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之死:巨匠隕落

他頭戴白棉布瓜皮小帽,身著大袍,勒條粗布腰帶,腦後拖著一條清代的大辮子,老實到像火腿一般。這是當時的人們對文學巨匠王國維的描述,與他所留下的煌煌鉅著相比,他的這副畫像與時代又是多麼格格不入。

人們尊敬他,人們鄙夷他。因為他嚴謹的治學,魯迅稱讚道:“要談國學,他(王國維)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因為他致死效忠於消散的王朝,魯迅又說他“在水裡將遺老生活結束”。

王國維之死:巨匠隕落

王國維畫像

王國維1877年出生於浙江海寧,是世代書香門第。1892年參加海寧州歲試中秀才,與陳守謙、葉宜春、諸嘉猷一起被譽為“海寧四才子”。

1898年王國維赴上海求學,遇到了對他後半生命運產生重要影響的浙江同鄉羅振玉。在此後的多年裡,他們曾共同效忠溥儀王朝,共同潛心於國學研究,甚至結為兒女親家,直至1926年徹底決裂。

王國維之死:巨匠隕落

羅振玉

在羅振玉的支助下,王國維於1900年東渡日本求學,但因身體原因第二年便返回國內養病。之後他開始研究哲學,兼攻西方倫理學、心理學、美學、邏輯學、教育學等,先後完成了《紅樓夢評論》、《靜庵詩稿》、《人間詞》、《人間詞話》等鉅著,這一時期被他稱為“兼通世界之學術”之“獨學”時期。

辛亥革命後,王國維攜全家再次隨羅振玉東渡日本。僑居東洋的四年裡,他的研究方向轉向經史,同時在戲曲研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編定詩集《壬癸集》,而《宋元戲曲考》被譽為“戲曲史研究上一部帶有總結性的鉅著”。王國維曾自述,在日期間“生活最為簡單,而學問則變化滋甚。成書之多,為一生冠”。

王國維之死:巨匠隕落

王國維作品《人間詞話》

1923年溥儀要甄選海內碩學之士,王國維被推薦到北京充任遜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按照清代慣例,在南書房工作必須是進士、翰林以上,而王國維以秀才之身破格進入南書房,這讓他對溥儀倍感知遇之恩,並開始蓄髮留辮。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逐出紫禁城。這讓王國維深感奇恥大辱,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水金水河殉清明志,後因家人多方阻攔方才作罷。

王國維之死:巨匠隕落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脅迫溥儀離開紫禁城,圖為在警察監視下離宮的內務府人員

這之後王國維與羅振玉逐漸走上了兩條不同的路,王國維受清華之邀入學講課,而羅振玉則護送溥儀進入日本領事館,並陪伴溥儀逃往偽滿洲國效忠。在清華任教期間,王國維依然留著他的辮子,以前清遺老身份自居,並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吳宓被稱為清華五大導師,桃李門生遍充中國史學界。

王國維之死:巨匠隕落

自左至右分別為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1926年9月,王國維最喜歡的大兒子不幸染病去世,這對知命之年的王國維無疑更是致命一擊。而羅振玉前來弔唁時竟自帶走了守寡的女兒,這更讓王國維無法接受,原本就已生嫌隙的關係終於徹底決裂。

1927年,正適北伐軍進逼北方之時,馮、閻兩軍易幟,震驚了整個北京上下。是年6月2日,王國維向同事借了五元錢,乘一輛人力車來到頤和園。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進入這座皇家園林,在昆明湖邊靜靜地抽了一支菸後,一頭栽進了湖水裡。

王國維之死:巨匠隕落

頤和園昆明湖畔

不久後,人們在王國維的遺物中發現了一封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清王朝的覆滅、大兒子的去世、友人的背棄,都是這個少言寡語的知識分子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餘秋雨在《一個王朝的背影》中這樣寫道:“知識分子總是不同尋常,他們總要在政治軍事的折騰之後表現出長久的文化韌性,文化變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來擁抱文化了,別無他途;明末以後是這樣,清末以後也是這樣。但清末又是整個中國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國維先生祭奠的該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腳點。”

(責任編輯:楊波)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