害,楊鶴汀憤然辭官而去。

教育救國,興辦學校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早在1908年3月,在東關宛南書院,楊鶴汀創辦了南陽公學,相當於現在的中學,並親自擔任校長。

沒多久,他又在校內附設“南陽府公立初級簡易師範”,以培養教師。這就是南陽師院的前身。

失望於政治後,楊鶴汀重執教鞭,走上了實業救國與教育救國之路。事實上,這也是當時一大批報國無門的愛國知識分子的選擇。

在開封,楊鶴汀還創辦河南農業專科學校。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1926年,他又應董作賓(南陽籍古史學家、甲骨學家)的邀請,創辦了南陽女子中學,並自任校長。

那時讓婦女受教育,是比較開明的想法。

創辦之始,南陽女中先租借白莊名士——張嘉謀的私宅。

然後,又租借任德甫的宅院上課。

後來,又輾轉改在老鹽店上課,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女中終於初具規模。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由此,楊鶴汀獲得這樣的美譽——南陽私人興學之先導。

及至後來,擴充新建校舍,女中也從當初的十八名學生,到1930年學生總數達到300多人。

不光宛屬十三縣的女生來此上學,就連湖北光華等縣的女子也慕名來此報考學習。

女中也逐漸變成完全制中學,設置初中班和高中班。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為辦好學校,楊鶴汀到上海購置圖書儀器,從外地聘請優秀教師到校任教,甚至把家中的好些傢俱都抬到學校使用。

今天,位於聯合街501號的南陽市四中,就是從南陽女中發展而來的。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實業救國,種樹養蜂

楊鶴汀先後在開封創辦織布工廠,並自任廠長。

1932年,他與南陽籍留法歸來的著名教授、農學家——馮紫崗,聯手創辦了南陽李華莊農林場,從事農業科學實驗,成為南陽第一個科學實驗基地。

他引進了煙臺蘋果新品種,使南陽人在抗戰前就吃到了香甜的煙臺蘋果。

今天的南陽農科所,就是從這農場演變而來的。

今天南陽大地上的滾滾麥浪,南陽糧倉裡面的小麥、水稻、玉米……都飽含著楊鶴汀的心血!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當時南陽一帶都是自養土蜂,蜂體小,產糖量低,管理方法落後。

楊鶴汀就從外地引進幾十箱意大利蜂,放在趙營村自家院裡。並請來兩位養蜂師,傳授科學養蜂法。還購置了搖糖機、制巢礎機。

自從他引進意大利蜂后,南陽一帶開始推廣這種優良蜂種,原來的土法養蜂也改進為分箱養了。

辦了這些利鄉利民的事情,楊先生自己卻兩袖清風。妻子常笑他,“鼻上有兩個豁,只會花錢,不會理財。”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地方自治,保障平安

在興實業辦學校的同時,為保一方平安,楊鶴汀領導和推動了南陽的地方自治。

早在1932年前後,全國不少地方實行了地方自治。

南陽的鎮平、內鄉、鄧縣、淅川四縣,也由別廷芳等人辦了“宛西自治”。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而南陽縣的自治,為首者就是楊鶴汀和朱肇生。其主要任務是:

重新丈量地畝,核清各鄉人口及土地數量,作為合理攤派依據。團練武力,以防匪患。

重新丈量土地,觸動了蒙瞞地畝的豪紳地主的利益。

於是,他們張貼無頭帖子,聲稱“殺豬(朱肇生)宰羊(楊先生)”。但是楊鶴汀並不畏懼,該做什麼依然要做。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後因國民黨高官劉鎮華和劉峙有矛盾,支持楊鶴汀辦自治的劉鎮華離開南陽後,劉峙軟禁了楊鶴汀。

楊鶴汀後來脫身,就到轉任安徽省主席的劉鎮華那兒去了。

1945年8月,抗戰勝利,楊鶴汀欣然出山,就任國民黨南陽縣參議長,在中共影響下,做了不少好事。

寫成兩“淺歌”,捐贈醫聖祠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1947年初,楊鶴汀因不願與貪官汙吏合流,辭去了南陽縣參議長之職,離開家鄉,赴南京長子楊廷寶處。

晚年寓居金陵時,他致力於中醫醫術和仲景學說的研究。事實上,這也是他年輕時的興趣所在。

為了便於後人學以致用,楊鶴汀用白話歌謠的形式,重譯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將它的兩個組成部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譯成七言白話歌訣。

這就是《傷寒論淺歌》和《金匱淺歌》。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楊鶴汀撰寫這兩部“淺歌”時,已是70多歲的長者。全書洋洋颯颯六萬言,均用蠅頭小楷寫就。

可以說,如果沒有淵博學問,沒有很深的定力,是絕對不能完成的。

後人按照他的手稿,整理出版了一本《傷寒論淺歌》。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2013年4月,楊鶴汀的三子楊廷賓和長孫楊士莪,將兩部歌訣手稿捐贈給南陽醫聖祠。

三年來,在醫聖祠和南陽人的努力下,兩部歌訣手稿的精裝影印本和簡體字普及本先後出版。

後來,簡體字普及本的主編張兼維,將這套書呈於回鄉祭祖的楊廷賓。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從張仲景的文言醫典,到楊鶴汀的白話歌訣本,再到張兼維整理的簡體字普及本,《傷寒雜病論》從經典進入現代,從晦澀難懂到一目瞭然,演繹了中醫史上的一件文化盛事,對於中醫學的繼承與普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62年,楊鶴汀病逝於南京,享年八十四歲。

1994年9月,其遺骨自南京遷葬於南陽臥龍墓園。葉落歸根,從此長眠於南陽。

他是反清猛士,南陽同盟會首領,民國首任南陽知府,譽滿南陽

楊鶴汀一生,經歷了晚清、民國、新中國三個時代。

面對那些風起雲湧的時代,每個人都在思考。

其中一位政治家這樣寫道:

“如果你們走在時代觀念之前,這些觀念就會緊隨並支持你們;

如果你們走在時代觀念之後,它們便會拉著你們向前;

如果你們逆著時代觀念而行,它們就將推翻你們。”

楊鶴汀的一生,可謂趨時、革新。他總是努力地順應那個時代,除舊,布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