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堅持靠自己,曾國藩、張謇的成功之道

中國近代史 曾國藩 張謇 中國歷史 南通成雲雷 2017-04-07

一名虔誠的佛教徒遇到了難事,便去廟裡求拜觀音。走進廟裡,才發現觀音的象前也有一個人在拜,那個人長得和觀音一模一樣,絲毫不差。

“你是觀音嗎?”

“是”那人回答。

“那你為何還拜自己?”

“因為我也遇到了難事。”觀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不斷堅持靠自己,曾國藩、張謇的成功之道

這是一則關於佛的趣談,它讓人深思,讓人回味。想來凡人之所以為凡人,可能就是因為遇事喜歡求人。遇事求己,這是一種自信。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增廣賢文》裡說“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情深也分離。”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往往是獨自面對世界。

同治元年8月底,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在金陵被圍,其時曾國藩在安慶。得到訊息,已在10日之後,他迅速調撥增援部隊。一面又感嘆道:“兄弟相隔,不能相顧。雖百計救助,而信到金陵,已在敵到十日之外。乃知軍事之際,父子兄弟不能相顧,全靠一己耳。”

不斷堅持靠自己,曾國藩、張謇的成功之道

每個人在其一生中必定有很多時候是獨自面對世界,在此過程中,個人的能力、品質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三國演義》裡的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在此過程中,他的人品、武藝得到提升和印證。蘇武牧羊,一個人在異域十多年,但他堅守自己的氣節。

這些都是大人物,作為生活中的普通人我們也要學會獨自面對世界,這就要求我們提高自身的內在力量,把自己的力量支點放在自己身上。

獨自面對世界,需要運用自己的獨立思維能力,來開動腦筋想辦法。每一個成功人物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人是唯一的會自己設計自己的動物。存在主義告訴我們,人在自己的不斷選擇中賦予自己人之為人的本質,人的本質是開放的。清末狀元張謇,原為封建士大夫,在近代中西文化衝撞過程中,他主張變法圖強,後來見官場黑暗,仕途不可為,辭官辦實業。終於成為中國近代四大實業家之一。人的內在思維能力和選擇能力,是任何人都剝奪不了的。古語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佛教說,“苦海無邊誓願渡”,都是對人的這種能力的肯定。

不斷堅持靠自己,曾國藩、張謇的成功之道

獨立面對世界需要堅強的意志力。意志的一方面是確立方向後的專一,古代一個寓言說,有兩個人跟全國最有名的棋手弈秋學棋,其中一個人老是分神,想著是不是有鳥要飛過來。另外有一個人很專心,從不分神。結果,當然是那個專心的人學成了。意志的另一方面是行為的堅忍性。曾國藩鎮壓太平軍,開始老是打敗仗,但他屢敗屢戰,最後終於反敗為勝。歷史上許多偉大成就都要經過多年的努力。如達爾文寫《物種起源》,前後經歷了27年,曹雪琴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曾經說過:“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祕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