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一手把李景林提攜為高級將領 李為何跟著郭鬆齡反叛

提起清末民初時期奉系軍閥中的將領李景林,可能很多人並不太熱衷於他這段歷史,而對他下野後建館傳武,成為武當劍術門派傳人的經歷比較感冒。

張作霖一手把李景林提攜為高級將領 李為何跟著郭鬆齡反叛

(李景林)

《掌心春秋》欄目曾編寫了幾十篇有關張作霖極其屬下將領的歷史往事,雖然李景林的名字也不時掠過眼簾,但並未引起關注和興趣。

只知道他曾在1925年暗中與郭鬆齡馮玉祥結盟,在郭鬆齡倒戈反奉事件中充當了一個極不光彩角色。

但凡能在浩瀚的史料中留下幾筆記載的歷史人物,必然有其不同凡響之處。李景林也是如此。

在郭鬆齡倒戈反奉被粉碎後,張作霖召集的善後會上,張作霖仍恨恨不休地大罵張學良和郭鬆齡:“我姓張的用人,向來一秉大公,賞罰分明,並不是我自己養出來的都是好的。小六子(張學良)這個損種上了郭鬼子的賊船……我姓張的向來一秉大公,李景林、張效坤(張宗昌)、許蘭洲這些人都是外來的,和我素無瓜葛;還有於孝侯(于學忠)是吳子玉(吳佩孚)的外甥,誰不知道我和曹吳對頭多年,可是我對他外甥是重用的···。

這段話裡,張作霖提到了李景林,一是說他是外來的,即並非是隨同他起家的奉系嫡系,但張作霖“一秉大公”予以“重用”。

張作霖一手把李景林提攜為高級將領 李為何跟著郭鬆齡反叛

(劇照)

其實。張作霖所以重用李景林,主要是看中了他的治軍和統兵打仗的本事。

有史料很簡潔介紹,李景林早年畢業於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輾轉在各方勢力下就職,後投奔到奉系張作霖帳下,深受張大帥器重。李景林在張作霖手下步步高昇,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時,他已經高居第一軍軍長、兼任直隸保安司令及省長要職,不久後又升任為軍團司令。但李景林對張作霖並非感恩戴德,他反而參與郭鬆齡倒戈事件,與馮玉祥、郭鬆齡、結成反張密盟。事件失敗後,郭鬆齡被槍斃,張作霖念及舊情沒有殺李景林,只是將其解職了事。

清末亂世,張作霖稱雄東北後,其帳下湧現一批敢打硬拼的將領,被屬下和對手譽為“五虎將”,即張宗昌、郭鬆齡、姜登選、韓麟春和李景林。

這五人當中,張宗昌因聲名狼藉載於史冊;郭鬆齡因倒戈反奉而人所共知;口碑上佳的姜登選因遭郭鬆齡慘殺而引人垂淚;韓麟春因總辦東三省兵工廠而名垂青史;知名度最低的其實就是李景林。這五虎將品性不一,對張作霖能忠心耿耿的分別是張宗昌、韓麟春、姜登選。而背叛了張作霖的是郭鬆齡和李景林。

從歷史記載看,郭鬆齡反叛是想由他自己坐上東北軍政第一把交椅;李景林則是不甘久居人下,也想獨霸一方當土皇上。

此二人的共同點都是有個人野心、不知恩圖報、重兵在握時即原形畢露以怨報德。所不同的是郭鬆齡反叛還曾打起了冠冕堂皇的旗號,以欺世盜名。

郭鬆齡其人其事已經廣為人知了,本篇藉助史料記載簡要盤點一下李景林的往昔: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李景林出生於直隸棗強縣西七吉村。其父會武功,略通一些江湖拳腳。李景林從小隨父學習了燕青門、二郎門的一些拳腳器械功夫,並養成一股江湖任俠之氣。18歲時,李景林進入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學習,他的同期校友即包括吳佩孚、孫傳芳等後來成名的大軍閥。

張作霖一手把李景林提攜為高級將領 李為何跟著郭鬆齡反叛

1907年畢業後,李景林被任命為清廷禁衛軍下級軍官。

四年後武昌起義爆發,朝廷令內閣陸軍大臣蔭昌督軍南下鎮壓。李景林隨軍參加與起義軍的作戰。在戰鬥中,會些武功得李景林異常勇猛,在攻打三眼橋時,他擔任敢死隊隊長,率領全隊冒死衝破了義軍防線,攻下陣地,還把大清的龍旗插上了漢陽龜山山頂。戰後,李景林因戰功得到朝廷嘉獎,皇上欽點給他賞穿黃馬褂得殊榮。

但李景林的個人匹夫之勇,終難以挽救滿清王朝的大廈之傾。民國元年(1912),李景林從京城跑來東北,被招到黑龍江的一個巡防營當連長。兩年後,他憑著不錯的軍人素質升任暫編陸軍第1師參謀長。1917年秋,隨師長許蘭洲一起加入已經崛起的奉系。

這時的李景林還沒有進入大帥張作霖的視野。

直到1921年(民國十年),李景林因練成了號稱“疾行軍”的精銳部隊,而獲得張作霖的賞識和重用,升任奉天陸軍第7混成旅旅長。

原來,自小習武的李景林,治軍也特別重用武術。他成為奉軍指揮員後,強化貫徹“武術在實戰中學、在實戰中用”的原則。在旅、團、營部,都編設一個武術隊,專門訓練武術。

這些武術隊同時又是軍士儲備隊。當有缺員時,可馬上在其中挑選合適人員補充齊備。武術教員、教官都編制到各級,拳種不限,實用為主。所有軍官必須習武。班長是一個班中武功最好的,排長、連長、營長、團長也同樣。

李景林用武術方法來訓練士兵的近身格鬥和搏殺本領,特別是在騎兵中設“斬劈活靶與活靶反擊”的訓練課目,並常親自參與示範,明顯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和耐力,使其所部以善於疾行軍在戰鬥中屢屢建功。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李景林升任第三梯隊(東路軍)司令,親率第7混成旅守津浦路,參與馬廠之戰。開戰第七天,第一梯隊司令張學良負傷,西路軍在長辛店失守,奉軍大敗,被迫後隊改前隊撤退。

關鍵時刻,李景林率部二萬餘人,在唐山築成防線,抵擋直軍追擊,挽救了危局。不久,張作霖對奉軍進行整編,李景林因功升任陸軍整編第1師師長。

1924年9月,張作霖通電討直,發起第二次奉直戰爭,李景林升任第1軍軍長。率部攻進熱河,繼而乘直軍之虛進兵關內,長驅直入天津。二次直奉大戰奉軍獲勝,李景林的第1軍得到擴編,麾下有了十二個旅的兵力。

張作霖一手把李景林提攜為高級將領 李為何跟著郭鬆齡反叛

1925年1月,李景林被張作霖委任為直隸軍務督辦(督軍),11月,升任奉軍第一方面軍軍團司令。

此時的李景林已經志得意滿,既當上了封疆大吏,又手握重兵,再也難以屈居人下了。

正是這一年的這一月,他宣佈脫離奉系,轉而擁護段祺瑞,支持郭鬆齡倒戈並通電逼迫有恩與己的張作霖下野。

1925年12月,垂涎李景林地盤的馮玉祥,開始打起李景林的主意。國民軍進至河北省落垡,要求假道出關,李景林知道馮軍來意不善,便與張宗昌組成直魯聯軍,他自任總司令,讓張宗昌任副司令,與馮玉祥所統率的國民軍展開交戰。

交戰一個月,李景林被馮玉祥的國民軍打敗,國民軍佔領天津。此時李景林正在天津,尚未隨部撤離,被迫避入租界。在躲避一段時間後,渡海逃去濟南。1926年2月,李景林在濟南與張宗昌重組直魯聯軍。這次改由張宗昌任司令,他任副司令,興兵討伐馮玉祥。但再遭國民軍打擊,損失大部分軍力。其後在張學良所率奉軍支援下,3月下旬勉強進佔天津。

天津之戰後,李景林仍不甘心久居張作霖之下,於是又和孫傳芳、馮玉祥、靳雲鶚等人聯絡,準備再度策劃反張。但此舉被張學良及時識破並壓制。隨後,李景林被再也無法容忍他的張作霖罷免所有職務,退出軍旅,於1926年6月通電下野。

張作霖一手把李景林提攜為高級將領 李為何跟著郭鬆齡反叛

(李景林與當時武林名人)

自此之後,他雖在國民黨政府掛過虛職,但基本不再過問政事,專心發展武學,辦館授武,舉辦武林大會。1931年12月3日,李景林突患痢疾在濟南寓所死去,時年47歲。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